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醫療網/新聞部
根據復健科醫師觀察發現,年約50歲的民眾近五成有骨刺,逾60歲則達八成,到了70歲之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醫師表示,「骨刺」是一種骨質增生贅骨的退化性病變,容易出現於脊椎活動較大的部位,像是關節兩端、活動度較大的脊柱骨邊緣,即頸椎及腰椎處…等。
雖然骨刺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正常現象,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型態的改變,罹患骨刺症狀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醫師提到,一般上班族、專櫃小姐、展場小模、家庭主婦、老師…等,由於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或姿勢不良、反覆使用某個關節…,都可能會增生骨刺,進而壓迫脊髓或神經根。
其實長骨刺並不會有疼痛感,不過,當骨刺壓迫到脊髓、神經根、甚至產生併發症時,才會讓人感覺疼痛。醫師解釋,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症、退化性膝關節炎…等都是其併發症。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常將「坐骨神經痛」與「腰椎長骨刺」劃上等號,這是極為不正確的觀念,若發現有酸麻痛症狀,應立即至專業院所求診,以免使病情更加嚴重。
由於骨刺是因應退化而自行補強的一種現象,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若骨刺沒有造成身體的任何不適,其實是不需過於擔心;但若有輕微的併發症狀,可以休息、藥物、遵循復健師建議,進行「物理治療」以緩解症狀。不過,當情況嚴重時,就必須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以減輕身體負擔。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生活保健-少吃垃圾食物 頭腦靈活心情好
2012-02-12 中國時報 張翠芬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日常飲食中,多攝取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緩腦部老化,還能改善憂鬱情緒;專家建議,多吃富含Omega 3的深海魚或魚油製品,少吃由反式脂肪製作的垃圾食物,才能維持腦筋靈活、擁有好心情。
發表在《神經學》的研究指出,食用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會造成腦部萎縮並增加憂鬱症風險,美國奧立岡衛生與科學大學等醫學中心針對100多名長者進行驗血,發現血液中Omega 3脂肪酸與B、C、D、E等維生素含量較高的人,腦容量比平常較少攝取這些營養素者超出37%,記憶力與思考力得分都較高。
另外,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線上版的報告指出,食用反式脂肪會讓人出現憂鬱症機會大增,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少吃的人高出48%。
精神科醫師莊凱迪表示,近年許多研究發現,憂鬱症和人體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足有關,患者體內Omega 3含量越低,病情似乎越嚴重,因為Omega 3可以強化神經元的細胞膜,改善大腦的新陳代謝,平常多攝取富含Omega 3的食物,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越低。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大家都知道地中海飲食有益身心健康,它就是強調多吃深海魚、多蔬果,因為,深海魚富含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最好每周至少吃3次,來增加體內DHA、EPA濃度,可活化大腦、改善輕中度憂鬱症,至於牛油、奶油等製品都含飽和脂肪酸,或一般加工的食品,可能含反式脂肪,攝取應節制。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日常飲食中,多攝取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緩腦部老化,還能改善憂鬱情緒;專家建議,多吃富含Omega 3的深海魚或魚油製品,少吃由反式脂肪製作的垃圾食物,才能維持腦筋靈活、擁有好心情。
發表在《神經學》的研究指出,食用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會造成腦部萎縮並增加憂鬱症風險,美國奧立岡衛生與科學大學等醫學中心針對100多名長者進行驗血,發現血液中Omega 3脂肪酸與B、C、D、E等維生素含量較高的人,腦容量比平常較少攝取這些營養素者超出37%,記憶力與思考力得分都較高。
