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魚療法去角質?醫:恐病菌感染

民視新聞 更新日期:2011/03/01 18:01

把腳泡進水裡讓這種號稱「醫生魚」的小魚啃腳皮,是相當另類的去角質方式,不過英國的衛生專家警告,這樣的魚療法可能會引發病菌交叉感染,消費者要特別注意,有傷口或皮膚病的人千萬不可入池。

腳放在池子裡,成群的溫泉魚馬上來親親,做SPA,麻麻癢癢的感覺,據說有去角質的功用,不少民眾體驗這種感覺,不過,衛生專家警告,這樣的魚療法恐怕會使病菌交互傳染,在美國甚至有十四州禁止這種魚療方式,國內的皮膚科醫生也指出這種魚療法在衛生安全上可能有問題。

業者強調,都會定期更換水池的水,腳有皮膚病、有傷口的人不能入池,或許和溫泉魚玩腳底親親當成遊戲還不錯,但吃腳皮去角質,甚至是治皮膚病等的療效, 恐怕聽聽就好,別太相信。

少喝含糖飲料 降低高血壓風險

REUTERS 更新日期:2011/03/01 12:30

(路透倫敦28日電)科學家已發現可樂、果汁等含糖飲料與高血壓之間的關連,他們表示,減少糖和鹽的攝取量,有助降低高血壓風險。

高血壓是心臟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心臟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

美、英兩國有超過2500人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每天多喝1罐含糖飲料,收縮壓平均增加1.6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平均增加0.8 mmHg。

即使研究人員調整受試者的體重或身高等相關因子,血壓升高的差異仍相當明顯。

研究報告今天刊登在「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

專家表示,收縮壓超過135mmHg、舒張壓高於85mmHg的人,心臟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是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低於115與75mmHg的人的2倍。

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研究中,含糖飲料和高血壓之間的關連,在大量攝取糖和鹽的人當中尤其明顯。這份研究結果支持長期以來建立的調查發現,即鹽分攝取量過高,可能導致高血壓。中央社(翻譯)

中風自我檢查 3招搞定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1 04:11

〔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說,竹醫過去三年的中風病患當中,有高達十八%急性但症狀較輕的中風患者,延誤三、五天後才就醫,顯示一般民眾對輕度中風的認識不足,恐怕會延誤就醫, 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葉伯壽特別提供自我檢查小撇步,讓民眾在家自行檢測。

葉伯壽表示,輕微中風的自我檢查很容易,可以透過三種檢查方式:

其一,民眾可先對著鏡子,做出裂嘴大笑、嘟嘴及伸出舌頭的動作,如果出現臉歪嘴斜,舌頭偏一邊,便是異常。

其次,雙手水平伸直,然後閉眼數二十秒,再張眼看,如發現一側下垂,便可能是無力。

最後是,用牙箋輕刺身體,比較兩側包括面、手、腳及身體的感覺是否相同,如果一側感覺遲鈍,便是異常。

以上三項檢查如果其中之一出現異常現象,便可能是中風發生,應及早就醫,尤其是中風高危險群的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病患,在這天氣變冷的時刻,要多加注意。

葉伯壽指出,曾經中風的病患,則需與上次中風穩定後做比較,看看是否有新的症狀出現。

不過,要注意的是,天冷時,曾中風的一側會變得僵硬,與中風發生時的乏力是不同的,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分辨。

腰痠背痛勿輕忽 避免小痛變大痛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2/27 04:1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7歲的戴先生8年前開始出現腰痠背痛症狀,甚至嚴重到站起來得花上2分鐘,身體像是「長歪的竹竿」完全動不得,彎不下腰卻也無法挺直, 年紀輕輕,身形佝僂地就像80歲的老頭。

北榮醫師周昌德出書 提醒民眾,他試過中醫、鐵鎚整骨及民俗偏方,長達8年時間都無效,直到去年求助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才發現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透過適當治療後,終於可以再度抬頭挺胸做人了。

