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她有自閉症 但她≠自閉症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1/09 04:11
文/蕭伊芳

如果有人總是對你的話毫無反應、甚至迴避你的眼神,也幾乎沒看過他出現過想和你有任何社交互動的表現。他說話可能很緊張、不清不楚或經常重複語句…。這時請先沉住氣,他或許不是對你反感或故意無視你的存在,他可能有影響溝通的自閉性疾患(俗稱自閉症)的症狀。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TR),某些症狀的發生可以推論為某種精神疾病,這樣診斷的本意是讓醫療體系人員可以依此對個案有大略而一致的概念,以便在不同時間點幫助個案,但無可否認,有時卻讓個案感到污名化,甚至再次影響到人際關係。

我們不能預期何種身心的變化將「挑戰」或「豐富」我們,或周遭人們的人生。不過,透過對心理疾病的基本認識,我們更能掌握自己的情緒,較不容易因他人看似不友善的「外顯行為」,馬上感覺受到傷害,同時也不會在無意間傷害了對方。

只要是人,都會生病,無論是心病或是身體上的病痛。不過,不管是任何身心上得承受的變化,都不足以抹滅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最近在美國艾美獎上光芒四射的電影「唐普耳.格蘭丁」便是敘述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唐普耳.格蘭丁博士(Dr. Temple Grandin)的故事。

格蘭丁博士3歲時被診斷有自閉症,直到4歲才學會說話,在一些家人、老師、同學貴人們的幫助下,她學習如何在無法了解周遭他人的言行,無法與他人有適當的互動溝通下,運用自己自閉症的特色─縝密的觀察力以及圖像式連結思考,成為動物行為界的傳奇專家。

因為她,牛隻得以脫離殘酷的飼養生活,在北美有一半以上的牛隻都生長在她所設計的人道飼養系統中。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相近,沒有相同。當我們以此角度看待自己與別人時,便能漸漸拋下那些根深蒂固的「應該」、「本來就是」的成見,然後就能感受到彼此更多元的特質,也可期待更能相互溝通、欣賞的人際關係了。(作者為新竹市心聆工作坊諮商心理師)

有代謝酒精缺陷 男子幫老闆擋酒險死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1/10 11:35

二十六歲、從事金融業的陳先生,因為景氣好轉,聚餐應酬跟著增加,沒想到,陳先生為老闆擋酒,連喝三杯酒精濃度43%的洋酒後,突然抽搐倒地、呼吸困難、全身劇烈抖動,嚇壞所有同事,送醫時已經昏迷,還好搶救回來保住一命,醫師診斷,發現陳先生有代謝酒精的基因缺陷,幫人擋酒差點賠上性命。(張文祿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軒醫師說,陳先生到院時,血液酒精濃度比正常人高出四十多倍,無法正常呼吸,且有癲癇症狀,酒精中毒,昏迷指數只剩下三分,喝酒的嘔吐物還嗆到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原來陳先生有代謝酒精基因(ALDH2)缺陷的體質,有這種體質的人,會讓酒精轉化成破壞DNA、類似甲醛的化學物,無法再產生另一種非毒性化學物代謝出人體。美國、日本曾有研究,全世界約有8%的人有這樣的基因,喝點酒就容易面紅耳赤,甚至頭暈嘔吐、心跳加速。

陳先生不能喝酒的體質卻短時間大量飲酒,酒精濃度短時間內在血液裡飆升,身體無法正常代謝掉這些酒精,是造成陳先生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最大原因。

黃軒醫師表示,陳先生的父親可能也有這種體質,曾經告誡兒子不能喝酒,陳先生幸好即時送醫,歷經兩個星期住院治療,已經復原。

黃軒醫師用濃度18%的紹興酒比喻,有代謝酒精基因缺陷體質的人,喝兩瓶會不醒人事,喝三瓶就需要急救,喝四瓶則會致死。

警語《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未成年請勿飲酒》

判斷腦中風 3項指標不可不知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1/10 04:11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竹縣報導〕「嘴角上揚、手臂支撐、語言異常,是三項判斷腦中風病人的指標。」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積極推動中風病人到院前處置流程,民眾如果能夠在黃金時間內,協助研判身邊的親友可能是腦中風,並及早送就近責任醫院處理,將有助癒後狀況,減輕後遺症的長期負擔。