另外,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線上版的報告指出,食用反式脂肪會讓人出現憂鬱症機會大增,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少吃的人高出48%。
精神科醫師莊凱迪表示,近年許多研究發現,憂鬱症和人體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足有關,患者體內Omega 3含量越低,病情似乎越嚴重,因為Omega 3可以強化神經元的細胞膜,改善大腦的新陳代謝,平常多攝取富含Omega 3的食物,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越低。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大家都知道地中海飲食有益身心健康,它就是強調多吃深海魚、多蔬果,因為,深海魚富含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最好每周至少吃3次,來增加體內DHA、EPA濃度,可活化大腦、改善輕中度憂鬱症,至於牛油、奶油等製品都含飽和脂肪酸,或一般加工的食品,可能含反式脂肪,攝取應節制。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中醫治療胃潰瘍 飲食習慣最重要
◎中時醫療網/新聞部
若在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發生胃部疼痛的現象,這也可能是「胃潰瘍」。中醫師表示,過去中醫古籍中,多將胃痛與心痛混稱,因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雖然胃潰瘍的復發機會頗高,但無論是使用中醫或西醫進行治療,只要長時間聽從醫師指示,都能明顯降低復發率。
現代人飲食習慣出現很大的問題,這也使罹患胃潰瘍的病人日漸增長。中醫師認為,胃潰瘍大多因為人們憂愁、煩惱、緊張、生氣…等負面情緒影響脾胃,不但如此,食用過於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是過度飢餓、暴飲暴食、不定時用餐…等,都有可能直接損傷胃氣胃陰,進而引起胃潰瘍、造成胃部疼痛。
若想運用中醫調理胃部、治療胃潰瘍,得事先瞭解自己的體質。中醫師指出,有個簡易的方式能瞭解自我體質,進食後可降低胃部疼痛感,大多為「虛寒」體質,反之,進食後胃部會感到疼痛,大多為「虛熱」體質。而且中藥藥方中能應用有抑菌作用的清熱燥濕藥調理,民眾可至中醫院所,請專業中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開立藥方。
為了不讓胃潰瘍找上門,中醫師建議,民眾應選用擁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充足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如稀飯、豆漿、豆腐;避免食用油炸、多纖維、刺激性食物,如鹹酥雞、芹菜、生蔥、咖啡、酒…等;值得注意的是,泛酸過多的胃潰瘍患者減少攝取牛奶。最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專心飲食、保持心情愉快…,如此,不但能免除胃潰瘍傷害,還能一舉數得,使消化系統更加健康!
若在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發生胃部疼痛的現象,這也可能是「胃潰瘍」。中醫師表示,過去中醫古籍中,多將胃痛與心痛混稱,因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雖然胃潰瘍的復發機會頗高,但無論是使用中醫或西醫進行治療,只要長時間聽從醫師指示,都能明顯降低復發率。
現代人飲食習慣出現很大的問題,這也使罹患胃潰瘍的病人日漸增長。中醫師認為,胃潰瘍大多因為人們憂愁、煩惱、緊張、生氣…等負面情緒影響脾胃,不但如此,食用過於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是過度飢餓、暴飲暴食、不定時用餐…等,都有可能直接損傷胃氣胃陰,進而引起胃潰瘍、造成胃部疼痛。
若想運用中醫調理胃部、治療胃潰瘍,得事先瞭解自己的體質。中醫師指出,有個簡易的方式能瞭解自我體質,進食後可降低胃部疼痛感,大多為「虛寒」體質,反之,進食後胃部會感到疼痛,大多為「虛熱」體質。而且中藥藥方中能應用有抑菌作用的清熱燥濕藥調理,民眾可至中醫院所,請專業中醫師根據自己的體質開立藥方。
為了不讓胃潰瘍找上門,中醫師建議,民眾應選用擁有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充足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如稀飯、豆漿、豆腐;避免食用油炸、多纖維、刺激性食物,如鹹酥雞、芹菜、生蔥、咖啡、酒…等;值得注意的是,泛酸過多的胃潰瘍患者減少攝取牛奶。最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專心飲食、保持心情愉快…,如此,不但能免除胃潰瘍傷害,還能一舉數得,使消化系統更加健康!
