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打口碑戰,台灣製造,跨海賣到對岸。台式零嘴,意外紅遍中國。商業周刊1182期

糖村和家會香,只是台灣的在地企業,從未西進到對岸設點的它們,是怎麼意外打下大陸江山的?





人在家中坐,訂單天上來,有這樣的好事?打著來自台灣的糖村牛軋糖,既沒到大陸設廠,也沒有在大陸打廣告,更沒有在台灣刻意經營陸客團生意;靠著好吃的口碑,卻紅遍大陸最大購物網淘寶網,成為大陸消費者指名的禮品和家中零嘴,被挖掘出具有紅遍中國大陸的潛力。





代表一:糖村牛軋糖 名氣網路發燒,淘寶網翻倍賣



發跡於台中市的糖村蛋糕,成立於一九九六年,以精緻富巧思的蛋糕、牛軋糖和法式甜點馬卡龍聞名;近幾年已經向北部拓展,在全台灣共開有七家店。





今年以來,三天兩頭都有大陸人,甚至是嫁到香港的台灣媳婦,跑到台中糖村店裡找創辦人、也掛名副總經理的何子嫻,希望取得糖村在大陸、香港的經銷代理權。奇怪的是,糖村從未西進大陸布局。





去年經客人告知,何子嫻才知道,大陸出現一些賣家,將糖村的牛軋糖禮盒放在淘寶網上販售,賣出了名號和口碑。





一身優雅的桃紅色洋裝、頂著可愛娃娃頭的何子嫻,接受《商業周刊》訪問前一晚,還特別算了一下,淘寶網上共有十四位賣家在販售糖村牛軋糖,一盒在台灣六百克要價三百五十元的牛軋糖,到了中國大陸翻身變成六百元;而且強調是台灣知名品牌、台灣製造,貨已經在大陸。





後知後覺的何子嫻這才發現,難怪糖村這兩年來總是有神秘訂單,每週訂五、六十盒牛軋糖,請他們送到港口,大概是要船運到大陸去;也常有陸客到店裡,用行李箱來裝牛軋糖,能帶多少回去算多少。





糖村牛軋糖去年的銷售成長了二○%,冬天旺季時,每天最多生產五千五百台斤牛軋糖。今年糖村在網站上開始牛軋糖的國際宅配服務,賣到大陸營業額占比,經保守估計約占一○%以上。





糖村牛軋糖為什麼紅到大陸去?還紅得讓何子嫻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這也反映了台灣品牌目前正在大陸爆紅的現象。





宣傳推手:台商、胡志強都買來當伴手禮





據她的了解,中部很多台商很愛買糖村的牛軋糖去大陸當伴手禮,包括前年六月的大陸富豪炒房團來台中,市長胡志強也是拿糖村牛軋糖送禮。





在台北從事油品貿易的博多實業,總是在糖村保持一百斤牛軋糖禮盒的庫存;只要有提領去對岸送客戶,就請糖村再補滿為一百斤。





「我們做吃的,最好的宣傳就是產品本身的口碑,」何子嫻認為。台商送禮,無異為糖村品牌在對岸播種,功不可沒。





糖村在台中大雅投資了新台幣七千萬元的中央工廠,近期即將落成。想去大陸設廠嗎?「不考慮!」是何子嫻簡潔的答案,「甜點的潮流變化很快,沒有頭、沒有尾的,風潮不知道會不會持續?」





再來,何子嫻堅持不希望為了市場的量,而犧牲產品的質。牛軋糖大陸也會做,但要維持形狀和爽脆不黏牙的口感,技術上卻大有學問。





「製作時牛軋糖糊溫度太高,成品會太硬,溫度太低,則會太軟黏,因此糖村五年來,在夏天和冬天,就摸索出兩套不同的製作標準,有很多『眉角』。」何子嫻指出,若到大陸設廠,生產標準和經驗值,必須視溫、濕度重新設定,還有原物料取得的考量。





從 台灣的蛋糕、麵包業者在大陸建立品牌知名度,何子嫻認為,下一波就是像糖村這種精緻化、個性化的時尚休閒食品;大陸金字塔頂端的客層,已經從吃飽、吃巧, 走到要「吃感覺」的階段了。她比喻,「就像甜甜圈,落差很大,有路邊攤賣雙胞胎的,也有日系那樣的連鎖店。」而糖村從產品到店面,都擺明了就是在販售一種 甜蜜的幸福感,確實符合大陸高端的消費趨勢。





