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春天防過敏 乳酸菌聰明吃

CNA 更新日期:2011/03/20 10:2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又到容易過敏發作的春天,不少民眾會尋求乳酸菌等食療。學者指出,乳酸菌種類繁多且活性不一,不妨常常更換菌種且在飯後服用,並在抗生素治療期間停止服用。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食品諮詢專家、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吳文勉建議,乳酸菌來源、種類和特性不同,民眾應該要改變乳酸菌一定有保健功效的錯誤觀念。

吳文勉表示,一般民眾認為乳酸菌是不耐熱的活菌,活菌有整腸健胃、免疫促進保健功效;但是再有活性的乳酸菌,空腹食用時,很容易被胃酸消滅,或是在抗生素療程中遭到破壞。

另外,日本九州大學教授吉開泰信2006年發表在「營養」期刊的研究,有的乳酸菌可耐熱到攝氏100度,例如Ll37植物性乳酸菌,此菌的萃取物質具有免疫方面的活性功能,推翻活菌本身才有保健功效的傳統觀念。

吳文勉分析吉開信泰的研究指出,過敏患者的第2型輔助性T細胞激素表現過於活躍,綜合體外試驗、老鼠試驗及人體試用結果,某些乳酸菌或活性物質能加以抑制這型激素,進而調整免疫反應,緩解過敏。

眾多乳酸菌產品令人無所適從,吳文勉認為,民眾不妨交替食用優酪乳、味噌、泡菜、醬油等天然乳酸菌發酵食品,或輪流食用乳酸菌保健食品;如果因為細菌感染而接受抗生素療程,可暫停服用乳酸菌,以免吃了白費。1000320

所得性質改「薪資」 明年醫師要多繳稅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20 10:06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今年開始,醫師的所得性質將統統改為薪資所得,報繳所得稅時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的薪資特別扣除額。目前採駐診拆帳方式列報的醫師,報稅時可扣除二成的必要費用,等於「賺愈多扣愈多」,稅也就繳得愈少;但新制上路後,不管賺多少都只能扣十萬四千元,明年五月得多掏一些錢繳稅。

財政部上周邀集衛生署、國稅局等官員開會,商討如何認定醫師的所得性質,會後達成初步共識。由於衛生署認定醫院和醫師只有雇傭關係,賦稅署根據衛生署的看法,將要求目前以駐診拆帳的執行業務所得報稅的醫師,今年起統統改為薪資所得,預計今年起實施,但「不溯及既往」。

國稅局官員表示,目前有不少私立醫院或診所,主張和醫師的關係是駐診拆帳,開扣繳憑單給醫師時,把醫師的所得歸類為「執行業務所得」;根據賦稅署的「執行業務者費用標準」,醫師可扣除所得百分之廿的費用。未來改為薪資所得後,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的薪資扣除額。由於扣除的額度大減,淨所得跟著增加,醫師要繳的稅「差很大」,所得愈高的醫師衝擊愈大。

官員舉例,不考慮其他扣除額的情況下,年所得五百萬元的醫師,今年報稅時可扣除二成、一百萬元(五百萬X廿%)的費用,只有四百萬元要報稅,適用稅率百分之卅,要繳一百廿萬元的稅。不過,明年報稅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高達四百八十九萬六千元要報稅,稅率跳到百分之四十,所得稅暴增為一百九十五萬八千四百元,前後相比得多繳七十五萬八千四百元的稅。

國稅局對是否溯及既往原有不同意見,但顧及現行費用標準和解釋令都有駐診拆帳規定,對過去採用駐診拆帳報稅的醫師補稅,恐將引發反彈,也有適法性爭議,最後決議不溯及既往。還在核課期內的案件,如果適用條件不符合規定,國稅局仍可要求補稅。