電腦族眼睛乾澀 乾眼症勿輕忽
【中時健康 彭慧雲/台北報導】2012.02.10
「醫師,我最近眼睛常覺得乾澀,有灼熱感,而且視力有時模糊,是否得了乾眼症?」門診中因乾眼、眼睛疲勞等症狀來求診的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其實約百分之80、90的電腦族,都曾有乾眼的困擾。主要是長時間使用電腦,導致眨眼次數過少,或是處在空調太強的環境中等,都可能使淚水分泌不足,造成眼睛乾澀等不適情況出現。
乾眼症的症狀很多樣化,舉凡乾澀疲累、有異物感、灼熱感、對光敏感、眼睛紅、黏液過多等都是症狀之一。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正常的淚液應均勻的覆蓋在角膜(黒眼珠)前,而正常淚液又可分三層由內而外分別為黏液層、水層及油脂層,黏液層幫助淚液附著在角膜上,水層佔90%,負責供給氧氣清除廢物,油脂層則防止淚水揮發,若這三層淚液分泌不足,或分佈不均,即產生乾眼症。
一般乾眼症常見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1) 淚水分泌不足:如停經婦女因荷爾蒙失調所致,自體免疫疾病如謝格爾氏症候群(Sjogren syndrome),因發炎細胞破壞淚腺所致,也常使患者口乾舌燥。
(2) 角膜敏感度降低:如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或剛做完雷射近視手術有暫時性淚水分泌不足的情況。
(3) 眼瞼炎:因眼瞼油脂腺阻塞,導致脂肪層分泌不足而致淚液易揮發。
(4) 空調: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如近日寒流而開暖氣時,都易使角膜表面淚液提早揮發。
(5) 某些內科藥物:如副交感神經阻斷劑、阿脫平、治療腸胃脹氣藥劑、鎮靜劑等也會促使淚水分泌減少。
雖然造成乾眼症的原因眾多,但在臨床上經過檢查後發現,與其說淚液不足造成乾眼症,不如說另有其他因素造成,單純因眼睛疾患造成乾眼症的人數並不如想像中多,而這其他的因素指的便是使用眼睛的環境問題。
現代過度文明化的結果,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電視,除了眼睛疲累外,眨眼次數無形中減少,殊不知眨眼睛這個動作對預防乾眼症的重要性。陳逸川醫師指出,每當我們眨一次眼睛,眼皮會壓迫眼瞼中的各個腺體,分泌基礎淚液,除了將眼表面髒污一掃而空外,更可將淚液均勻覆蓋在眼表面。然而,當我們專注在眼前的事物時,忘了眨眼便會使眼睛陷入乾澀及灰塵累積的環境中;此外,環境中的空氣污染除了使眼睛過敏性結膜炎的比例提高外,更因此使結膜變得不健康,導致淚液中的正常成份改變,使得淚液更易揮發,造成乾眼症與過敏性結膜炎彼此間的惡性循環。
治療主要視嚴重情況來分,陳逸川醫師表示,對於輕度的患者仍以人工淚液為主,必要時可以用藥膏(較黏稠)或凝膠(較不黏稠)來加強睡眠中之保濕,另外熱敷眼瞼讓眼皮油脂分泌正常也是方法之一;對於較嚴重之患者,則可能需將鼻淚管開口阻塞,以減少淚水流失,增加淚水殘留時間,必要時可戴防止水分揮發之護目鏡,目前市面上已有電腦專用防乾眼及防止疲勞之護目鏡可供使用;最嚴重之患者甚至須要開刀將瞼瞼縫合或將鼻淚管開口永久閉鎖。
人工淚液的選擇以不含防腐劑為佳,因任何防腐劑若頻繁使用對角膜將造成毒性,目前有些人工淚液的配方會加上多聚合體(Polymer)或玻尿酸以加強人工淚液的保濕性,另外有一種特殊之免疫抑制劑(topical cyclosporine A),目前相信對一些發炎反應之頑固性乾眼症,有顯著效果,而近來健保局對一些較嚴重之乾眼症患者也已開放使用。
「醫師,我最近眼睛常覺得乾澀,有灼熱感,而且視力有時模糊,是否得了乾眼症?」門診中因乾眼、眼睛疲勞等症狀來求診的患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其實約百分之80、90的電腦族,都曾有乾眼的困擾。主要是長時間使用電腦,導致眨眼次數過少,或是處在空調太強的環境中等,都可能使淚水分泌不足,造成眼睛乾澀等不適情況出現。
乾眼症的症狀很多樣化,舉凡乾澀疲累、有異物感、灼熱感、對光敏感、眼睛紅、黏液過多等都是症狀之一。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正常的淚液應均勻的覆蓋在角膜(黒眼珠)前,而正常淚液又可分三層由內而外分別為黏液層、水層及油脂層,黏液層幫助淚液附著在角膜上,水層佔90%,負責供給氧氣清除廢物,油脂層則防止淚水揮發,若這三層淚液分泌不足,或分佈不均,即產生乾眼症。
一般乾眼症常見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1) 淚水分泌不足:如停經婦女因荷爾蒙失調所致,自體免疫疾病如謝格爾氏症候群(Sjogren syndrome),因發炎細胞破壞淚腺所致,也常使患者口乾舌燥。
