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防恙蟲叮咬 長褲手套不可少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31 04:11 文/王佳珍

民眾利用清明連假進入山區郊遊、踏青、登山及掃墓等活動時,要慎防感染恙蟲病!

恙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或稱紅蟲病。主要是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後,感染的急性熱病,症狀會有發燒、頭痛、淋巴腺腫大、叮咬處焦痂及全身紅疹。恙蟲病須藉由恙蟲幼蟲傳播,不會由人直接傳給人。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蟲最常見的宿主,人只是偶然宿主。

除了進入草叢地區,應穿著長袖、長褲、長靴、手套等保護性衣物外,為了預防恙蟲或其他蚊蟲叮咬,可在進入草叢前,在衣服及皮膚暴露處塗抹驅蟲藥劑。若從草叢、野外地區回家之後,應儘快更換所有衣物及沐浴,就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若有不明原因的發燒與身體出現紅疹,應立即就醫並抽血檢驗,並在就醫時,清楚告知旅遊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

提醒民眾,掃墓使用如鐮刀之類的工具除草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到野外的時候,也要小心蛇類、蚊蟲咬傷;身體若有任何不適,應趕緊就醫。

燃燒吧!脂肪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30 09:26 「燃燒吧!脂肪」(黃麗鳳報導)

據統計,國人十大死因當中,七項與肥胖有關,包括:惡性腫瘤(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慢性腎臟病等;此外,文明病增加,也與飲食有關,為防範因為肥胖導致慢性病發生,衛生單位在全國各地發起減重運動,呼籲民眾「聰明吃、健康動、天天量體重」,燃燒多餘的脂肪,維持腰圍在女性八十、男性九十以下。

正值壯年的宜蘭縣長林聰賢身高165公分,體重76.8公斤,腰圍95公分,BMI值28,比理想目標體重的60.18公斤超標了16公斤。

林聰賢說,減重不容易,過年期間他有心、有計劃的減重,好不容易減了一公斤,沒想到,假期結束各方邀約喝春酒,一下子又胖了3公斤,減肥計畫破功。

林聰賢表示,人的健康和腰圍成正比,他也覺得自己的腰圍越來越大,決定在這次減重計畫中貢獻3公斤,即日起,除了少吃、少喝酒、也會多運動,為自己和家人幸福打造健康。

營養師游欣倪指出,減重其實不難,只要用餐時,把食量減為原本的三分之二,少油、少糖、少鹽,搭配天天五蔬果和運動,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減肥最怕餓肚子,民眾可以選擇體積大、水分多的食物,像是水果和蔬菜;此外,每星期至少運動150分鐘,減重效果更好。

宜蘭縣衛生局科長莊淑姿指出,國人十大死因中,有7項和肥胖有關,比例偏高,過重已經危及身心健康;建議想要揮別胖胖家族的民眾,現在起,將餐食的份量減為原來的2/3,少油、少甜食,搭配健走,運動,燃燒脂肪,甩掉肥油!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堅果中核桃最營養 每天吃7顆為宜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29 13:25

美國化學學會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核桃的營養成分超過其他堅果,它的抗氧化作用大於預期。研究人員建議,人們可以每天吃7顆核桃。

  美國賓州大學研究人員分析對比了包括核桃、杏仁、花生、開心果、榛果、腰果等9種堅果的營養價值,結果發現,核桃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最高,是一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高品質蛋白質,而且纖維成分高。與相同數量的其他堅果相比,核桃所含的抗氧化成分要多出兩倍,比維生素E的效力更高出兩到15倍。

  研究人員說,核桃所含的油性為不飽和脂肪酸,不會造成動脈阻塞。此外,根據之前進行的研究,常吃核桃不僅不會造成肥胖,反而會降低體重增加和罹患肥胖症的風險。但是他們還是建議,進食核桃不宜過多,每天的量以7顆為妥適。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不睡覺猛吃 體重易破表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28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睡眠不夠的人,小心吃東西吃更多。美國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睡眠時間太少,常引起飲食過量,也會讓人吃下更多速食,那些只睡4小時的人,每天所攝取的熱量比睡足9小時者增加了300大卡,很容易導致體重直線上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和睡眠充足者相比,睡眠不足的人一天平均攝取熱量增加300大卡,增加的熱量多數來自飽和脂肪,這些飽和脂肪很可能讓腰圍變大。特別是女性,一旦睡眠不足,更容易攝取大量卡路里,女性睡眠不足,一天會多攝取329大卡熱量,男性則平均增加263大卡熱量。

