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戒不了菸 基因突變作祟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01 00:37 【中央社巴黎31日法新電】
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科學家已明確點出腦中造成尼古丁成癮的源頭,開啟以藥物助癮君子戒菸的新道路。

每年有逾500萬人因吸食菸草死亡,占成人死亡率的近1/10,其中9成死於肺癌。

在以老鼠為對象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詳列CHRNA5基因功能。此基因先前被指與尼古丁成癮有關。

CHRNA5基因掌管受體(receptor),會對尼古丁分子做出反應。受體為腦細胞表面入口點。

科學家發現,當這個基因運作正常,人體只要吸收些微尼古丁,就會傳遞「別再抽了」的訊息給大腦。

佛羅里達州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ResearchInstitute)首席研究員肯尼(PaulKenny)在回覆記者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人體若吸收較大劑量的尼古丁,會引發類似食用「難吃食物或飲料」時的憎惡感。

但在沒有alpha5子受體的實驗鼠身上,卻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缺乏alpha5子受體的實驗鼠,體內不會傳遞要求停止吸收的訊息,也因此牠會一再吸食尼古丁。

研究人員相信,類似狀況出現在部分人體中。

在全基因組篩選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是基因變異造成alpha5功能受損。

全美約有30%-35%人口,含有讓人無法節制吸食尼古丁的CHRNA5受損基因。

肯尼藉由這項新發現,獲得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nDrugAbuse)資助研發新藥物。

他表示,真正有效的戒菸藥需針對不止一個受體。

【中央社華盛頓31日法新電】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RI)掃描大腦,了解腦部和行為改變相關區域的活動狀況,可以預知癮君子戒菸成功機率。

醫學期刊「健康心理學」(HealthPsychology)今天刊出的報告說,研究人員對加入戒菸班28名重度菸癮者進行腦部掃描。

研究對象被要求觀看一系列戒菸宣導影片,同時以核磁共振攝影裝置掃描他們的腦部活動。

研究人員說明,看完每部宣傳片後,研究對象評估影片影響他們戒菸意念的程度、是否增強他們戒菸的信心以及他們對影片內容了解多少。

觀看宣導片時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prefrontalcortex)出現活動的人,不論他們說受到宣導片何種影響,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吸菸行為都明顯減少」。

報告主要作者法克(EmilyFalk)表示:「令人興奮的是,了解研究對象觀看影片時大腦的活動情形後,比起僅知道他們對戒菸成功率或意念的自我評估,預測他們未來的吸菸行為時更加倍精確。」

她說,研究人員下一步將比對腦部活動和宣導影片,以確定那些訊息最有效果。

這項研究由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及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提供資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