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嘴歪眼斜 小中風警訊勿輕忽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7 04:11 文/謝琇芳

突然間身體半邊手腳無力、麻木、感覺異常;或是出現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等症狀,但24小時內,又恢復正常且沒有留下後遺症,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小中風」。

「小中風」是腦部血管暫時性堵塞引起的,也稱為「暫時性腦缺血」,常見的症狀有:

●突發性的半身不遂或半邊感覺異常,包括臉部、上下肢,以及嘴歪、眼斜、 流口水、吞嚥困難等。

●突發性的意識不清,有說話或是語言了解能力的障礙。

●突發性的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或複視。

●突發性的走路困難、暈眩、喪失平衡感。

中風患者中,大部分是屬於血管完全堵塞造成的腦梗塞。根據非正式紀錄,小中風後一年內發生中風的比率約達10%。血管硬化不會突然發生,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換個角度來說,小中風提醒我們,血液循環已經出問題,讓我們有機會在身體未出現無法回復的傷害前,修正飲食及生活習慣,預防再度中風。

人體血液循環網絡綿密,一旦發生循環障礙,不會單單只集中在腦血管,全身血管都有可能出問題,像心臟,只是「小中風」發生在腦部,提醒患者的血液循環出狀況,這時若開始注意血管健康、改善末梢循環,還不算太晚。

除了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對於改善末梢循環,臨床上,也有人使用一種植物性的血管活化劑—「銀杏葉萃取製劑」,治療末梢血液循環障礙。

然而小中風的症狀很多元,端視腦部哪一個部位的血液循環出狀況,除了較容易被注意和中風有關的手腳無力、麻木等症狀,也可能會發生說話詞不達意、記憶力減退、單眼視力喪失或複視、頭痛、暈眩,甚至性情大變等現象,因為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只患者,有時連醫師也不知道是發生小中風。

臨床上,有不少中風患者在做電腦斷層時才發現,原來早就曾經小中風,只是當時沒發現。

因此,如果有中風家族史、年過40歲、本身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的民眾,應定期測量血壓,及留意其他健康指標,並注意日常的保養才是最好的預防中風之道。

體適能333 別忘善用時間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7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昨天新北市傳出有建築系學生熬夜製作畢業設計模型死亡,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昨呼籲,學生做課業或相關活動,一定要注意不要熬夜或過勞,老師出作業之後也要關心學生,提醒學生善用時間,做好時間分配。

李彥儀表示,一般來說,電腦動畫和設計類的科系,常會因為創意湧現,長時間投注心力於課業上,因此容易爆肝過勞,甚至發生憾事。

李彥儀說,教育部推動「體適能333」計劃,每週運動3天、每天運動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希望師生都能共同注意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