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玩得好!PART2玩出好健康

Q1 如何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A 足量的運動 強壯心肺能力


爸媽總是希望孩子頭好壯壯,每次一生病,不但苦了孩子也折磨父母。要強化孩子的免疫力,足量運動和規律作息可是缺一不可唷!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原先就容易生病,入學以後,每天和小朋友玩在一起,更是三天兩頭就發燒、流鼻涕。
因為不想每天把孩子關在家裡,所以一直教導他勤洗手,想不到近來腸病毒肆虐,孩子還是生病了……。

我家寶貝每次感冒,症狀都很嚴重,而且很久才會痊癒。最近還被診斷出輕微氣喘,看他老是病奄奄的,我心裡很捨不得。

後援團貼心話:少外食、睡飽飽

「多運動,少外食」看起來像是口號,但的確做得到!曾有媽媽為了便利,三餐老是在外,致使兩個原先已有過敏體質的孩子,每個月總是會感冒一次。為了改善這個狀況,媽媽下定決心為孩子做健康料理,持續了1年在家吃飯,孩子就不再每個月都向醫院報到了!

此外,有空多帶孩子到郊外踏青、公園跑步,並給孩子充分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也很有幫助,就算出國旅遊,也一定睡飽再讓孩子出門,才不會一回國就病倒;而且,睡飽飽的孩子長得很快喔!

遊戲 1
跳馬我最行


跳馬好處多多,孩子不僅可以同時運動到上臂和下肢,對於促進他的心肺能力、增加手腳動作靈活度也很有幫助。

Step1  牽手輕輕跳
請爸媽兩腳伸直,坐在地板上,孩子站在膝蓋旁,由爸媽牽著孩子雙手,帶領他跳過自己的膝蓋。

Step2  換我自己來
爸媽放下雙手,讓孩子試著自己跳過爸媽雙腳。

Step3  撐住雙臂躍馬背
請爸媽弓起背,將身體捲成石頭狀,孩子雙手按著爸媽的背、雙腳打開,跳過爸媽。如果孩子能夠勝任,爸媽可改採跪姿、手臂撐直,像小馬一樣,讓孩子躍過馬背。

溫馨叮嚀:
爸媽先牽著孩子跳躍,可以幫助他克服心理焦慮。等孩子適應後,再鼓勵他進入步驟2和3,做更多跳躍的動作,讓體力變好、免疫力增加。

跳躍的高度由步驟1到3,分別是由低跳到高,爸媽需要依據孩子的年紀和能力做適當調整。

跳馬背動作,6歲左右才能完成,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練習只做前半部「雙手按著爸媽的背,雙腳打開,往上跳躍」就好。

遊戲 2
貓抓老鼠


觀察動物的活動,可以讓孩子模擬動物,悠遊於劇烈動作與緩和動作之間,達到充分的運動。

Step1  學貓走路
和孩子一起看書,討論貓行進的各種姿態,然後用四肢在地上優雅行走,學習貓平常走路的模樣。

Step2  跟著逗貓棒轉又跳
爸媽拿著逗貓棒,讓孩子像貓一樣,隨著逗貓棒左、右、上、下、轉圈和跳動。

Step3  抓老鼠ing
由爸媽扮演老鼠,在孩子身前到處跑,孩子模擬貓追逐老鼠的敏捷動作,快抓到時,就飛身撲向老鼠。

Step4  休息一下
劇烈運動後,進入緩和動作,模擬貓伸懶腰,並配合呼吸,伸展時吸氣,動作回覆時呼氣。

溫馨叮嚀:
家中空間或許不夠大,追逐時要留心安全。
各步驟的動作速度,要由慢到快,然後漸趨和緩。如果孩子覺得很喘,則需靠呼吸緩和。
「貓」可以改成其他動物,譬如蜥蜴曬太陽時動也不動、只剩呼吸的模樣,但獵食時四肢快速移動,待目標進入攻擊區便急停、迅速吐舌捲食物入口。

Q2 如何提升孩子的感受力?
A 閉上眼睛,感受世界


想讓孩子健康長大,除了均衡飲食,五感並重也很重要。偶爾刻意關掉最強勢的「視覺」,用其他四種感官來感受世界,也會很有趣喔!

爸媽傷腦筋

還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感覺超敏銳的,環境中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讓他驚奇不已。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這樣的驚奇感動就越來越少,真的很可惜,該怎麼留住這樣的感動呢?

我我的孩子神經很大條,做什麼都馬馬虎虎,問他的感覺或意見,常常都說「隨便!」讓我一肚子火,請問該怎麼讓孩子「對生活更有感覺呢?」

孩子超級敏感,碰到陌生的觸感,比方說黏黏的膠、粗粗的沙灘,就會很害怕、怎麼都不肯再碰。

後援團貼心話:給孩子探索的時間和機會

想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一點也不難。爸媽只要少說「快一點!」讓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時間和機會,比方說:帶孩子到公園或遊戲場所玩耍時,鼓勵他盡情探索,摸樹、玩沙、撿拾葉子;確定安全無慮的話,還可以讓孩子脫下鞋子,用光腳丫感受草地、泥土地和水泥地等不同觸感、溫度的地面;和孩子約定好,每週一天,讓他可以在洗澡時玩久一點,泡在澡盆裡玩水槍或洗泡泡澡等。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探索,都能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豐富孩子的感官經驗。

遊戲 1
猜猜這是什麼?