共有13位男性、13位女性參與研究,他們體重都正常。研究人員觀察、紀錄他們的飲食習慣。參與研究的成員有6天晚上只睡4小時,另有6天,晚上睡足9小時。

結果顯示,當睡眠不足時,受試者會攝取較多熱量。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學術研討會。

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人如果持續這樣吃下去,身體就會越來越胖,肥胖上身,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便大大增加。若想好好控制體重,最好睡飽一點。

《愛肝加油站》B、C肝雙重感染 視病毒強弱治療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8 04:11 文/許金川

Q:我的媽媽有B肝帶原與感染C肝病毒,肝指數一直都很正常,腹部超音波也沒有纖維化或肝硬化,醫師沒有建議她做治療,只說保持追蹤就好,可是最近幾位患有肝炎的鄰居都開始做治療了,讓我們心裡覺得很不安。
以媽媽目前的情況,到底該不該治療,還是等到肝指數高起來才需要治療呢?如果真的要做治療,媽媽有B肝又有C肝,那該先治療B肝?還是C肝呢?

A:針對B肝、C肝病毒雙重感染的患者,如果肝指數持續正常,肝臟沒有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情況,確實可先保持定期追蹤檢查,沒有迫切治療的必要。但是假如日後抽血檢查肝指數偏高,這時,就會建議進一步檢驗B肝與C肝的病毒量,必要時,接受肝臟穿刺,確認肝臟是否有纖維化或發炎,如果血液中的C肝病毒量或B肝病毒量也很高,或者是切片檢查有肝臟纖維化或明顯發炎,這時,就會考慮做治療了。

至於該先治療哪一種肝炎?需要根據B肝與C肝病毒的活性強弱而定,針對病毒活性較強的病毒做治療,也就是在檢驗了B肝與C肝病毒之後,從病毒量高的肝炎著手治療。

據研究,台灣地區B肝、C肝合併感染的患者,肝臟穿刺檢查及病毒檢驗的結果,大概有7成以上顯示C型肝炎病毒活性較強,因此,大多數的患者會使用長效型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Ribavirin)來合併治療C型肝炎;干擾素也有治療B型肝炎的效果;如果檢查結果是B型肝炎病毒活性較強者,可以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干安能或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等口服抗病毒藥物,或是單獨使用長效型干擾素來治療。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索閱,另有B型及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提供給病友索閱。本會新書─許金川教授著作的「遠離肝苦很簡單─你必須知道的保肝知識」已出版,可電洽肝基會或各大書店購買。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氣溫溜滑梯 慎防腦血管疾病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8 04:11 圖‧文/阮膺旭

低溫與高溫都會引起體內環境的改變,出現血管調節功能障礙,因此上了年紀的人應特別注意加衣保暖。

許多中風病患在清晨掀開棉被要起床的那一刻最容易中風,因為剛從溫暖的被窩醒來起床,接觸到冷空氣時,血管會突然收縮,而泡溫泉或剛運動後,血液循環變得比較快,血管在一收一放之間,也很容易出現栓塞的情況。

提醒民眾,平時應少吃冰冷的食物,如綠茶、白菜、菜頭(白蘿蔔)等,且儘量不喝冰水。如果沒有特別的病史,可吃具有補氣作用的黃耆,或可滋陰及降血壓的枸杞,讓身體在冬天時,達到陰陽平衡狀態。

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讓冬天的血管收縮彈性較好,四肢較不易冰冷,平時可煮成茶飲,或當成藥膳;高血壓的病人可加入麥門冬;糖尿病患可加山藥、天花粉;若血脂過高的人可加入山楂、陳皮、萊菔子,但若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人,最好經由醫師診斷後才使用。

像高血壓病人不建議食用黃耆、人參,因為容易造成血壓升高;枸杞吃太多則會使得血壓降太快;當歸吃太多,像出血性的病人可能會造成再度出血,甚至有的人腸胃不好會有拉肚子現象;黃耆吃多則會出現口乾舌燥、嘴破、血壓升高等症狀。

平時也可藉由穴位按摩達到保養功效,建議每次按壓30秒至1分鐘,一天可按3至4次。

◎心、腦中風穴位按摩保養:

