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燒燙傷防感染 飲食要均衡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4/02 04:11 文/吳玉蘭

醫師在病房外,跟患者的家屬解釋病情,過了很久,突然聽到他提高音量說:「如果真的這麼不信任我們的話,那麼麻煩另請高明。」

王醫師進了病房後,我們趕緊上前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來,王醫師向家屬說明嚴重灼傷患者容易有傷口感染的情形,解釋了好幾遍,但家屬都一再咬定,如果有傷口感染的情形,一定是醫療人員的錯,萬一有這種事發生,他們一定會告到底。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可以保護人體不受環境中種種病菌的感染,但大面積的燒燙傷患者失去這道防線以後,各種致病原就很容易從傷口入侵。若患者為幼童、年長者、糖尿病患或其他免疫疾病病患及營養不良的人等,傷口受到感染的機會就會提高。

傷口感染輕則傷口不易癒合,重則傷口會被病菌往下破壞,變得較深。這樣的後果可能會使得原本可以自行癒合的傷口變得非植皮不可。更嚴重的人甚至會造成全身性感染、敗血症或是死亡。

燒燙傷中心有獨立的空調,會客的限制也會比一般加護單位嚴格,以減少患者受到外界微生物的影響。但燙傷中心畢竟只是隔離單位而非無菌室,況且正常皮膚上,以及環境中,原本就有許多菌種,平時不會危害人體,可是有傷口或人體抵抗力弱時,就會伺機攻擊人體。所以對於重大燒傷患者而言,傷口感染是有可能發生的。

雖然一般的燙傷藥膏及敷料都有抗菌或抑菌的功能,但有時還是會有傷口感染的情形,這時,醫師就會根據患者的各項檢驗值及微生物培養等,來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有些民眾認為,抗生素傷身,最好別用。其實,抗生素跟所有的藥物(包括中、草藥)一樣,濫用都會對人體有害。但其實醫院對抗生素的管控相當嚴謹,有些抗生素還需會診感染專科醫師才可處方,民眾並不需對抗生素存有過度的恐懼。

除了醫療人員的努力救治外,患者自己也要加油。一定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維他命,多攝取高蛋白質食物,不亂吃偏方草藥,或在傷口上塗擦偏方,如此才能讓傷口早日癒合。傷口越快癒合,也越能降低感染的機會。

幼童反應慢半拍 小心中耳炎作祟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4/01 14:38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你耳朵有毛病啊?」6歲的羅小妹妹,看電視總是開得很大聲,跟她講話時反應總會慢半拍,讓家長覺得羅小妹妹很頑皮,講都講不聽,直到去年底做聽力檢查,才發現羅小妹妹是因為中耳炎長期反復發作,中耳積水造成聽不清楚,羅小妹妹也因此被長輩誤解、責罵長達二年之久;雖然服用抗生素治療,但積水問題卻遲遲無法解決,最後以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羅小妹妹的聽力問題才獲得改善。

有寶寶的家長,對於肺炎鏈球菌會引發肺炎大多不陌生,但對於肺炎鏈球菌最常引發的中耳炎卻沒有足夠的認識,一項針對國內家長進行的「嬰幼兒中耳炎疾病與疫苗認知調查」發現,近八成的家長對中耳炎的認知不足,甚至高達五成的家長還存有「洗澡洗頭時耳朵進水會造成中耳炎」的迷思,醫師表示,中耳炎的臨床診斷並不容易,如果未及時發現並妥善治療,可能導致聽力受損,影響幼兒的語言學習與智力發展,提醒家長應積極注意及預防。

臺大醫院小兒耳鼻喉科醫師許巍鐘表示,超過八成的幼童三歲前至少會感染一次中耳炎,其中6-18個月大更是感染的高峰期,由於小兒中耳炎復發率高達50%,部分醫師選擇使用抗生素作為中耳炎的第一線治療,以避免中耳炎惡化,卻可能帶來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指出,中耳炎的治療已成為小兒抗生素抗藥性的重要原因。

中耳炎最常見症狀包含發燒、耳痛,延誤治療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耳膜破洞、慢性中耳炎(平均一個月發作一次)等,根據統計,每次病童發作,平均有三周的時間,中耳炎家庭無法正常作息,幼兒會因為耳朵不舒服而嚴重哭鬧、失去胃口,家長往往需請假照顧病童、定時回診,造成的直接、間接成本龐大;同時,健保體系、社會整體的疾病負擔也相當可觀。

黃立民教授指出,6周大開始,新生兒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中耳炎,同時也可預防肺炎鏈球菌引發的侵襲性肺炎。10價接合型中耳炎肺炎鏈球菌疫苗因為涵蓋10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及嗜血桿菌(NTHi)的成分。是目前預防急性中耳炎效果較好的疫苗,家長們可以依寶寶的身體狀況考量選擇接種。在此次的問卷調查中發現,也有95%的家長願意為寶寶接種同時能預防中耳炎的肺炎鏈球菌疫苗。

許巍鐘醫師指出,中耳炎的預防,關鍵在預防第一次的發作,因此除了施打疫苗積極預防,也鼓勵家長掌握下列「三不四要」原則,降低危險因子:

.一不:不讓嬰兒平躺進食,餵食時盡量保持嬰兒背坐正進食
.二不:寶寶超過七個月大不使用奶嘴
.三不:不讓孩子暴露於煙霧中,如二手煙,並避免受到其他空氣汙染

.一要:寶寶前六個月哺餵母乳
.二要:讓孩子保持健康及營養均衡,幫助免疫系統發展
.三要:養成良好簡單的衛生習慣
.四要:遵循醫囑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