將最常使用的眼睛遮起來,用觸覺、嗅覺和味覺,重新感受這個世界!

Step1  摸一摸,這是什麼感覺?
替孩子戴上眼罩,用各種觸感的物品(絲巾、菜瓜布、冰塊等)輕輕拂過孩子身上,問:「這是什麼感覺?」「哪一種感覺,比較舒服?」

Step2  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
請孩子猜猜看:「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呢?」等孩子提出答案後,再替孩子拿下眼罩,看看這是什麼東西。

Step3  嚐一嚐,這是什麼味道?
請孩子閉上眼睛,準備一些不同氣味與味道的食物,讓孩子品嚐,透過嗅覺和味覺,來猜測這是什麼食物?

溫馨叮嚀:
鼓勵孩子儘可能說出自己的感覺,透過描述,能促使孩子更加細緻地感受觸覺、味覺與氣味,並學習分辨自己喜不喜歡這樣的感受。

小一點的孩子,雖然「感覺」得到,可是還沒辦法說出來,爸爸媽媽可以提供選擇題,像是「感覺粗粗的、還是滑滑呢?」讓孩子來回答。

遊戲 2
耳力大考驗


閉上眼睛,打開耳朵,玩個有趣的聲音遊戲,讓聽覺雷達更加敏銳。

Step1  聲音從哪裡來?
請孩子閉上眼睛,爸媽在距離孩子一步之外,在孩子的前、後、左、右,輕輕拍手,問:「聲音從哪裡來?」請孩子用手比出聲音的方向。

Step2  聲音蘿蔔蹲
請孩子跟著聲音的高度來移動,爸媽可以從高(超過孩子頭部)、低(在地板附近)2種變化開始,聽到高處傳來的聲音,配合站著;聽到低處傳來的聲音,就要蹲下來。

Step3  跟著聲音走
在家中清出一塊安全的空地,請孩子跟著聲音走,爸媽可以用拍手、或是能發出聲響的樂器或玩具,來替孩子引路。

溫馨叮嚀:
玩「跟著聲音走」時,孩子一開始可能會害怕跌倒而不敢移動,這時候,爸媽如果改用聲音來引導,像是「我在這裡,請你走過來!」孩子會覺得較有安全感,而敢跟著聲音走。

玩法2的「聲音蘿蔔蹲」,爸媽要儘量拉大高度的差異,讓孩子方便辨別。如果孩子玩得很好,就可以再增加「中音」,考驗孩子的耳力。

爸媽還可以準備一些發出聲音的道具,除了讓孩子分辨聲音的方向,還可以請孩子猜猜看「這是什麼聲音?」讓這個聲音遊戲更有變化。

Q3 如何讓孩子喜歡動?
A 跳呀,鑽呀,動來動去真好玩!


適量運動能促進身體健康,所以爸媽總希望孩子動靜皆宜。
只要讓「動」和趣味相結合,孩子一定願意動起來!

爸媽傷腦筋

每次假日計畫外出旅遊,我家寶貝總是興趣缺缺,只肯到不太需要走路的地方,譬如百貨公司玩玩具。

我的孩子彷彿得了懶病,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每天像根軟骨頭似的。

每次看到電視小朋友唱歌跳舞,我都鼓勵寶貝一起動,但他始終不肯,還直推說「無聊」。

後援團貼心話:多外出 + 玩樂心=愛上運動

常常帶孩子去做戶外運動,應該是治懶病最好的方法之一。週末和孩子一起到河濱公園騎腳踏車,而且一次騎得比前一次遠一點點,不但令孩子充滿成就感,也樂於接受下一次挑戰。但如果父母都喜歡窩在沙發看電視,怎麼叫得動孩子去運動?所以爸媽應該以身作則,假日帶孩子一起去遊山玩水,平時則讓孩子參加學校的課後運動班玩球、跑步。

參加「生活律動」課程也能讓孩子精神一振,因為到教室不僅可以任意舞動身子,還能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很好玩,想不動都難!

遊戲 1
彈跳123


跳躍是很有趣的運動,只要爸媽循循善誘,讓孩子從簡單的跳躍開始,再逐漸提升難度,就能強化孩子的活力。

Step1  跳躍輕拍
尋找家中高處目標,譬如掛在書櫃的小吊飾,讓孩子助跑然後跳躍,拍中目標。

Step2  袋鼠彈跳
拿出1個大枕套,將孩子雙腳穿在枕套內,讓他像隻袋鼠般地彈跳,從沙發跳到餐桌再跳回來。

Step3  奮力一跳
請孩子先縮緊四肢,然後如同煙火一樣綻放,奮力跳躍起身、同時伸展四肢。

溫馨叮嚀:
請爸媽共同參與,孩子才會覺得好玩、比較想動。
爸媽可以找孩子有興趣的誘因,譬如他最愛吃的冰淇淋,活動後獎勵他,增強孩子的動機。
難度建議由簡到難,譬如目標愈找愈高,袋鼠彈跳距離愈來愈遠。
但請爸媽注意:這不是體能訓練,不用嚴格規定孩子今天跳50公尺,明天跳100公尺,讓孩子覺得「動」很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遊戲 2
火車過山洞