●風池穴:在脖子後,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如圖),可鬆弛肩頸部的肌肉,讓頭部的壓力不那麼大,可讓氣血往下走,不會往上衝,有降壓作用。

●合谷穴: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可調理氣血(可加艾條灸,讓手腳溫暖)。

●足三里穴:正坐屈膝,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處取穴,可降血糖、補氣(可加艾條灸,讓手腳溫暖)。

●三陰交穴:足內踝骨正中心直上3寸處,在脛骨之後緣 ,可降血壓、利尿。

●太衝穴:在腳大拇指與腳食指的趾縫之間,從凹陷處往腳背方向約一寸半,可舒筋活絡。

恍神精神不濟? 中醫推論「地震病」

ETTV 更新日期:2011/03/26 10:49

有中醫師反應最近因為精神不濟上門求診的民眾突然增加了不少,到底怎麼回事,這名中醫師推測很可能跟這次日本強震造成地軸歪斜,所產生的地震症候群。

朝百會穴紮上一針,精神似乎清爽不少,對沈醫師來說光是這個禮拜因為精神不濟,上門求診說的民眾多了好多,推究其原因竟然可能跟日本大地震有關。北市中興醫院中醫師沈邑穎表示:「這次日本大地震之後,地軸已經改變了,人體卻沒有調整,跟地軸是不平衡的感覺,這感覺像是暈車、暈船。

一場9.0強震,不緊震歪了東京鐵塔,醫師認為也讓地球的軸心產生歪斜,造成人體平衡失調。沈邑穎說:「地震那個星期,就是311以後一個星期裡面這種情況特別的多,我們用地軸歪斜思考,病情很快可以改善。」

距離上千公里外的一場地震竟然會影響到人的情緒反應,醫生建議不妨試著在頭頂的百會穴上按摩,把已經固定的螺絲鬆開,讓人體自主找到和地球新的平衡點,或許能讓煩躁的心情獲得紓解。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嘴歪眼斜 小中風警訊勿輕忽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7 04:11 文/謝琇芳

突然間身體半邊手腳無力、麻木、感覺異常;或是出現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等症狀,但24小時內,又恢復正常且沒有留下後遺症,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小中風」。

「小中風」是腦部血管暫時性堵塞引起的,也稱為「暫時性腦缺血」,常見的症狀有:

●突發性的半身不遂或半邊感覺異常,包括臉部、上下肢,以及嘴歪、眼斜、 流口水、吞嚥困難等。

●突發性的意識不清,有說話或是語言了解能力的障礙。

●突發性的單眼或雙眼視力喪失或複視。

●突發性的走路困難、暈眩、喪失平衡感。

中風患者中,大部分是屬於血管完全堵塞造成的腦梗塞。根據非正式紀錄,小中風後一年內發生中風的比率約達10%。血管硬化不會突然發生,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換個角度來說,小中風提醒我們,血液循環已經出問題,讓我們有機會在身體未出現無法回復的傷害前,修正飲食及生活習慣,預防再度中風。

人體血液循環網絡綿密,一旦發生循環障礙,不會單單只集中在腦血管,全身血管都有可能出問題,像心臟,只是「小中風」發生在腦部,提醒患者的血液循環出狀況,這時若開始注意血管健康、改善末梢循環,還不算太晚。

除了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對於改善末梢循環,臨床上,也有人使用一種植物性的血管活化劑—「銀杏葉萃取製劑」,治療末梢血液循環障礙。

然而小中風的症狀很多元,端視腦部哪一個部位的血液循環出狀況,除了較容易被注意和中風有關的手腳無力、麻木等症狀,也可能會發生說話詞不達意、記憶力減退、單眼視力喪失或複視、頭痛、暈眩,甚至性情大變等現象,因為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只患者,有時連醫師也不知道是發生小中風。

臨床上,有不少中風患者在做電腦斷層時才發現,原來早就曾經小中風,只是當時沒發現。

因此,如果有中風家族史、年過40歲、本身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的民眾,應定期測量血壓,及留意其他健康指標,並注意日常的保養才是最好的預防中風之道。

體適能333 別忘善用時間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7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昨天新北市傳出有建築系學生熬夜製作畢業設計模型死亡,教育部技職司長李彥儀昨呼籲,學生做課業或相關活動,一定要注意不要熬夜或過勞,老師出作業之後也要關心學生,提醒學生善用時間,做好時間分配。