(2) 角膜敏感度降低:如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或剛做完雷射近視手術有暫時性淚水分泌不足的情況。
(3) 眼瞼炎:因眼瞼油脂腺阻塞,導致脂肪層分泌不足而致淚液易揮發。
(4) 空調: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如近日寒流而開暖氣時,都易使角膜表面淚液提早揮發。
(5) 某些內科藥物:如副交感神經阻斷劑、阿脫平、治療腸胃脹氣藥劑、鎮靜劑等也會促使淚水分泌減少。
雖然造成乾眼症的原因眾多,但在臨床上經過檢查後發現,與其說淚液不足造成乾眼症,不如說另有其他因素造成,單純因眼睛疾患造成乾眼症的人數並不如想像中多,而這其他的因素指的便是使用眼睛的環境問題。
現代過度文明化的結果,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電視,除了眼睛疲累外,眨眼次數無形中減少,殊不知眨眼睛這個動作對預防乾眼症的重要性。陳逸川醫師指出,每當我們眨一次眼睛,眼皮會壓迫眼瞼中的各個腺體,分泌基礎淚液,除了將眼表面髒污一掃而空外,更可將淚液均勻覆蓋在眼表面。然而,當我們專注在眼前的事物時,忘了眨眼便會使眼睛陷入乾澀及灰塵累積的環境中;此外,環境中的空氣污染除了使眼睛過敏性結膜炎的比例提高外,更因此使結膜變得不健康,導致淚液中的正常成份改變,使得淚液更易揮發,造成乾眼症與過敏性結膜炎彼此間的惡性循環。
治療主要視嚴重情況來分,陳逸川醫師表示,對於輕度的患者仍以人工淚液為主,必要時可以用藥膏(較黏稠)或凝膠(較不黏稠)來加強睡眠中之保濕,另外熱敷眼瞼讓眼皮油脂分泌正常也是方法之一;對於較嚴重之患者,則可能需將鼻淚管開口阻塞,以減少淚水流失,增加淚水殘留時間,必要時可戴防止水分揮發之護目鏡,目前市面上已有電腦專用防乾眼及防止疲勞之護目鏡可供使用;最嚴重之患者甚至須要開刀將瞼瞼縫合或將鼻淚管開口永久閉鎖。
人工淚液的選擇以不含防腐劑為佳,因任何防腐劑若頻繁使用對角膜將造成毒性,目前有些人工淚液的配方會加上多聚合體(Polymer)或玻尿酸以加強人工淚液的保濕性,另外有一種特殊之免疫抑制劑(topical cyclosporine A),目前相信對一些發炎反應之頑固性乾眼症,有顯著效果,而近來健保局對一些較嚴重之乾眼症患者也已開放使用。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頭髮越洗越油!?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
◎中時醫療網/新聞部
當寶寶出生後沒多久,頭皮上出現厚厚的黃棕色油性附著物,好像很久沒有洗頭一樣,無論家人多麼仔細清潔,都還是無法將這個油性附著物給清除,這有可能是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皮膚科醫師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好發於出生0~4個月的嬰兒身上,大部分會自然痊癒,屬暫時性現象,家長不需過度擔心;但它常與異位性皮膚炎混淆,因此最好一發現孩子有異狀,交由專業醫師診斷才能確保健康。
關於「脂漏性皮膚炎」,醫師說道,容易發生於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如頭皮、鼻側、眼皮、耳後…等,有時也可能出現於腋下或陰部。皮膚泛紅、出現黃色調鱗屑、黃褐色較厚結痂…等為其特徵。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脂漏性皮膚炎較不癢、容易侵犯腋窩、通常在孩子出生後兩個月內發病…等,若無法自行判斷,可找專業醫師測試血中的免疫球蛋白E的值,看其是否正常。
至今醫學界仍不慎了解真正造成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因素,雖然如此,但目前最可能的說法是,由多重因素先後共同引起。醫師解釋,有因遺傳、營養、感染、內分泌…等而導致嬰兒罹患脂漏性皮膚炎。於遺傳部分,有研究針對這些患者追蹤發現,父母為過敏體質時,嬰兒似乎也較容易患病。
醫師提到,若是受營養影響,有些報告指出,嬰兒容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現象,並由營養不良的母親哺乳,便較常發生此疾病;若是感染造成的,在正常皮膚上有一種喜歡與脂肪共生的皮膚芽胞菌,在脂漏性皮膚炎的嬰兒病灶上,常常會發現有較多的這種微生物,所以有人認為它是致病原。
若是內分泌方面則有兩種說法,醫師說明,在出生後三個月內,正是嬰兒分泌皮脂腺最旺盛的時候,恰好與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出現的時間相同,所以有人推測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也可能是受母體產後遺留在嬰兒體內的「雄性激素」影響,造成嬰兒皮脂腺分泌活動增強。
