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研究:室溫高睡不好恐易發胖

REUTERS 更新日期:2011/02/24 21:08

(路透紐約24日電)根據義大利一項研究,家裡溫度較低和夜間睡覺好眠,或會有助抑制目前普遍的肥胖問題。

義大利杜林大學(Turin)研究人員,追蹤1000多名中年人6年後發現,睡眠習慣與肥胖風險有關,通常每睡1小時,肥胖機率會下降30%。

根據這項刊登「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即使將運動程度、看電視等其他因素列入考量,情況也是如此。

此外溫度也會有影響。比起家中室溫在秋冬季保持不超過攝氏20度的人,喜歡家中溫暖的人變胖機率倍增。

率領研究的波席夢娜(Simona Bo)和她的研究同仁寫道:「促成肥胖和糖尿病盛行的因素,可能包括睡眠限制、室溫增加、看電視、外食、空調的使用,以及抗憂鬱/抗精神病藥物的服用。」

每週在餐館吃飯的次數越多,變胖的機率越大,而且膳食纖維攝取越少,越可能出現血糖濃度不正常偏高的問題。

為何室溫也會有影響?英國伯明罕(Birmingham)阿拉巴馬大學營養肥胖研究中心(Nutrition ObesityResearch Center)主任艾立遜(David Allison)表示,當身體必須保持穩定溫度時,體內會燃燒更多卡路里。

艾立遜說:「我不會告訴大家關掉控溫器可以減重。」

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室溫和睡眠習慣,是個人在控制體重方面能掌握的生活方式因素。這是目前首度探討室溫和肥胖機率有關的研究。

過去一些研究認為過胖和慢性睡眠剝奪有關。慢性睡眠剝奪通常是指每晚睡眠不到6小時。

養生藥浴 通體都舒暢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2/25 04:11 文/呂友文

現代人常有焦慮、不安、恍神、頭痛等不適症狀,建議不妨利用時間,在家做做「養生藥浴」,取不同的中藥材泡湯,享受泡澡的快感,同時緩解各種身心不適。

藥浴又名水療,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利用中草藥煎煮的藥汁加入水中浸泡身體,獲得療效。

古人最早把藥浴用在內科疾病治療,清朝時,更把藥浴推展到治療內、婦、兒、外、皮膚、五官等科疾病,藥浴方式也包括全身浸泡、坐浴、足浴等。

藥浴在中醫屬外治法的一種,利用中藥疏通腠理、去風散寒、溫經通絡、調和氣血、殺蟲止癢,再配合溫熱效應,改善微循環、加快新陳代謝,讓藥效一方面透過藥浴蒸氣從呼吸道黏膜進入,一方面從皮膚吸收,達到治療目的,並可減輕口服藥物對腸胃道刺激及肝病患者的藥物代謝負擔。

藥浴是外治法,所需藥量較大,一般為口服藥的3到4倍,常用辛味含揮發性易吸收的藥物,配合鹽類使用,可防止體熱散失,提高入浴後的保溫效果。一般泡浴水溫約45度,時間不超過30分鐘為宜。

目前藥浴輔助療法常用在安神、感冒、黃疸、糖尿病患周圍神經病變、全身性或外陰部、足部皮膚病,跟骨骨刺、足踝扭傷、退化性關節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慢性疲勞綜合症、嬰幼兒外感、腹瀉等。

對於不安、緊張、焦慮的情緒,建議可取安神藥材,如合歡皮、酸棗仁、茯神、百合、遠志、菊花等,在湯浴中加些芳香的沐浴鹽,泡湯效果更佳,且蒸氣飄散宜人芳香,令人心曠神怡。

另外,退化性關節炎的痠痛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期的晨僵症狀,可用紅花、川椒、當歸、丁香等藥材煎湯浸浴;外陰或足部皮膚病可用茵陳、薄荷、蛇床子、苦參根等。

風寒感冒可用麻黃、羌活、防風、蔥白等煎湯浸浴;學齡前幼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或經常腹瀉也可用附子、肉桂、黨參、白朮等「煎湯」泡腳足浴。

古人已有養生藥浴的觀念,善用前人智慧,可讓身心更健康。不過提醒民眾,不同適應症,適用不同的中藥材,所以藥浴還是經中醫師問診,判定體質和診斷,開立處方用藥為宜。

改善乾眼症 慎選人工淚液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2/25 04:11 文/呂家銘

如果眼睛總是乾澀疲勞,看東西時,偶爾還需揉揉眼睛才能看得清楚,小心!乾眼症可能已經找上你!