李彥儀表示,一般來說,電腦動畫和設計類的科系,常會因為創意湧現,長時間投注心力於課業上,因此容易爆肝過勞,甚至發生憾事。

李彥儀說,教育部推動「體適能333」計劃,每週運動3天、每天運動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希望師生都能共同注意身體健康。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超完美乳酸新菌種 耐熱耐放活性不減

TVBS 更新日期:2011/03/26 07:41

乳酸菌除了大家知道的雷特氏B菌之外,最近的一份研究當中出現新菌種,活性比其他菌種更加穩定。

從植物乳酸菌細胞內發現,非常特殊的活性物質「LTA乳酸菌質」,具有多項保健功能,被取得5樣日本專利認證,乳酸菌以往都不耐熱,也不耐放,不過這個新菌種能夠在攝氏100度的高溫,存活超過40分鐘,被稱為超完美乳酸菌質。

市售綜合感冒藥 勿長期服用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6 04:11 文/王重仁

市售綜合感冒藥的成分多為複方,主要有解熱鎮痛、抗組織胺、鎮咳劑、支氣管擴張劑、解鼻充血劑等藥物混合。

◎綜合感冒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解熱鎮痛劑: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和普拿疼acetaminophen這兩種成分皆可達到止痛、解熱作用,在醫師指示用藥下少有副作用產生。長期服用且劑量過量時,阿斯匹靈會引發腸胃不適、胃腸出血、耳鳴,普拿疼則會引起肝毒性。小孩尤其要小心使用阿斯匹靈會引發雷氏症候群!

●抗組織胺:像chlorphenira-mine,主要使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等症狀緩解,但是會讓人有睡意,開車或需要專注在某件重要事務的朋友應注意。另外,因為有抗膽鹼激素的作用,下列病患勿服用:有青光眼、肺氣腫、呼吸急促以及因前列腺肥大所引發的排尿困難等。

●支氣管擴張劑:代表的藥物為麻黃素(ephedrine)及茶鹼(theophylline),這兩種可以使支氣管的平滑肌鬆弛,而不至於產生氣喘及咳嗽。由於在大劑量下會產生心跳過快,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上須做調整。

●鎮咳劑:又稱為咳嗽抑制劑,主要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這類藥物又可分為二大類,一是麻醉性如codeine,氣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使用,這類藥品會產生中樞神經抑制及成癮性;另一種為非麻醉性如dextromethophan(medicon),劑量過量會產生暈眩和嗜睡。這二類的止咳作用不相上下,皆是感冒藥中常用的成分。

●解鼻充血劑:pheudoephedrine、phenylephrine(麻黃素類),通常綜合感冒劑如有這兩種成分的話,可以使患者達到減少鼻黏膜充血(亦即鼻塞)的作用。由於有血管收縮作用,因此有高血壓病史者不宜使用。

銀髮族運動 在家輕鬆做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6 04:11 文/陳亮 *(左人右予)

高齡者大多選擇「慢走」為最主要的運動型式,卻常忽略更重要的肌力訓練及平衡運動訓練。

肌力訓練不但可以預防骨質疏鬆,減緩因老化所造成的肌肉量流失,更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進而達到預防肥胖的效果;平衡訓練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的風險,增加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效果都是慢走運動無法達到的。

其實只要多花點巧思就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從坐到站的動作,只要使用雙手不支撐地緩緩站起,即可加強大腿的股四頭肌肌力。

股四頭肌是下肢最大的肌肉群,對於高齡者預防跌倒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藉由平常的坐、站動作即可輕鬆完成對大腿的肌力訓練。

上、下樓梯時,同樣減少手部的用力情形,一樣可以加強下肢肌肉力量,更可以挑戰到平衡能力,平衡能力較不好的人可以從雙手扶手慢慢到單手扶手,再到以2根手指輕扶,最佳的狀況為雙手完全不扶。

最後則是在從事任何家事時,如:廚房或是刷牙時,可將平常習慣的寬步站姿改成直線站姿、或是單腳站,每次15到30秒,每次多回,在不跌倒的原則下,儘量完成家事。

將活動融入生活中,使高齡者不覺得麻煩而在無形中,達到運動的效果,隨時、隨地動起來。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防止身心過勞 腹式呼吸打坐冥想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24 14:27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近來,工作猝死的案例層出不窮,也使得上班族健康拉警報,如何抒解壓力、防止身心過勞,也成為上班族必需重視的課題。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王璇璣表示,門診中不乏在失業或轉換工作後情緒低落的個案、在兼職的不穩定工作環境中感到焦慮的個案,以及在超時工作或輪班的環境下失眠煩躁而又疲累的個案。這些人除了情緒與睡眠受到影響,也常有許多生理問題,比如高血壓、腰酸背痛胸悶心悸等等找不到原因的身體不適症狀。