把握黃金時間 有助癒後

中風病患往往需要長期的復健,而成為照護親友沈重的負擔。臨床上懷疑是缺血性的腦中風病患,如果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對於癒後狀況有很大的助益﹔因此,新竹縣政府消防局與衛生局,去年起攜手推動中風病人的到院前處置措施。

目前,大新竹地區的中風責任醫院有衛生署新竹醫院、馬偕新竹醫院、南門醫院及國泰新竹醫院四家﹔另竹北東元醫院和湖口仁慈醫院,則只有部分時段有神經外科專責醫師。一一九接獲通報時,救護人員將做初步的篩檢紀錄。

即時判斷徵兆 及早送醫

竹縣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林明霓表示,「辛辛那提」中風指標有三項,首先可請病患露出牙齒或笑容,看他能不能夠嘴角上揚,再請病患閉眼並伸出雙臂十秒鐘,最後是叫患者說一句話,測試他是否語言異常﹔三項指標符合其中一項,有七十二%的機率是腦中風,如果三項都不正常,百分之百是腦中風。

確定是腦中風病患,還須符合幾個要項:發作時間須在三小時內(竹縣目前暫訂一小時內的嚴格條件),且年紀在十八歲以上、八十歲以下﹔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患者是否合併有癲癇、是否正服用抗凝血劑、十天內有沒有動過大手術等十種情況,如果符合其中一項,就須依床位狀況後送醫。

光明救護分隊去年就接獲廿多例。林明霓說,民眾如果懂得簡單的中風指標,在身邊的人發作時及早判斷,直接送責任醫院處理,可避免轉院耗時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冷到不想動 小心深層靜脈栓塞引發猝死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1/10 00:07 【台北訊】
最近天氣冷到讓人賴床不想動,但過重、有點年紀、最近動過大手術的人,最好多動動,如果突然胸悶、氣喘,更要去急診,因為那可能是要命的深層靜脈栓塞,可能引發肺栓塞猝死。

日前媒體報導,桃園縣竹圍消防分隊賴姓隊員,值勤時突然發生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後,醫院使用葉克膜想挽救生命,仍無力回天,最後賴員因肺栓塞併發休克死亡,留下老父與妻兒。

鄭太太是另一案例,她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手術很成功,可是5天後突然胸悶、急喘,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確診為肺栓塞,差點沒命。

肺栓塞為何如此要命?亞東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邱冠明昨天指出,肺栓塞其實是心血管死因的第3位,僅次於心肌梗塞、腦中風,只是一般人知道心臟血管塞住很危險,不知道深層靜脈栓塞的血栓卡住肺部,引進肺栓塞也會奪命。

邱冠明解釋,人體靜脈血液從遠端回流到心臟,靜脈血管由細而粗,當發生在膝蓋以上、深藏在肌肉之間的近端靜脈栓塞,卡住腸、腎等器官時,症狀較不明顯,可是流回心臟三尖瓣再轉入細小分支的肺葉時,就會造成呼吸困難。

有些人容易腳腫,久坐不動就會腿痛發麻,有的人長時間上網打電動、徹夜搓麻將之後,突然不良於行,邱冠明認為,這些極可能就是深層靜脈栓塞所致,著名「經濟艙症候群」也是同樣原因。

許多人認為,開完刀之後最好臥床靜養,邱冠明說,除了腦傷病患要臥床減輕腦壓水腫外,其他手術病患一直躺著不動,血液循環不良,只會躺出病來;同樣的道理,活動力差的老人家、缺乏運動而肥胖的人,天氣一冷更懶得動,血栓塞動脈,也會塞靜脈。

邱冠明說,治療血栓的抗凝血日用藥很少,有1種是問世60年的華法林成分,很容易受到藥物及食物的交互作用影響,劑量難拿捏,最近有個病患服藥後,因交互作用導致藥效過重,反而造成顱內血管出血,至今未脫離險境,在加護病房救治。

他說,另1種是全新藥理的新藥,沒有減少老藥的缺點,衛生署最近核准用於治療手術後的深層靜脈血栓,但是健保尚未給付,每顆單價新台幣300元,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

高齡、長時間靜態、臥床、大手術、外傷、癌症患者、懷孕,以及接受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的婦女,邱冠明提醒這些深層靜脈栓塞的危險族群,透過定期健保了解身體狀況,遇到胸痛氣喘症狀時快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