乾眼症是眼科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隱形眼鏡的盛行,加上長時間使用電腦,使得乾眼症的病患逐年增加。乾眼症的症狀如:眼睛易疲勞乾澀、灼熱感或有異物感等,較嚴重者可能出現角膜發炎,造成疼痛及視力模糊,進而引發感染、潰瘍,甚至失明,影響視力。

乾眼症的病患常會使用人工淚液製劑來保持眼睛表面的濕潤。市面上人工淚液種類繁多,像是人工淚液藥膏、凝膠、植入型錠劑等;理想的人工淚液應為中性或微鹼性較佳,有些還含有特殊高分子聚合物,可使水分均勻分佈於眼睛表面,對於眼球濕潤有較好的效果。不過有些宣稱可消除疲勞、止癢、改善血絲的眼藥水或是洗眼液等,可能內含血管收縮劑,絕不可替代當人工淚液使用,以免使用不慎,反而傷眼。

人工淚液製劑有些內含防腐劑,已配戴隱形眼鏡的患者應選用不含防腐劑的產品,才能免去防腐劑可能會破壞隱形眼鏡的風險。

人工淚液如同一般眼藥水,無論保存期限為何,開封一個月後,都應丟棄不應繼續使用,市面上有些不含防腐劑的單劑量小包裝人工淚液,對於不常使用或是配戴隱形眼鏡的患者可說是一大福音。

此外,許多藥物可能會減少淚水分泌而造成乾眼症,如:抗組織胺、乙型拮抗性心臟用藥(β-blocker)、抗憂鬱藥物、鎮定劑、精神科用藥等,若有使用,請務必告知你的眼科醫師或藥師,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服抗生素喝水不足 女藥丸卡食道引潰瘍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2/24 13:35

不少人服藥習慣乾吞或只喝少量的水,當心治病不成,反而傷了食道!醫師指出,如果吞嚥不順利,導致藥丸黏著在食道上並溶解,恐怕腐蝕食道,引發潰瘍,尤其具有強烈酸鹼值的藥物更要留意。(陳奕華報導)

一名到印度當志工的女大生,為了預防瘧疾,服用預防性的抗生素,服藥後卻出現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無法進食,到院檢查才發現,食道中段出現潰瘍,醫師診斷後指出,與飲用水份不足,導致藥物卡在食道有關。

書田診所腸胃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說:「你如果說沒有讓藥很順利的進到胃裡面去,它有時候會黏在你的食道上面,或者是停留在食道比較久,由於藥停留一段時間,它就會溶解崩解,崩解開來,它在崩解的時候,因為它的酸鹼問題,就會腐蝕食道壁,就會產生食道發炎與食道潰瘍。」

醫師指出,像是抗生素類、止痛藥、類固醇、鐵劑等酸鹼值較強烈的藥物,如果沒有好好吞食,容易引發潰瘍問題,提醒平常服藥時,水要喝足,每次至少三百cc,避免乾吞後再找水喝,吞藥後要確定藥有通過食道,吞藥後也不要馬上躺平,最好坐或站半小時以上,讓藥丸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如果民眾在吞藥後的一到兩天,出現胸悶、胸股下疼痛、吞嚥困難、進食有疼痛感,務必就醫檢查,停藥配合服用制酸劑,要是長期受傷,恐怕導致食道潰瘍、食道狹窄,嚴重甚至發生致命合併症,千萬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