養寵物 長期接觸反能增加對過敏原耐受性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9 01:37 ◎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氣喘是過敏造成的!氣管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也會變氣喘,因呼吸道是相通的,會慢慢受到影響。且兒童期氣喘若未適當照護,成年後發病的住院率及致死率都會提高。

過敏並非只會因父母遺傳而來,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父母遺傳為重要因素之一,但父母沒有過敏小孩還是會過敏,只是機率較低;另外環境也是過敏重要誘因之一。

就算小時候沒過敏問題,長大後也會發生。造成過敏的問題很多,許多人也是成人後才發作!過敏原是累積的,目前環境充滿過多過敏原,過敏人數比例逐年增加,且成人有一部份屬心理性(壓力....等)而誘發過敏。

且過敏兒家中是可以養寵物的,一般人都認為家中飼養寵物會讓過敏狀況加重,但除非已接受過敏原檢測,確認過敏原為寵物皮毛;根據美國近期研究,長期接觸寵物,反而能增加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只要記得維持寵物及環境清潔即可。

過敏是不可能會被根治的,病理上仍無法證實過敏可以根治,但臨床上可以控制到不用藥物。

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冰不是過敏原,但一次吃過量、或吃得很急促,就容易刺激誘發過敏反應,如果要吃冰淇淋,可含在口裡一下,再慢慢吞進去。過敏患者只要經過專科醫師適當處置獲得改善並且穩定後,吃冰也不會誘發過敏。

只要吃到某種食物會出現過敏症狀,就是食物過敏?周醫師表示,原則上要累積好幾次經驗,都是吃同一種食物出現過敏症狀,才能稱作食物過敏。食物不耐性或食物中毒,都容易被誤以為是食物過敏。

其中,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反應是蕁麻疹。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因對海鮮食物過敏而產生急性蕁麻疹,可吃抗組織胺類的藥物,或擦含有類固醇的藥膏,一般在短短半小時後即會止癢,也可以直接注射抗組織胺針劑,療效會相當快速,通常在藥物治療後幾天內就會好轉。但也有的人屬於強烈體質,大約要持續六周才有可能完全消退。

過敏吃補品也不會改善!亂吃補品可能會加重、拖延病情,應詢問醫師根據實際需求,才不致於愈補愈糟。

另,喝牛奶會拉肚子不代表就是對牛奶過敏。乳糖不耐症是因為體內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屬輕微的過敏反應,會導致腹瀉或腹痛,如果症狀十分嚴重就需要停止飲用乳製品,如果症狀輕微可以持續飲用,人體自然會產生分解乳糖的酵素,未來就不會再有拉肚子的症狀。與一般嬰幼兒對於奶粉中的酪蛋白嚴重過敏不同。

足部皮膚病 不是只有香港腳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0 04:21 周彥吉

皮膚科門診常看到因長時間穿鞋而導致腳部問題來求診的民眾,首先就是腳臭的問題。因為腳底的汗腺密度是身上的5到10倍,且腳底的角質層很厚,走路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皮屑,提供皮膚表面細菌養分,這些細菌會分解汗液中的成分產生短鏈的脂肪酸,這就是腳臭的由來。

長時間悶熱潮濕的環境,也會幫助黴菌的滋生,引發大家熟悉的香港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趾間脫皮、搔癢,甚至潰爛。有時細菌會沿著表面的傷口侵入皮膚,引起腳部的紅、腫、熱、痛,就是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忽香港腳的問題。

另外,有時在腳底會出現一些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表淺凹陷,常被誤以為是香港腳。但其實這跟黴菌無關,而是一種叫作微小球菌的表皮細菌造成的「凹陷型角質溶解症」(如圖)。這些微小球菌並不會侵入皮膚,只會分解表皮的角質,所以會形成這些淺淺的凹陷。

並不是腳部的皮膚病就一定是香港腳,據統計,有1/3自認是香港腳的病患,其實是濕疹或其他疾病。

這些足部皮膚問題治療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自己隨便買藥擦,最好還是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