爬行有助於平衡能力發展,再加上爸媽共玩的樂趣,孩子不但身體動起來,和爸媽的感情也更好了。

Step1  到處找洞鑽
和孩子共同找出家中的「洞」,如桌腳、椅腳等,大家一起「鑽鑽樂」。

Step2  老鼠躲進洞裡
結合「貓捉老鼠」的遊戲來玩,小老鼠鑽進洞裡時,貓咪就不能抓喔!

Step3  爸媽變山洞
爸媽用身體變出山洞,如雙腳打開或者跪在地上做出Orz(跪著,雙手與膝蓋著地)的姿勢,讓孩子扮演火車,鑽過山洞。

Step4  山洞鑽個夠
請爸媽動動腦筋,怎樣用身體一次變出很多山洞?比方張大左右手腳、撐在地面,就可以製造4個山洞。讓孩子盡情穿梭,鑽過每個洞。

溫馨叮嚀:
鑽山洞是要增加孩子爬行的機會,請爸媽不要將洞創作在空中(譬如手插腰)。
偶爾孩子也想變化角色,換他創造山洞、爸媽來鑽。這時爸媽如果鑽不過去也沒關係,孩子反而會覺得更有趣,這時,「動很好玩」的目的就已經達成囉。

Q4 如何讓孩子靜下來?
A 盡情地動,動完自然靜下來


看著自己的孩子不受控制,爸媽總是很羨慕那些「坐得住」、安靜看書下棋的孩子。其實只要滿足「動」的需求,孩子靜下來好好學習並非難事!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從小就精力旺盛,除了睡覺時間以外,整天跳上跳下,永遠處於很high的狀態。
我家寶貝一天到晚吵著要出去玩,但出門在外又橫衝直撞,不是撞到別人就是弄傷自己。
我的孩子喜歡玩危險遊戲,溜滑梯硬要倒栽蔥,盪鞦韆還妄想金雞獨立,每個照顧他的大人都嚷著體力吃不消。

後援團貼心話:外出消耗體力,玩夠了就看書

孩子精力無窮,就帶他到處趴趴走消耗體力,舉凡公園遊戲場、各大親子館都是親子共遊的好去處。假日帶孩子去騎車、踏青,回家比賽爬樓梯,一旦覺得孩子玩夠了,就開始從事靜態活動,對他說:「去挑本喜歡的繪本,媽媽唸給你聽。」從孩子baby時期就可以展開共讀,以翻翻書、洗澡書入門,然後是繪本、幼兒雜誌、國語日報、橋樑書,最後則是自行閱讀。

或許有些爸媽會好奇:男生怎麼可能安靜坐下來聽媽媽唸書?其實,再好動的孩子都無法拒絕窩在媽媽身邊聽故事的魅力!不去試看看怎麼知道行不行?

遊戲 1
1-2-3 木頭人


簡單的木頭人遊戲,其實蘊含著大道理;跑步時不但能滿足「動」的需求,急停的指令,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與自制能力。

Step1  學做好木頭
和孩子一起玩木頭人遊戲,當孩子成為木頭人後,爸媽去拉拉他的手、腳確認一下,這是不是一塊穩固的「好木頭」,然後互換角色。

Step2  隨叫隨停
讓孩子自己去玩玩具,當爸媽隨時喊:「1-2-3木頭人!」孩子即停止不動。

Step3  變身家具,水桶人
也可以將「木頭人」替換成動植物、家具,甚至水桶人。

溫馨叮嚀:
將「木頭人」角色替換成其他,可以增加小孩的創意、遊戲的趣味性以及動作的豐富度。
玩過這個遊戲以後,當孩子平時玩很high時,爸媽可以隨時喊「1-2-3木頭人」,讓孩子學習立刻靜止下來。

遊戲 2
給我報報


翻身、站起是抗重力動作。挑戰報紙不落地的任務,可以讓動作自然變慢,有效培養抗重力肌肉群的張力與耐力,孩子就比較坐得住。

Step1  報紙上身
孩子躺(或趴)在地上,爸媽在孩子身上蓋35張報紙(可以重疊)。

Step2  輕輕翻身
接著輕輕翻轉身體,但報紙不能離開身體掉落地面。

Step3  報紙剩愈多愈厲害
請孩子慢慢站起(不一定要站直),儘量控制身體,讓愈多報紙留在身上。

溫馨叮嚀:
步驟3需要學齡後,年紀稍長的大的孩子才能勝任,若孩子年紀較小,可以只將1張報紙放在身體某一部位,譬如手臂或頭頂,再試著慢慢站起。

可以讓孩子和爸媽競賽,比較站起來之後,誰能在身上留住最多張報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