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家庭主婦難當 職業媽媽較健康

中央社 – 2011年12月13日 下午7:55

(中央社台北13日電)「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新研究發現,職業母親比家庭主婦更健康,至少在她們的孩子年紀還小時是如此。
研究顯示,與待在家照顧幼兒的媽媽相比,職業母親較不憂鬱,且整體健康狀況較佳。不過,在外工作的益處未能延續到小孩上學後。

根據研究,就職業母親而言,兼職工作者與全職者的健康狀況並無差別。
研究人員表示,相較於職業母親,家庭主婦也許較易遭社會孤立,因此可能增加她們憂鬱的機率。
由於家庭主婦整天與孩子待在家,她們承受的壓力也可能較大。不過,孩子上學後,她們的壓力即稍微減輕,說明了孩子就讀幼稚園後,工作與否不影響健康的原因。

這項研究自1991年展開,訪問來自美國阿肯色州、加州、堪薩斯州、麻薩諸塞州、北卡羅來納、賓州、維吉尼亞州、華盛頓和威斯康辛州等地的1364名母親。研究人員的訪問期從她們的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學齡前持續到進入小學。
研究員把兼職工作定義為每週工時1至32小時,約25%受訪母親在研究期間有兼職工作,不過她們的工作時有時無。

受訪者須回報她們是否感受到憂鬱症狀,且以「不佳」、「尚可」、「佳」或「極佳」來評估整體健康狀況。

同時,受訪母親也須回答工作與家庭間的衝突問題,以及她們對孩子學校教育的參與狀況。

根據研究,與家庭主婦相比,職業母親憂鬱症狀較少,且較可能評估健康狀況為「極佳」。(譯者:中央社張雅亭)1001213

部分憂鬱患者 用藥病情反加劇

路透社 – 2011年12月12日 下午5:57

部分憂鬱患者 用藥病情反加劇

(路透康乃狄克州新海芬12日電)美國研究顯示,接受某些藥物治療的憂鬱症患者,可能最多有1/5的人病況會比服用安慰劑的患者差。

研究結果刊登在「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of General Psychiatry)。研究主要作者葛爾桂瓦(Ralitza Gueorguieva)表示,這篇研究凸顯快速辨識病患藥物反應的重要性。葛桂瓦任職耶魯大學健康學院。

研究者彙整的7份研究中,將病患隨機分成3種用藥情形:服用美國禮來製藥廠(Eli Lilly)的「千憂解」(Cymbalta)、其他抗憂鬱藥物,或無藥性藥片。實驗為期兩個月,參與患者為重度憂鬱症病患,約2500人。

服用安慰劑病患偏向通報其憂鬱症狀逐漸出現些微改善。但服用千憂解或是其他抗憂鬱藥物的病患出現兩種情形:多數人症狀較快速穩定改善,但也有為數可觀的患者情況完全沒有改善。

研究人員發現,病患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頭幾個月可分為兩種族群:逐漸變好的「有反應者」,以及症狀沒改善,反而可能受副作用所苦的「無反應者」。

不管是服用哪1種抗憂鬱藥物,約4/5成患者都是「有反應者」。對千憂解來說,約有84%的患者有改善情形,但有16%病情毫無起色。

若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有反應者」憂鬱症狀改善幅度較大。但對「無反應者」來說,病情反而比安慰劑患者還嚴重。
研究憂鬱症治療的布朗(C. Hendricks Brown)表示:「如果能找出哪些患者對特定藥物是潛在有反應者…對這個領域來說會是相當大的優勢。」布朗任職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米勒醫學院(MillerSchool of Medicine),他並未參與這份研究。中央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