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容器耐高溫≠不釋出毒物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6/04 08:35 記者蔡永彬、陳俐君/台北報導

二○○四至○六年,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學系主任毛義方(當時在陽明任教)曾共同研究市售微波食品包裝塑膠在加熱時的塑化劑溶出問題。

陳美蓮表示,她研究公共衛生、也「身體力行」,平常自己帶便當、少吃速食或微波食品;她認為目前塑化劑影響人體的主要管道是「吃進去」,相對之下,擦保養品導致的塑化劑吸收量就沒有那麼多。她建議不要用塑膠接觸食物、裝油性物質或加熱,才能降低風險。

毛義方說,歐盟目前已經規定食品器皿中禁用有「生殖毒性」的幾種塑化劑,但如果是一般器具則可以。他認為生活中有必要「和毒物共存」,只要把毒物量控制到最小,多半不會有問題。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建議,民眾購買超商便當,最好帶回家倒入瓷器後再加熱,以免吃進塑化劑。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指出,現今超商微波餐盒材質多為PP(聚苯烯)或PS(聚苯乙烯),儘管多數廠商都宣稱PP可耐熱近一百四十度,PS可耐九十度高溫,但耐熱度只代表容器不會變形,「不表示塑化劑在加溫後不會被溶出。」

楊振昌說,便當外層包裹的PVC(聚氯乙烯)保鮮膜,超過八十度就會釋出塑化劑,「也要特別小心。」

李俊璋也建議,日常微波食品,千萬別包著PVC保鮮膜加熱,除了避免塑化劑溶入食物中,也能減少增加空氣中的塑化劑濃度。

食品安全危機多 高營養水果淨化

ETTV 更新日期:2011/06/04 11:24

現在台灣的食品安全還真的處處是危機,醫學專家表示,只要三天內不再吃食品加工的食物,多攝取高營養價值的水果,就能大幅降低殘留在體內的塑化劑。

塑化劑風暴還在擴大,尤其對正在發育的孩子影響最大,根據醫學專家的說法,在人體內的塑化劑會隨著尿液排出,研究報告也指出,三天內不要碰任何食品加工物,光攝取新鮮食物之後,就可以大大的降低體內塑化劑的含量,想要讓身體淨化,多吃營養密度高的水果,效果最好。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謝榮鴻:「有一部分(水果)是可以提供抗氧化的效果,那抗氧化的效果,能夠避免我們在第一線的時候,直接對於這個DNA這些蛋白質的一些傷害。」

水果當中,含有豐富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奇異果,被歐美醫學界稱為可以修復受損DNA的水果。

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教授 謝榮鴻:「這些成分確實可以能夠去促進體內的這個DNA修補酵素的這個活性,那這些修補酵素活性的這個提升,就是它等於是提供第二道的一個保護,讓這個已經被氧化傷害的一些DNA,它能夠把它修補回來。」

想得到蔬果中真正的營養素,還是吃天然完全不添加的最好,不但好吸收,還能幫助對抗自由基的氧化傷害。

每餐一半蔬果 美推健康飲食新指南

REUTERS 更新日期:2011/06/03 10:46

(路透華盛頓2日電)歐巴馬政府宣布推出新飲食指南,每餐必須由多種食物種類組成,伴隨許多美國民眾成長的舊式食物金字塔即將說再見。

新飲食指南稱作「我的擺盤」(My Plate),鼓勵美國人每餐份量中,必須有一半是蔬菜水果,藉以達到均衡飲食。

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今天在農業部宣布推出新模式時表示:「當談到飲食,有什麼比指明1盤的份量更為實用及簡單?」

「我的擺盤」包含每餐必須攝取各式種類榖物及蛋白質,另外每天加上1份奶製品,此為歐巴馬政府力行推廣健康飲食習慣的一部分。

著名的食物金字塔在1992年推出,由各類食物建議攝取量分層。不過該指標廣受批評,一方面營養師認為攝取過多榖物;另一方面,製造商認為將導致民眾減少購買金字塔頂端食物。中央社(翻譯)

塑化劑風暴/塑膠袋裝熱食 小心吃到「塑化麵」

TVBS 更新日期:2011/06/02 12:56 鍾沛君

讓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根據成大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居家灰塵的塑化劑含量,竟然位居全球第一,原因出在國人使用習慣不正確,如以保鮮膜覆蓋食物加熱,或是電器沒拔插頭,溫度上升讓塑化劑濃度飆高。許多攤商習慣以塑膠容器外帶食物,也容易讓民眾把有毒物質吃下肚,都可能會導致女童性早熟以及讓兒童容易氣喘過敏。

在小吃攤、餐館外帶熱食,不少店家習慣像這樣用塑膠袋、塑膠碗幫顧客打包,不過根據成大的研究顯示,塑膠袋遇熱就會釋出DEHP,也就是讓國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學者建議外帶應該全面禁止用塑膠容器。民眾:「我常常自己帶容器去裝,寧可被人家覺得我很龜毛,安全嘛,因為身體是單行道,吃下去就出不來,吸管也有毒啊,那些有毒根本分不出來。」

民眾心裡怕怕,但危機可不只在食物裡,包括玩具、清潔劑,都有可能摻入塑化劑,尤其是使用中的電氣纜線,還有保鮮膜拿來覆蓋要加熱的食物,都會使家中的DEHP濃度飆高,國人使用習慣不正確,導致台灣的居家環境中,灰塵的塑化劑濃度全球第一,其實許多塑膠產品,塑化劑含量大約20%到40%,常溫就會釋出毒性,可能導致女童性早熟,還會讓兒童產生氣喘過敏。

毒物專家林杰樑:「並不是所有塑膠都含有塑化劑,還是要看種類,大家不用草木皆兵,鼓勵大家還是盡量不要用塑膠袋去裝熱食。」

小吃攤商:「一般客人現在大部分都不用塑膠袋,因為塑膠袋遇到熱會有毒性啊。」

塑化劑風暴延燒,業者也有因應之道,民眾要自保,除了慎選產品,怎麼聰明使用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