想讓脂漏性皮膚炎能趕快痊癒,醫師提醒,家長每天幫孩子洗澡時,可在洗澡水中添加沐浴油,並於嚴重部位使用水溶性的潤膚油浸泡,千萬別用「肥皂」!在浴後塗抹專業醫師開立的溫和軟膏,不能使用含有水楊酸的外用藥,這會使患部更加頑強,也會對孩子造成副作用。
當寶寶出生後沒多久,頭皮上出現厚厚的黃棕色油性附著物,好像很久沒有洗頭一樣,無論家人多麼仔細清潔,都還是無法將這個油性附著物給清除,這有可能是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皮膚科醫師表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好發於出生0~4個月的嬰兒身上,大部分會自然痊癒,屬暫時性現象,家長不需過度擔心;但它常與異位性皮膚炎混淆,因此最好一發現孩子有異狀,交由專業醫師診斷才能確保健康。
關於「脂漏性皮膚炎」,醫師說道,容易發生於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如頭皮、鼻側、眼皮、耳後…等,有時也可能出現於腋下或陰部。皮膚泛紅、出現黃色調鱗屑、黃褐色較厚結痂…等為其特徵。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脂漏性皮膚炎較不癢、容易侵犯腋窩、通常在孩子出生後兩個月內發病…等,若無法自行判斷,可找專業醫師測試血中的免疫球蛋白E的值,看其是否正常。
至今醫學界仍不慎了解真正造成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因素,雖然如此,但目前最可能的說法是,由多重因素先後共同引起。醫師解釋,有因遺傳、營養、感染、內分泌…等而導致嬰兒罹患脂漏性皮膚炎。於遺傳部分,有研究針對這些患者追蹤發現,父母為過敏體質時,嬰兒似乎也較容易患病。
醫師提到,若是受營養影響,有些報告指出,嬰兒容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現象,並由營養不良的母親哺乳,便較常發生此疾病;若是感染造成的,在正常皮膚上有一種喜歡與脂肪共生的皮膚芽胞菌,在脂漏性皮膚炎的嬰兒病灶上,常常會發現有較多的這種微生物,所以有人認為它是致病原。
若是內分泌方面則有兩種說法,醫師說明,在出生後三個月內,正是嬰兒分泌皮脂腺最旺盛的時候,恰好與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出現的時間相同,所以有人推測可能與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也可能是受母體產後遺留在嬰兒體內的「雄性激素」影響,造成嬰兒皮脂腺分泌活動增強。
想讓脂漏性皮膚炎能趕快痊癒,醫師提醒,家長每天幫孩子洗澡時,可在洗澡水中添加沐浴油,並於嚴重部位使用水溶性的潤膚油浸泡,千萬別用「肥皂」!在浴後塗抹專業醫師開立的溫和軟膏,不能使用含有水楊酸的外用藥,這會使患部更加頑強,也會對孩子造成副作用。
孕前憂鬱會影響後代性格
中時醫療網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性格是由於後天環境影響所致,但是其實也與父母孕前心理有關。專家發現,父母在懷孕之前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日後孩子的性格,有憂鬱症的家長,孩子也容易憂鬱。
孕前情緒會影響孩子性格
專家指出,當人們處於不同的情緒之中時,大腦會分泌出許多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影響“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中特定的基因表達,從而影響下一代的孕育和發育。
由快樂、憂鬱以及其他心理狀態導致的激素和化學物質的分泌會影響人的精子和卵子,從而在懷孕期間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影響。這就如同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如腦內啡)以及毒品(大麻和海洛因)都會對精子和卵子產生重大影響,並改變這些細胞中活躍的基因形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也表示,人的幸福感與其個性有緊密的聯繫,而個性絕大部分是由遺傳決定的,因此快樂也應該深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孕前心理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因此也別忽視了後天因素。
寶寶性格離不開後天培養