周昌德說,像戴先生這樣經過多年才確診的病例不在少數,50%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平均超過5年才確診。這是因為風濕免疫疾病的初期症狀跟其他慢性疾病大同小異,有60%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會出現腰背痛症狀。

不過,並非所有的腰痠背痛都是風濕免疫疾病,周昌德說,若是肌肉或是筋膜疼痛引起的腰痠背痛,多是在運動時會感到腰痠背痛,但風濕免疫疾病剛好相反,往往在休息時、半夜睡覺轉身,或是晨間醒來出現下背痛,但伸展動一動就好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就要特別注意。

為教導民眾如何分辨腰痠背痛,周昌德醫師集結多年臨床經驗,寫了一本名為《舒腰鬆背事典》的作品,書中分享諸多疑難雜症案例,並教導民眾如何透過自我檢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放任小痛變大痛,對脊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研究:教育程度愈高 血壓愈低

AFP 更新日期:2011/02/28 16:20 陳禹安

(法新社華盛頓27日電) 1份發表於線上的研究發現,1個人的學歷愈高,血壓就愈低。

對「佛明罕後代研究」(Framingham OffspringStudy)30年來約4000名病人紀錄所做的分析發現,若固定年齡選項,則女性擁有17年或碩博士等更高學歷者,其收縮壓為3.26mmHg,較女性高中中輟生來的低。

這項發布於「BMP公共衛生期刊」(BMP PublicHealth)的分析研究顯示,念研究所的男性,其心臟收縮壓為2.26mmHg,較未唸完高中的同齡男性中輟生來的低。

教育與血壓間的反比關係,也以較低程度顯現於擁有學士學位、但未念研究所的男女性身上。

研究發現,擁有學士學歷的男女性,較高中中輟生血壓低,但其血壓較碩博士生來的高。

即使在控制影響因子如抽菸、飲酒、肥胖及服用高血壓藥後,較高學歷者擁有較低血壓的狀況仍然出現,但是降幅較小。

美國羅德島州布朗大學的公共衛生助理教授暨這篇報告主筆勞克斯(Eric Loucks)表示,對於眾多研究所稱已開發國家受教育程度與較低心臟疾病風險間的關連性,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譯者:中央社陳禹安)

戴口罩防流感、肺炎 常更換維清潔不傷皮膚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28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由於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四處橫行,許多感冒病患整天戴著口罩。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芸提醒,感冒患者進出公共場所的確需要戴口罩,但為了避免口罩上的鼻水、口水刺激皮膚,造成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毛囊炎等,因此口罩最好常常更換、洗濯乾淨。

吳明芸醫師指出,口罩悶著臉部肌膚容易讓皮膚處於濕熱環境,長時間下來,皮膚容易出現濕疹,症狀包括紅疹、搔癢、脫皮等,除了濕疹外,也可能造成黴菌茲生、毛囊炎等。建議健康的人到空曠空間不一定要戴口罩,在密閉空間擔心感染病毒再戴。

口罩材質有時也會引起過敏。另外,固定口罩的鬆緊帶若緊緊拉扯耳朵,也會引起耳後疼痛、擦傷破皮,此時可以考慮使用一種手術用口罩,這種口罩後面是用綁的,可以依頭型大小調整固定帶子長度,或者也可以在耳後墊一塊小紗布,以免耳後受摩擦出現小傷口。

吳明芸醫師強調,長期戴口罩引起皮膚不適症狀,一定要就醫,不要擅自使用成藥,舉例來說,濕疹和黴菌感染症狀類似,一般民眾很難以肉眼區分,兩種疾病治療方式大不相同,一旦用錯藥可能造成反效果。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約1至3成流感患者除了呼吸道症狀,還會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表示,相關症狀多在2至7天內改善逐漸康復,但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民眾需更留意其衍生重症的風險。

吳宗儒醫師表示,勤做環境消毒如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以及公共區域的電話筒,可以減少病毒在環境中散播及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