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 醫師:健康飲食加運動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5/31 13:26

民眾聞「塑化劑」色變,台東縣唯一的署立台東醫院塑化劑諮詢門診一開張,病患詢問和關切的電話就不少。醫師強調,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建議民眾抗塑最好的方法,就是健康飲食、多喝水、多運動。(吳鳳雪報導)

署立台東醫院在家醫科內設有塑化劑門診,院方不僅在網站設立專區,同時也在門診掛號區張貼告示,許多病患掛號看診,都會順便詢問醫師相關問題。針對這起風暴引發民眾恐慌,塑化劑諮詢門診醫師黃泓碩表示,「特效藥、解藥都沒有,過度恐慌對大家都沒有幫助,到醫院諮詢問診,都是給民眾生活上的建議。我們生活的環境太不健康,不論吃、喝、甚至呼吸都有污染的問題,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不只存在塑化劑內,目前所知的在塑膠中,合法可以添加的東西,一點一點吃進去,全部加起來,還是對身體造成傷害」。

醫師強調,絕大部分的塑化劑(DEHP)及其代謝物,在24至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一般民眾如無症狀,不需擔心或特別去檢查。與其去檢視哪種食物可吃?醫師建議,倒不如改變生活習性,包括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加工品、多喝白開水、多運動,保持體內新陳代謝,就是抗塑的不二法門。

避免掉髮危機 選擇天然無負擔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3.22
  正確的生髮觀念,應該是先停止掉髮!常有人不了解為何頭髮一直掉,而新的頭髮卻一直長不出來?有一些人不明白原因,即拚命使用一些坊間推荐的洗髮精、護髮素,甚至藥物,結果並未解決掉髮的問題,甚至因為過度使用不明成份的產品,而導致掉髮情況更嚴重。事實上,導致掉髮的原因即毛囊受攻擊或循環不佳,所以要把破壞的狀況停止或減少,才有機會長出新的頭髮。

  掉髮為多重因子所致,而非單一因素造成,針對掉髮問題,一定要先確認有哪一些觸發因素,包括壓力過大、有抽菸習慣、經常熬夜、生活作息失調,或飲食不均衡營養等原因,先掌握自己的體質,最好儘快改善不良的習慣,讓生活、飲食等作息調整到良好,從生理狀況先改變,由內而外,再選擇適合平時使用的洗髮精或髮皂,進行保養清潔與抑菌。

  想擁有一頭絲絲入扣的秀髮,想避開日常掉髮危機,就必需要有健康的頭皮。因為落髮、頭皮屑、頭髮油膩,這些惱人的頭髮問題,都跟頭皮健康與否息息相關。要保持頭皮健康,就要從頭皮清潔與保養做起,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洗髮精或髮皂,也成為重要的一門學問。目前有一款艋舺肥皂的髮皂成份含有何首烏、鼠尾草、茶籽、迷迭香精油、雪松精油、椰子油、橄欖油、棕櫚油等天然成份。

  只要洗髮能讓髮絲、頭皮洗淨,頭髮自然會亮麗,頭皮與頭髮也會比較健康。淨化油膩的頭髮及頭皮屑,能抑止皮脂的分泌過度旺盛,有益於發炎和腫脹的皮膚。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高油、高糖的食物攝取過多,蔬果又吃太少,加上習慣染髮、燙髮,以及工作壓力大、熬夜,更容易讓頭皮在不知不覺情況下受傷,而致掉髮危險產生。有掉髮現象與潛在因子的人,應該向專業醫師尋求協助,瞭解頭皮、頭髮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掉髮原因,恢復頭髮健康的生命週期,進而解決掉髮困擾。

相關連結:艋舺肥皂

抗紫外線 防曬係數知多少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5/30 04:21 文/王爾瑩

夏日來臨,加強防曬是免不了的,但是防曬不只美白,更重要的是避免陽光中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像是曬傷、斑點、老化和皮膚癌。

紫外線可分為長波UVA、中波UVB及短波UVC,其中UVA是皮膚老化、變黑、皺紋的原兇;UVB則會讓皮膚曬傷、變紅及暗沉,且具致癌性;UVC大部分可被臭氧層阻隔。

目前市面上的防曬產品大多都具有同時防護UVA及UVB的功能,防護能力則以防曬係數表示,常見有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和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兩種。SPF值代表阻隔UVB的能力,數值愈大,代表阻隔能力愈好。

一般認為,SPF數值愈大代表防曬效果可維持的時間愈長,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在理想的狀態下,SPF30的防曬品可以阻隔96.7%UVB。

PA值是日本針對UVA防護效果所訂定的係數,以+號表示,PA+可延緩2到4倍的曬黑時間,PA++為4到8倍,PA+++為8倍以上。

平常室內工作者使用SPF30的防曬產品已很足夠,防曬產品需提前30分鐘使用效果較佳;若是會長時間曬太陽或防曬流失情況下(如流汗、戲水、洗臉),可選用較高防曬係數的產品,並且每2至3小時補充一次;另外也應考慮皮膚狀況,選擇適當成分與質地的防曬產品。

塑化劑風波 學者呼籲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更新日期:2011/05/30 18:15 徐詠絮

食品添加的起雲劑遭塑化劑污染,讓大家擔心還有什麼東西能吃?國立臺灣大學今天(30)邀集學者專家探討「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學者建議從食材源頭管理做起,同時也呼籲民眾不需過度恐慌,塑化劑可透過人體代謝排出,不用因此進行血液或尿液檢測。

臺大公共論壇邀請學者分析,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原本起雲劑是複方的食品添加物,這次事件是不肖業者把塑化劑取代起雲劑裡的棕櫚油成分,政府應該明確追蹤食品複方添加物的來源。臺大環境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家揚表示,民眾如果不小心吃下塑化劑,一般代謝很快,不需過度恐慌去驗血、驗尿,反倒是醫療打點滴使用的管線、血袋都是塑膠材質,可能有更多塑化劑問題。

臺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詹岳霖表示,臺灣食品業者是相當重視聲譽的,希望業者都能化危機為轉機,從原物料的源頭加強控管,杜絕不肖廠商。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薛復琴表示,未來也將評估對於複方的食品添加物有更明確的管制,至於,是否把所有食品的添加物,都要求在食品外包裝上明確標示,讓消費者安心,也要更進一步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