工作相關的壓力涵蓋很廣,包括工作本身、工作環境、工時、上司與同事、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還有工作安全、工作是否穩定等等。除了輪班、工時,個人在工作中的主控權高低、來自個人特質的自我要求和從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都是重要的工作壓力來源。適度壓力固然可以促進工作表現,但過度的壓力除了對情緒、睡眠造成影響,也可能引發過度的精神生理反應,比如自律神經失調、免疫失調、內分泌系統失調的情形,如果個人又採用了不利於健康的適應行為(如抽菸、喝酒),這種種因素加起來就可能提高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生機率,比如心臟病、高血壓、記憶減退、焦慮等等問題。

以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職場壓力管理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初級預防方面,可以藉由改善工作環境(包括工作空間、內容、時間、人事)來減少客觀的工作壓力。次級預防方面,則是協助個人發展合適的壓力適應方式。三級預防則是在壓力相關的症狀或疾病出現後,治療這些倍感壓力的工作者。

王璇璣建議,除了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外,勞工朋友要保持規則、正常的生活作息,盡量有規則的運動,避免使用菸酒毒品;並且要培養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抒壓方式,如與朋友聚會、SPA等。容易緊張的人可以利用腹式呼吸、肌肉放鬆或打坐冥想等等方法幫助自己。如有必要,也可以到醫院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日核污擴大 衛生署禁止日本5縣食品進口

RTI 更新日期:2011/03/25 11:56 楊雨青

日本的核能事故所造成的輻射污染造成人心惶惶,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今天(25日)宣布,從即日起,暫停包括福島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以及千葉縣所生產製造的食品進口,至於日本其他地區輸入的產品仍會持續管控跟檢測。

日本核能污染問題持續擴大,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5日宣布,從即日起開始,暫停日本5個受到輻射污染的食品輸入,衛生署長邱文達說:『(原音)我們現在食品衛生管理局也宣布,自即日起暫停受理日本受污染輻射地區所生產製造的食品輸入報驗。這幾個地區包括、目前暫時是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跟千葉縣。』

同時未來只要日本政府公佈某地區食品驗出的輻射污染超標,或經台灣方面檢驗不合格,該地區生產製造的所有食品,也會暫停進口。

至於日本其他區域輸入的食品,衛生署表示,現在仍會維持全面加強管控的措施;而像是生鮮冷藏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等會逐批查驗輻射量。而在3月12日之後製造的日本輸入加工包裝產品,也會加強抽驗,只要輻射超過標準,就禁止輸入。

衛生署表示,因為日本輻射污染區域擴大,才會做這樣政策性的宣示,未來也會持續關注。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適度中藥調理 可在多變春季治未病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23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若民眾無法適應就很容易生病。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明和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也就是說,最好的防治疾病法就在於「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觀念,透過能夠扶正去邪的中藥材,來強化身體的抗病能力,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

陳醫師指出,在民眾所生活的週遭環境中存在著大量且有傳染性的細菌、病毒或微生物,面對這些感染源,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就算受到感染也能很快的復原,但免疫力低下或受損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外來病原的攻擊而致病,也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來恢復正常。

陳明和醫師進一步指出,使用適合的中藥材提升免疫力,有助於達到「治未病」的目標,以扶正中藥材來說,這一類藥才大致屬免疫促進劑,包含補益肺衛之氣的中藥,如人參、黨參、靈芝、黃耆、白朮、茯苓等皆可起激發和促進細胞免疫的作用。

以袪邪中藥材來說,這一類中藥材主要作用都在直接抑殺外來的細菌或病毒,少部分具有促進免疫的效果,包括板藍根、金銀花、大青葉、黃岑、黃蓮、連翹、桑葉、菊花等皆是。只要妥善運用中藥材,就能幫助人體增加抵禦外邪的能力,促使臟腑、經絡、氣血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另有很多食物也能幫助改善身體免疫力,例如蒜頭、薑、洋蔥、香菇、蔥、芝麻、紅棗等皆是。