基因控制著人大腦中五羥色胺的水準。五羥色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素,對心情、情緒、睡眠和食欲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大腦中這種物質含量較高,人就比較容易快樂。研究發現,人體大腦中50%的五羥色胺來自於遺傳,另外一半則受到後天的影響。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比較活潑,容易快樂,而另一些人則非常容易憂鬱。
專家指出,要想孩子不抑鬱,還需要後天學習和培養。只要基本生活無憂,額外的收入並不能帶來多大快樂;良好的教育與高智商對快樂的提升也沒有多大幫助;年輕也不保證快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24歲的年輕人情緒低落的時間,比65~74歲的老先生老太太還要長。另一方面,親情與友誼也能帶來快樂。
◎資料來源/播種網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性格是由於後天環境影響所致,但是其實也與父母孕前心理有關。專家發現,父母在懷孕之前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日後孩子的性格,有憂鬱症的家長,孩子也容易憂鬱。
孕前情緒會影響孩子性格
專家指出,當人們處於不同的情緒之中時,大腦會分泌出許多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影響“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中特定的基因表達,從而影響下一代的孕育和發育。
由快樂、憂鬱以及其他心理狀態導致的激素和化學物質的分泌會影響人的精子和卵子,從而在懷孕期間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影響。這就如同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如腦內啡)以及毒品(大麻和海洛因)都會對精子和卵子產生重大影響,並改變這些細胞中活躍的基因形態。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員也表示,人的幸福感與其個性有緊密的聯繫,而個性絕大部分是由遺傳決定的,因此快樂也應該深受遺傳基因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孕前心理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因此也別忽視了後天因素。
寶寶性格離不開後天培養
基因控制著人大腦中五羥色胺的水準。五羥色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素,對心情、情緒、睡眠和食欲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大腦中這種物質含量較高,人就比較容易快樂。研究發現,人體大腦中50%的五羥色胺來自於遺傳,另外一半則受到後天的影響。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天生比較活潑,容易快樂,而另一些人則非常容易憂鬱。
專家指出,要想孩子不抑鬱,還需要後天學習和培養。只要基本生活無憂,額外的收入並不能帶來多大快樂;良好的教育與高智商對快樂的提升也沒有多大幫助;年輕也不保證快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20~24歲的年輕人情緒低落的時間,比65~74歲的老先生老太太還要長。另一方面,親情與友誼也能帶來快樂。
◎資料來源/播種網
春回大地 養肝正當時
2012-02-06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春節過後代表春季即將來臨,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的季節,尤其中醫講求「順時養生」,此時若能做好養生的功課,不僅可減少疾病發生,還可為健康打底,故應好好把握才是。
■走出戶外 吸收天地陽氣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中醫古書《內經.素問》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意思就是人應順應四季節氣、陰陽之變化,採取不同的養生方式。春季對應五行、五臟主肝,所以,春天是養肝養陽的季節。
