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網頁無法在IE瀏覽器中開啟

我的網頁(http://diy1.ws/)無法在IE瀏覽器中開啟(但在其他瀏覽器中皆正常),此問題已困擾我將近三個月了,真是頭大!

如今花了一整天時間的debug,可是撥雲見日了,舒服!

原因探討:ps. 網頁語法的關係<>無法顯示,所以使用()取代
中文title 
(title)中文名稱就會出問題(/title)
改為英文title
(title)English title is ok!(/title)
即可讓IE瀏覽器恢復正常,怪哉!
可能是與charset的設定相沖。

研究 萬能幹細胞 我成功破解癌化疑慮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台灣幹細胞研究新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首創利用胎兒臍帶血管裡的內皮細胞,將其轉變成「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又稱為萬能幹細胞),同時成功將目前在相關研究上最引發疑慮的兩個致癌基因剔除,研究認為將降低未來細胞移植後的癌變風險,讓國內人體器官修復、再生的希望又邁進一步。

幹細胞是人體內具有分化能力的細胞,透過誘導可發展出各種器官和組織,如肝臟、神經、血管細胞,用來修復、替代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用以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但由於過去只能從胚胎細胞中獲得,飽受道德爭議。

二○○七年,日本及美國科學家分別宣布,將普通的皮膚細胞轉化為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的iPS細胞,這是世界第一次以體細胞而非胚胎作為幹細胞來源,當年即被《時代》雜誌票選重大科學發現之一。

然而,普通細胞在誘導成iPS細胞過程中,必需注入四個關鍵基因OCT4、SOX2、c—MYC及KLF4,但近年後續的研究證實這四個基因中,c—MYC及KLF4具有使細胞癌化的風險,臨床使用上有相當疑慮。對於癌化疑慮,台灣試圖找出破解之道,以只注入兩個非癌化基因,即成功將內皮細胞轉化成iPS。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伶汝表示,研究團隊嘗試用胎兒臍帶血管裡的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發現僅植入兩個非致癌性基因OCT4及SOX2,即成功將HUVEC內皮細胞轉變成iPS細胞。顏伶汝進一步指出,研究能成功關鍵在於,新生兒臍帶血管中HUVEC內皮細胞即有豐富的KLF4基因表現,而初步器官分化結果顯示,此iPS細胞有成功分化出神經、皮膚、血管、肝臟等細胞的潛力。

目前研究尚處在實驗室階段,臨床運用上仍有許多瓶頸。顏伶汝表示,未來若能利用在藥物測試,觀察藥物在iPS細胞分化成的個別器官、組織細胞中的代謝情形,測試藥物毒性,對於新藥研發跟藥物副作用掌控,助益甚大。目前該研究結果已刊登在心血管領域雜誌(AT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