飲酒如喝油 營養師籲勿貪杯

CNA 更新日期:2011/03/23 18:48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3日電)「喝酒如喝油脂」,台東成人肥胖居全台之冠,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彭莉玲呼籲民眾,男性1天不要超過2杯360西西的啤酒,女性則不要超過1杯。

彭莉玲表示,根據衛生署日前調查資料,台東成人肥胖率逼近50%,油脂、酒精、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為主因。她表示,攝取熱量累積7700大卡,體重就會增加1公斤,加上缺乏活動量,肥胖自然產生,減重不二法門就是做好飲食控制及調增運動量。

「喝酒就像喝油脂」,彭莉玲說,酒類建議攝取量,男性1天最多2杯360西西的啤酒,女性則為1杯;啤酒不僅是單純的飲料,每西西酒精含有7大卡熱量,進到人體代謝途徑與脂肪相似,換句話說,喝酒就如同喝油脂。

另外,民眾減重也得依循正確方法,飲食採「3低1高」控制,低油、低糖、低熱量、高纖維,最重要的是戒除酒癮,若無法避免也須節制;至於運動方面,每週需達150分鐘,其中以有氧運動最能達到減重、瘦身目標。1000323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紙片人注意!「死亡風險」 過瘦比肥多3.6倍

TVBS 更新日期:2011/03/23 12:47 吳亭儀

以紙片人當目標的愛美族群得注意了,中研院這回公布BMI和死亡風險的最新報告,追蹤東南亞100多萬人後發現,紙片人的死亡風險比肥胖族群高3.6倍,而且比起BMI高於35的人多了0.5倍風險,落在BMI低於15的人死亡風險可是增加1.8倍,如果以名模林志玲和歌手孫燕姿的BMI來看,都已經接近高風險族群。

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體脂肪才16.4。」記者:「怎麼會這麼?」祝年豐:「非常非常的低。」

瘦一點再瘦一點,已經成為不少人最高目標,不過中研院研究卻發現,紙片人死亡風險比肥胖族群高出3.6倍。祝年豐:「把體重降低的話,很可能其他的內分泌也會出問題,甚至身體的抵抗力也比較差了,像女性不孕的機會也比較大。」

「瘦」不一定健康,是因為比起肥胖造成的心血管疾病,紙片人腸胃道、呼吸系統也常出問題,研究團隊指出BMI在22.6到27.5間風險最低,超過35,死亡風險增加0.5倍,低於BMI15也不安全,風險增加1.8倍。

看林志玲,52公斤除身高1.74公尺平方,BMI是17.17;還有孫燕姿,42公斤除以身高1.62公尺平方,BMI是16,都接近高風險群,而台灣BMI標準落在18.5到24,也讓研究團隊覺得似乎太瘦了。

祝年豐:「(BMI)一定不能超過25,不是的,如果都是很健康,你為什麼要叫他減重?不如維持這樣。」

健康不健康,還得搭配飲食、運動觀察,儘管BMI只是參考,但醫師提醒除了肥胖,紙片人也得多注意。

蔓越莓幫好膽固醇變多了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23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最近流行病學指出,國人男性有25%、女性18%血壓值偏高,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更高達47%,而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過少、「壞膽固醇」過多,更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預防醫學抗老專科醫師劉士銘表示,國外研究顯示,飲用蔓越莓汁可以增加血液中「好膽固醇」的含量,有助心血管健康。

過去,美國化學學會曾有實驗發現,每天2、3杯蔓越莓果汁,每杯平均250毫升(ml),可增加10%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同時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根據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學數據,這樣的變化,相當於減少40%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也曾在「生命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指出,蔓越莓汁是一種人體的「抗氧化劑」,不僅可預防老化,也可以抑制低密度膽固醇氧化、減少血管動脈粥狀硬化,降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的風險。

蔓越莓除有助預防泌尿道感染外,在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326種抗氧化食物中,蔓越莓更是抗氧化能力最高的水果。劉士銘醫師解釋,蔓越莓中的初青花素、酚類、酚酸、黃酮醇及維他命C等營養素都有抗氧化效果。

由於蔓越莓富含抗氧化成分,所以可以幫助對抗自由基,減緩老化現象,醫師分析,身體自由基過多,會損害細胞,加速老化。國外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添加蔓越莓,可降低年長者運動、認知功能受損程度。研究認為,蔓越莓可幫助保護大腦,有助減少老化引起的神經損害。

