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丹麥研究:低鹽 有害心臟健康

中時電子報 潘勛╱綜合報導 2011年11月12日 上午5:30

低鹽飲食有益健康,是常見的醫學與公衛口號,但根據最新三份研究指出,長期減少食鹽攝取固然有助於降低正常人或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但也導致人體某些荷爾蒙及其他化學物質增加,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附設醫院專家葛勞道爾率領的團隊,分析以往一百六十七項食鹽攝取研究後指出,無法看出任何理由讓人相信,建議民眾減少食鹽攝取,是利多於弊的公衛政策。相關論文十日發表於《美國高血壓期刊》。

葛勞道爾表示,研究分析發現減少食鹽攝取,會導致某些荷爾蒙及脂質(lipid)增加,長此以往,可能有害心臟健康。

另外,英國學者七月發表於《考科藍圖書館》期刊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支持少量減少食鹽攝取可降低罹患心臟病或早死的風險。比利時學者五月發表的研究更指出,多吃鹽的人與少吃的人相比,得高血壓的機率不會比較高,而且前者死於心臟病風險反而較低。

「世界節鹽行動」組織主席、心血管醫學教授麥葛列格表示,他極不贊成葛勞道爾的研究結論,強調問題重點不在於應否節鹽,而在如何節鹽。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學中心也說,不會影響世衛落實節鹽政策的決心。

英國政府目前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食鹽不超過六公克(略多於一湯匙),台灣衛生署建議攝取量也相同,美國則為五公克。

慢性殺手糖尿病 半數以上初期不自覺

中廣新聞網 2011年11月12日 上午10:49
11月14號是「世界糖尿病日」,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中心主任游慧宜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半以上的民眾初期糖尿病不自覺,往往都是出現三多症狀後才就醫,但此時多數確診為糖尿病。民眾應養成定期測量血壓、血糖,並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糖尿病雖然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但在台灣,卻年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遺憾的是,初期糖尿病並沒有明顯症狀,有一半以上患者都是因為已經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症狀,且時體重下降時,才警覺就醫,但此時,幾乎都已確診為糖尿病。

  醫師表示,其實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從生活飲食與運動習慣做起,並定期接受檢查,就能遠離糖尿病。萬一真的罹患糖尿病,當然是越早治療,成效越好。臨床研究發現,每下降1%的糖化血色素,就可減少37%洗腎及視力受損、減少43%截肢機會、減少15%心臟病及中風發生。

  游慧宜醫師重申,要擺脫糖尿病與相關併發症的夢靨,除了要遵從醫囑咐,按時服藥並回診追蹤外,也要養成定期測量血壓與血糖、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習慣,才能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擁抱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