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痠痛上身 可借助紅外線照護燈復健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8 00:37 【本報訊】

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久坐不動加上姿勢不良,往往造成肌肉嚴重痠痛,返家後又掛網逛臉書玩噗浪,整天下來常因姿勢不良引發肌肉痠痛僵硬,變成名副其實的痠痛鋼鐵人;開業復健科醫師陳昭蓉指出,這種肌肉痠痛解除方式有很多種,使用紅外線照護燈的復健方法,效果較好。

根據台灣飛利浦調查中心日前針對台灣科技企業員工調查,近一年有高達7成科技人每天忙碌加班,更約1成5的科技人每天加班時數超過2小時以上。

在科技業服務的王先生表示,每天在辦公室長時間使用電腦,加上經常維持固定姿勢,造成他肩頸及背部痠痛不適,影響工作品質。

而講求效率的科技人,最常見的舒緩痠痛方式為使用痠痛貼布、藥膏及噴霧,比例高達42.1%。陳昭蓉醫師指出,治標不治本的處理長期慢性痠痛,可能導致更嚴重的麻痺及骨骼問題,建議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找出正確的痠痛成因,運用適當治療方法,搭配居家痠痛護理,才是治療根本之道。

居家護理方式包括:痠痛貼布、藥膏及噴霧;濕熱法,使用毛巾熱敷及熱水泡澡,但要注意燙傷疑慮,對皮膚有傷口或皮膚過敏者不適用;乾熱法,使用紅外線可穩定傳送熱力達皮膚深層,讓皮膚不會有灼熱感。

陳醫師表示,使用紅外線照護燈是復健科診所經常使用的儀器,屬深層肌肉的舒緩,相較於熱敷準備過程繁瑣,使用上為較方便的居家護理工具,醫師仍提醒,導正平常的不良姿勢,並經常伸展肌肉才是防治痠痛的基本之道。

日吃半斤番茄 飛蚊症變淡?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2/19 04:11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每天吃半台斤番茄就可減輕飛蚊症?61歲的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衛生志工大隊長梅哲源,飽受飛蚊症之苦長達10年,曾積極尋求治療方法,但都未見成效。

一個半月前,他開始每天吃半台斤番茄,沒想到眼前的「蚊子」竟真的變淡了,體重也跟著減少4公斤;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主任蔡宜佑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吃什麼藥物或食物有助於改善飛蚊症,包括吃葉黃素在內。

蔡宜佑表示,眼睛的水晶體是膠狀透明物構成,隨年紀增長,膠狀透明物會慢慢變成水,在水與殘餘膠狀物質共存期,就會出現眼前一點一點的飛蚊症。

當這些殘餘膠狀物質與水互相衝擊時,可能造成視網膜破洞,此時得用雷射補視網膜破洞,所以每半年至一年一定要就醫檢查,當發現蚊子突然變多、出現閃光、眼前發黑可能是視網膜破洞,需馬上就醫。

他表示,當水晶體中的膠狀透明物全部化為水時,民眾就會覺得自己的飛蚊症好了。一般來說,飛蚊症患者也會因習慣後,就覺得蚊子不見或變少,但眼睛太過疲累、長時間看書、看白牆或藍天時,又會覺得蚊子又跑出來。

吃水果減肥 宜選低升糖類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8 00:3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減肥期間可選擇多吃低升糖水果。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晏如表示,低升糖水果較容易有飽足感,也能幫助控制熱量的攝取;低升糖水果如芭樂、番茄等,吃生菜沙拉建議選擇和風醬,熱量較低。

營養師林晏如表示,成功減肥關鍵仍在於身體攝取的總熱量控制,許多減肥者喜歡吃水果,選擇類別要注意,冬天盛產的柳丁4顆熱量等於一碗飯;香蕉兩個拳頭的量、榴連一片也等於一碗飯;葡萄10顆約60卡。建議搭配選擇低升糖水果,避免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甜分較高的水果以及熱量累積。

林晏如表示,低升糖水果中芭樂較容易有飽足感,多吃身體負擔較輕,也有助於減肥;澱粉主食量若原本吃一碗飯,可減少到半碗,另一半可增加蔬菜來代替。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辛香料多有養生作用 過量用太刺激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7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辛香料雖是許多菜餚調味的常備材料,甚至被認為有助養生,但過量仍有刺激性。中醫師洪淑英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蔥、薑、蒜、辣椒及芥末,咖哩是對肝臟有刺激作用的調味品,需避免過量。

中醫師洪淑英認為,肝臟健康有問題者,無論烈酒、低酒精濃度飲料都要少碰,蔥、薑、蒜、辣椒及芥末,咖哩等常見調味品也都具刺激性,肝病患者食用時仍需更注意節制。

洪淑醫師建議熱性體質者,減少攝取辛辣刺激的食物,而現代人體質多數不適合較多的肉類或肥甘辛辣的食物。熱性體質的民眾較適合黑木耳、銀耳,海參與百合等食材。

醫師指出,大體而言,熱性體質的表現包含中醫所說的實熱或所謂身體津液不足,這類民眾不適合太多牛排、羊肉,辛辣物等熱性食物,倒是小米或黑豆等滋養津液的食物適量食用有幫助。