目前糖村在大陸考慮採取經銷代理模式,未來也可能採直營的「前店後廠」個性店模式試水溫。何子嫻並不急,因為她相信:「或許維持原汁原味的『台灣製造』,才是最大賣點!」





小檔案 :糖村

成立:1996年

創辦人:何子嫻

產品:蛋糕、牛軋糖、巧克力

據點:全台7家店

爆紅原因:大陸賣家在淘寶網上販售、台商拿去對岸送禮





代表二:家會香麻糬 無心插柳,南京參展爆紅



南投市郊區的南崗工業區,隱身一家台灣規模數一數二的麻糬工廠「家會香」,也是無心插柳、品牌意外打進大陸市場的例子。





去 年九月,在外貿協會在南京舉辦的台灣名品博覽會中,家會香以「皇族」為品牌的攤位擠爆試吃人潮,一個只賣人民幣四、五元的麻糬,一天就賣出人民幣二十萬元 (約合新台幣九十五萬元)的銷售紀錄,吸引大陸電視台報導。今年四月下旬,家會香在貿協辦的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上,又創下佳績,兩天賣出人民幣二十七萬元 (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八萬元),成為最夯的攤位。





家會香不只做麻糬,蛋捲、果凍、米餅都是其代工的產品類型,並且行銷中南美洲、歐洲、俄羅斯等許多國家。兩千坪大、乾淨明亮的家會香廠房,通過食品廠HACCP、ISO22000的最高認證,「像無塵室一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去!」家會香董事長黃志明自豪的說。最近,家會香的麻糬零嘴,還賣進了統一超商。





和糖村不同的是,家會香雖在台灣生產,但十多年來陸續想以經銷代理方式,將麻糬賣去大陸,「只是中間斷斷續續,直到貿協的名品展售會才受到矚目,」黃志明提到。





過去,他總是隻身赴海外參展打天下,尤其近五年跑大陸參加商展不下一百次,可是耕耘的效果有限;因為台灣廠商個別去參展,小貓兩、三隻,搶不到好攤位,產品又明顯比多數的大陸廠商貴,「你喊『俗(便宜)』,現場就喊輸他們了!」





宣傳推手:貿協架平台,打出台灣品牌力





前年底,黃志明開始配合貿協的活動,參加了長春參訪團,去年參加南京名品展售會而一炮打響品牌。





他分析,以前單打獨鬥,現在是貿協架設平台,集結台灣廠商去打群架,喊出「台灣名品展」;進來參觀的大陸民眾,基本上已對台灣產品有所嚮往,展場內的價格都比大陸貨貴,上門的民眾早有心理準備。





「和 大陸廠商混著參展,一天賣不到人民幣兩萬元;都是台灣廠商的名品展,一天就可以賣二十萬元!」黃志明比喻有貿協帶著台商打「台灣品牌」的差別之大。今年貿 協共要辦五場台灣名品展售會,家會香每場都要參加,「台灣中小企業完全不可能在大陸打廣告,因為起價(成本)至少是台灣十倍!」他強調。





不僅有貿協相助,與此同時,大陸民眾對台灣品牌也似乎越來越熱中,黃志明發現,「就像台灣人覺得日本貨比較好一樣,現在大陸人也這麼看台灣貨,尤其在食品工業。」他提到,台灣吸收日本食品工業技術,又懂華人口味,是食品業進軍大陸的主要優勢。





另外,黃志明認為「台灣品牌」能有今天的熱度,是台灣大型科技廠商、大企業打前鋒的成果,「有他們,今天台灣的中小企業才能在大樹下乘涼,各自進入大陸自己所屬的產品領域。」





就好比韓國的三星、LG集團,帶頭提升了整體產品設計、品質和口碑,母雞帶小雞,連帶打開了韓國貨的世界能見度。





去 年南京名品展大成功,黃志明現在幾乎每週都要接待大陸各省市,想經銷家會香麻糬的商人,連日本伊藤忠商社也登門,想邀請家會香在四川成都百貨公司的台灣食 品節設攤。黃志明提到,家會香那麼多產品,只拿麻糬去大陸賣,因為包餡的、日式的麻糬,是大陸還少見、也不擅長量化生產的。現在家會香的麻糬賣得好,大陸 人已開始仿製、跟進,但口感就是學不好吃,「證明在吃的這塊領域,台灣還是很有know-how的,」黃志明很有自信。





台灣品牌價值的最高境界,竟然是不必親自上戰場,根留台灣,一樣攻城略地、依然吃得到大陸商機。這種另類模式,或許是無力開拓大陸市場,卻有一身本領的中小企業的重要啟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