春季養生可從飲食、生活起居、防病三方面著手。飲食方面可多吃甜、少吃酸,以補益脾胃之氣。此外,春天萬物滋長,民眾不妨趁此時多吃一些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當季新鮮蔬菜,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發生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疾病。
另外,春天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有益健康。日常生活起居可從睡眠及穿著兩方面著手。陳潮宗說,《黃帝內經》有云:「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指的就是春天應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並趁早至戶外庭院散散步,吸收萬物陽氣。
■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原則
穿著方面,則應以「下厚上薄」為原則,有養陽收陰之意。不過,春天氣候多變,加上「風」是春天的主氣,所以,當天候轉涼或起風時,還是要隨時注意添加衣物。
陳潮宗提醒,當天氣開始轉暖時,細菌、病毒、微生物也將隨之生長繁殖,因此,在防病方面應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礦物質鋅,以提升免疫力,還應多休息、少出入公共場所、少吃油炸及辛辣食物,多喝開水,他並提供以下兩味春季養生藥膳供讀者參考。
★蓮子糯米粥
材料:蓮子20克、山藥25克、糯米50克、紅棗10枚。
作法:將上述材料同時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同煮成粥,將熟時加入白糖調勻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
★百合甜杏粥
材料:百合30克、甜杏20克、白米60
克。
作法:將上述3種材料洗淨後,同煮成粥。
功效:補中益肺,可潤肺、止咳、化痰。
春節過後代表春季即將來臨,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的季節,尤其中醫講求「順時養生」,此時若能做好養生的功課,不僅可減少疾病發生,還可為健康打底,故應好好把握才是。
■走出戶外 吸收天地陽氣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中醫古書《內經.素問》中提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意思就是人應順應四季節氣、陰陽之變化,採取不同的養生方式。春季對應五行、五臟主肝,所以,春天是養肝養陽的季節。
春季養生可從飲食、生活起居、防病三方面著手。飲食方面可多吃甜、少吃酸,以補益脾胃之氣。此外,春天萬物滋長,民眾不妨趁此時多吃一些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當季新鮮蔬菜,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發生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疾病。
另外,春天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有益健康。日常生活起居可從睡眠及穿著兩方面著手。陳潮宗說,《黃帝內經》有云:「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指的就是春天應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並趁早至戶外庭院散散步,吸收萬物陽氣。
■穿衣以下厚上薄為原則
穿著方面,則應以「下厚上薄」為原則,有養陽收陰之意。不過,春天氣候多變,加上「風」是春天的主氣,所以,當天候轉涼或起風時,還是要隨時注意添加衣物。
陳潮宗提醒,當天氣開始轉暖時,細菌、病毒、微生物也將隨之生長繁殖,因此,在防病方面應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礦物質鋅,以提升免疫力,還應多休息、少出入公共場所、少吃油炸及辛辣食物,多喝開水,他並提供以下兩味春季養生藥膳供讀者參考。
★蓮子糯米粥
材料:蓮子20克、山藥25克、糯米50克、紅棗10枚。
作法:將上述材料同時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同煮成粥,將熟時加入白糖調勻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
★百合甜杏粥
材料:百合30克、甜杏20克、白米60
克。
作法:將上述3種材料洗淨後,同煮成粥。
功效:補中益肺,可潤肺、止咳、化痰。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