不過,即使符合體質屬性,任何一種食物也不能刻意吃太多。不少民眾的體質同時兼有各種特質,可以先諮詢中醫師,根據體質偏性,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食物,但也不宜過度偏食,以免營養不均。

早餐飲品只喝牛奶 營養不完整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2/18 03:04 陳大任/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陳大任/台北報導】

根據2011創市際調查,國內近五成媽媽以為鮮奶最健康,實際上卻忽略麥芽與維生素B群的重要性。專家表示,只喝牛奶,營養不夠完整,可搭配富含維他命B群、維他命E,及膳食纖維的麥芽飲品一起沖泡或混和飲用。

■不同類型兒童 所需營養各異
台灣婦女中有五成四是職業婦女,其中近八成需照顧小孩,且在分秒必爭的早晨為小朋友準備營養早餐。臺北市立陽明教養院營養師吳宛穎表示,媽媽應針對小朋友個別需求搭配適合飲品,除了鮮奶、豆漿與果汁之外,沖泡式牛奶是省時又健康的選擇。

對成長中的小朋友來說,每天都要攝取維生素B群、鈣、鐵、磷、鎂、銅、鉀等維生素、膳食纖維與蛋白質,才夠營養健康。吳宛穎表示,現在小朋友可略分為熊貓型、肉食主義型、運動寶寶型、網路成癮型等四大類型,媽媽們可依照不同類型小朋友,利用鮮奶、果汁、阿華田,補充缺乏的營養成份。

■麥芽飲品 忙碌媽媽好選擇
業者舉例,麥芽飲品如「阿華田營養麥芽飲品」成分即含有維生素B、維生素A、鈣質、鐵質與膳食纖維,是市售麥芽飲品中含量最高,而且熱量與一杯低脂牛奶相近,可完整提供小朋友一天所需的營養。

英聯食品執行副總張引璋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陷於困頓,造成大量孩童營養攝取不足。瑞士政府要求食品科學家研發高營養價值卻低熱量的阿華田飲品,這個產品讓瑞士孩童短時間回復健康,也因此快速的受到全球關注及創造銷售佳績。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減少食鹽攝取 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2/17 17:35

由於飲食的西化和精緻化,讓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新北市聯合醫院建議民眾,預防這兩項疾病,可以從飲食著手,首先就是減少食鹽的攝取量;正常人一天食鹽攝取量應該小於六公克,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老人和小孩等,一天的食鹽攝取量更要小於四公克。(李書璇報導)

最近流行病學指出,國人男性有25%、女性18%血壓值偏高,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更高達47%,是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曾淑娟說,飲食的控制能有效預防慢性疾病,尤其每5年更新一次的美國飲食指南,也呼籲民眾控制體重並大幅減少食鹽的攝取量。

曾淑娟說,長期高鹽飲食除了造成腎臟負擔增加,人體在老化過程中高鈉也會促使心肌纖維化、血管硬化,影響心血管功能。她說,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入的鈉應低於2300毫克,換算成食鹽的量,大概是要小於六公克左右,而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及小孩,更應減少到1500毫克(約食鹽4公克)以內;但目前國人食鹽攝取量平均約9公克,是標準量的1點5倍,因此她建議民眾要減少含反式脂肪酸的固體油類攝取,像是牛油、豬油、奶油等,常見食物例如起司、奶油、冰淇淋、培根香腸及餅乾等,另外也應該減少添加糖鹽的精緻穀類攝取,來幫助自己預防心血管疾病。

吃全素 小心血栓、動脈硬化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16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吃素的人比較容易得心臟病、中風?中國大陸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教授李鐸研究發現,食用全素的人罹患血栓、動脈硬化的風險會增加,這些疾病都容易導致心臟病、中風。研究建議,吃全素者最好適量補充一點核桃等含Omega-3脂肪酸食物,也要記得補充維生素B12。

李鐸教授分析過去三十年發表的素食相關論文報告,結果發現,吃全素的人不見得比較健康,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協會(ACS)出版的「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李鐸教授指出,雖然大家都知道喜歡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吃素的人不見得就對心血管疾病免疫,主要是吃全素的人因飲食不均衡,常缺乏一些重要營養素,如鐵、鋅、維生素B12與Omega-3脂肪酸等。

有的人吃素,雖然飲食較為均衡,都有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不過脂肪、脂肪酸攝取量不一定符合健康標準,所以導致吃素者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偏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降低,兩因素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同半胱胺酸濃度高對血管不利。

研究建議,吃素的人最好在飲食中添加Omega-3、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含Omega-3脂肪酸食物包括核桃、堅果類食物等。像蛋、營養強化牛奶等食物則富含維生素B12,或者吃素的人也可以吃些營養補充品,幫助攝取這些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