劉士銘醫師建議,民眾如果不敢喝蔓越莓汁,其他像是藍莓、草莓、葡萄等水果中也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民眾亦可多食用當保健。

多吃蔬果燕麥海帶 輻射不入口

CNA 更新日期:2011/03/22 14:0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2日電)在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危機下,擔心「輻」從口入的民眾,參考專科醫師及營養學者建議,不妨從蔬果、燕麥、洋蔥、海藻等食物中,獲得天然的保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擁有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線物質操作認證,他指出,日常輻射防護有2大守則,第1是減少人體吸收,不要在輻射管制區進食或吸菸,第2是促進新陳代謝,縮短輻射物在體內停留時間。

江守山指出,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和衛生署已對日本進口食物進行輻射檢測,為民眾把關,進口食品業者也在尋找無輻射汙染的貨源,一般民眾不妨從食物中獲得天然輻射保護劑或是抗氧化劑減少輻射傷害。

他說,含有半胱胺酸等硫醇基化合物,是天然輻射保護劑,在雞肉、花椰菜,優酪乳、蛋黃、洋蔥、蒜、燕麥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硫醇基化合物。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凌美月則指出,一般民眾個人保健,可攝取海帶、海苔、螺旋藻等含碘食物,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民眾不宜多食,不妨改食用大麥苗來保養甲狀腺。

江守山和凌美月也建議,蘋果,奇異果,番茄,洋蔥,胡蘿蔔等蔬果,富含維生素A、C、E、以及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可消除輻射傷害後所產生的大量自由基,強化肌膚表層與上皮細胞的防護力與修護力,並能強化細胞膜的健全度,提升黏膜細胞的防護力。

凌美月強調,碘片是4天內接觸到250毫西弗輻射劑量的民眾才要使用,沒事使用反而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風險。1000322

癌患吃出免疫力 均衡飲食最有效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22 16:55

多數的癌症病患在看診時,最大的疑問就是飲食問題,營養師表示,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若吃得好、營養足夠,免疫力才會好,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減少紅肉攝取,避免油炸、煙燻、烤等烹調方式。若是咀嚼吞嚥困難的病患,則可以軟質的蛋、豆腐、及魚類,減少吞嚥及咀嚼的不適。

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杜昀軒說,坊間一些防癌錯誤觀念,採用飢餓療法,認為不吃東西癌細胞就不會長大,甚至覺得不能吃太好,包括特定食物不能吃,例如:竹筍、韭菜、芋頭、雞肉、鴨肉、海鮮類等,其實都是一些錯誤觀念。

她推薦「十穀米」是去殼的米,包括92%胚芽、5%米糠層,不僅纖維多,其中的纖維素還可以刺激腸子淋巴系統,幫助淋巴球進入循環系統轉化成漿細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可以避免病原體穿入腸壁,建議每天五份新鮮蔬菜水果,平時多選擇全穀類食物,就能有效提升免疫力,與癌症大作戰。

死亡風險高不高 BMI會說話

CNA 更新日期:2011/03/22 14:09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2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東亞種族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與死亡風險間呈現U型趨勢,最低死亡風險是BMI介於22.6至27.5間,BMI高於35.0或低於15.0的人,死亡風險都比較高。

現在很多研究都在探討身體質量指數與死亡風險間的關係,然而這類研究幾乎都以歐美人口為基礎。此研究是利用亞洲地區19群人、超過114萬人進行長期追蹤分析,是亞洲第1次也是規模最大的研究。

台灣方面是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台灣生物資料庫」 (Taiwan Biobank)研究計畫主持人陳垣崇與研究員沈志陽參與的「亞洲生物資料庫聯盟」 (Asian Cohort Consortium, ACC)研究團隊負責。

此項研究是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印度、孟加拉7國44名學者跨國合作,長期追蹤BMI與死亡風險的研究成果;2月24日刊登在國際最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沈志陽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在東亞地區,包含華人、日本人及韓國人,BMI與死亡風險之間呈現U型趨勢。BMI計算方式為體重/身高(公尺)的平方,死亡風險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除印度和孟加拉以外,最低死亡風險是BMI介於22.6至27.5,最完美是BMI介於24至26之間。

沈志陽說,如果以BMI介於22.6到25.0間當成比較基準,當BMI大於35.0,死亡風險會為1.5倍;當BMI小於15.0,死亡風險則為2.8倍;針對癌症、心血管疾病或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風險個別分析,一樣是U型趨勢。

