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研究:吃含汞海產致神經退化

CNA 更新日期:2011/03/03 14:40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3日電)香港理工大學今天公布的研究發現,長期食用海產食品中常見的水銀污染物「甲基汞」,即使微量,仍可能增加神經退化的風險。

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讓實驗白鼠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基汞」,結果發現,白鼠小腦積聚水銀的含量最高,大腦也積聚了其他型態的水銀。

另外,科研小組讓實驗白鼠長期食用低劑量的水銀,結果顯示,近10%白鼠腦部體感皮層的蛋白質退減至少一半,而相關蛋白質受影響後會減損大腦的復元能力,增加罹患神經退化的風險。1000303

分層施打玻尿酸 還妳蘋果肌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3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17、18歲的少女,臉部竟已出現老態。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張格彰表示,臨床上常看到許多17、18歲年輕女性因作息不正常,不僅滿臉青春痘,過度用眼更導致淚溝、細紋明顯,提早顯現出老態。

女性肌膚色澤可經由化妝改變,但想要恢復自然、飽滿的蘋果肌,可能就要考慮接受玻尿酸治療。

醫學美容主治醫師郭元成分析,過度用眼會讓眼睛肌肉收縮,導致臉部皺紋變多,同時淚溝也會特別明顯,其實,運用玻尿酸做臉部微調,可以幫助減緩皺紋困擾,但建議患者要分層次慢慢打,分層施打玻尿酸,效果可維持6個月到2年。

郭元成醫師也解釋,許多愛美女性希望自己臉部像蘋果一般,所謂蘋果肌,是指眼睛下緣到法令紋外側、靠近眼角外側直線下來的這一個區塊,運用玻尿酸注射,可幫助患者修飾臉型。而西方人顴骨比較明顯,因此看起來五官很有立體美,但這樣的臉型不見得適合每一位東方女性。因此需要慢慢逐一微調,視情況增減玻尿酸劑量,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傳統除皺療程,多半運用手術,一方面除去老態的眼袋,一方面拉皮,但動手術需要麻醉、恢復期長,也會有出血風險。郭元成醫師說,和傳統治療方式相比,使用玻尿酸注射填補凹陷區域,最大特點是大約半年至一年肌膚會完全吸收玻尿酸,不會殘留,恢復期短,多數患者接受治療後可以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且患者兩頰變得更福氣豐腴,彷彿隨時都有蘋果肌一般。

張格彰醫師提醒,患者做完玻尿酸微整型,一定要注重保濕,千萬別去三溫暖、蒸汽室,以免加速身體代謝,使微整型效果大打折扣。

郭元成醫師叮嚀,經期婦女、懷孕婦女,或者服用高劑量的銀杏、阿司匹林者,不適合一次施打太多玻尿酸,會容易造成瘀青,復原期會延長;常到國外旅行出差的民眾因保濕不易,且醫師追蹤也不容易,也不建議施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合格的醫院、診所,及有經驗的醫師,對患者才有保障。

缺血性中風 把握黃金3小時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2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昨(一)日媒體披露,有中風患者接受不正確放血急救,根據統計,在台灣僅有約三成的缺血性中風病患在發作二小時內到院接受治療。

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民眾一旦發生中風,應即刻送醫,尋求正規的醫師診治,把握「黃金急救三小時」!

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九八年國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達一萬三八三人,這表示每天有二十八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

依據國民健康局、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前管制藥品管理局於九十四年度共同辦理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中風民眾中有七成五會留下後遺症。對於發生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三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後遺症。

不過據健康局委託台灣腦中風學會執行之「全國中風登錄網絡建立計畫」所收集之四萬五千多名中風個案資料分析發現,僅有約三成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二小時內到院。

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提醒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三小時」。

氣象報告指出,又有一波冷氣團報到。氣溫下降、天氣變冷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在寒冷天氣要注意保暖。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除了注意天氣劇烈變化外,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情緒起伏太大,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

年輕人3高不控管 過勞高危險群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3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在30~39歲族群中,至少有一項三高問題的比例達31.5%,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2)日表示,若自恃年輕不進行控管,很容易成為過勞死高危險群。

過勞死常肇因於工時過長及心血管疾病,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加,正是心血管疾病肆虐,進而造成過勞死的關鍵。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如玄表示,心血管疾病原本就容易導致猝死,若加上工時過長,將加速發作的危機。

勞委會去年已大幅放寬過勞死的認定基準,在疾病認定上,除了原來的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外,新版認定指引新增了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疾病。在工時上,也放寬過勞死的加班工時認定標準,且在舉證責任上,也改由雇主承擔,如雇主未留下出勤紀錄,則一律採認勞工說法。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蘇益仁表示,若有血壓偏高、血脂偏高、空腹血糖值偏高等代謝症候群問題,未來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6倍。基金會另外針對20歲以上的上班族調查顯示,87%的員工幾乎都有加班情況,其中2成每日上班時數更超過10小時以上。

過勞死常是三高疾病加上工時過長,若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工作環境,員工就應從管控自己的代謝症候群及自己的三高做起,企業也應協助員工進行管控,否則以去年國內勞工平均薪資與勞動人口來看,國內企業恐會因員工三高疾病而損失318億元。

心臟專科醫師楊健志醫師則表示,由三高疾病年輕化,甚至造成猝死的情況來看,顯示許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並不重視控管,因此導致原本的三高問題加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