衛生署認為BMI正常範圍是18.5到24之間,沈志陽認為,低標可以往上調到22,「太輕不是件好事情」。

歐美最新研究顯示,BMI死亡風險最低的是22.6到24.9之間,高標24.9低於亞洲的27.5;沈志陽分析,應該是歐美飲食影響的結果,不健康的脂肪比亞洲人多。

中研院表示,發現結果對東亞地區的國民健康與公共衛生工作將產生巨大影響,並為日益受到國人重視的體重控制提供了必要且關鍵性的訊息;這次「台灣生物資料庫」與ACC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發成果,能夠在世界專業影響力最高期刊發表,顯示在當前學術領域中,國際合作的重要性。1000322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氣候變化大 小心牛皮癬

CNA 更新日期:2011/03/21 10:36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21日電)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童建學今天指出,因季節更迭、冷熱交替,對皮膚形成刺激,近來牛皮癬病患大增;提醒民眾皮膚常保濕潤,洗澡注意水溫,避免病情惡化。

童建學表示,時序進入春天,氣候仍不穩定,尤其南部地區日夜溫差大;近來門診發現,牛皮癬復發病患增加,患者皮膚會有脫皮、紅斑。

童建學指出,癬是指黴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頭癬、股癬或足癬等,牛皮癬並不是黴菌引起,真正名稱應為乾癬,又稱為銀屑病。

由於無法根治,且病情會反覆發作,主要發病部位在頭部、耳、手肘、手指關節外側、背部等處,嚴重情況下,牛皮癬會遍布全身。

童建學說,因牛皮癬生長在皮膚表面,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卻嚴重影響患者自信,還有民眾誤認牛皮癬會傳染,更造成病患自卑與封閉。

他表示,牛皮癬雖然無法根治,但新一代的藥物有很好療效,患者只要配合醫師用藥、做好情緒管理、不要刺激皮膚,仍可以有效防止牛皮癬復發。

他指出,情緒、感染、藥物、季節變化或遺傳都是牛皮癬發病的可能原因;預防牛皮癬,應注意不抽菸喝酒、不吃辛辣食物,充足睡眠及休息,盡量保持心情愉快。

 尤其季節交替時,注意保持皮膚濕潤,維持室內濕度,洗澡時不要用肥皂、不要洗太乾淨,或者減少洗澡次數,改用擦澡或只用清水沖洗,水不可太熱,避免刺激皮膚。1000321

看清熱量標示 飲食不難控制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1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春天來了,天氣將漸熱,愛美、卻擔心身材過冬發胖者開始準備減重,但普遍不知如何落實「多動、少吃」的口號。新竹縣衛生局表示,每天累積卅分鐘運動,養成吃東西前先看標示、計算熱量就能事半功倍。

縣衛生局保健科表示,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者,先每天抽空十到十五分鐘運動,慢慢再增加時間、強度及次數。

營養師莊怡臻說,相對於「多動」,「少吃」更顯得抽象,很多人因不會計算食物的熱量,所以儘管有心運動減重,但卻往往敗在不曉得每餐實際吃下多少熱量上。她說,國人吃東西不會算熱量,主因是沒養成詳細「閱讀」產品標示成分的習慣。

現在在超商或大賣場買到的餐飲,固體以每一百公克為單位,液體以每一百毫升為單位,都有標示熱量。民眾只要了解所買的食物總重,乘上前述每一百公克或毫升的熱量,就能算出自己一餐吃下了多少卡路里。

她說,坊間不管是炸排骨或滷雞腿,每個便當平均就有八百卡。一碗陽春麵約兩百七十卡、湯粄條兩百五十卡、冬粉湯則是八十八卡。

雖說各家料理方式和內容不同,前述數字僅供參考,但是隨便一碗幾乎都兩百卡起跳,想減重的外食族用餐前要精打細算。如果能建立起每餐餐前先計算熱量的習慣,再搭配運動,就能有效達到減重的目的。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春天防過敏 乳酸菌聰明吃

CNA 更新日期:2011/03/20 10:28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日電)又到容易過敏發作的春天,不少民眾會尋求乳酸菌等食療。學者指出,乳酸菌種類繁多且活性不一,不妨常常更換菌種且在飯後服用,並在抗生素治療期間停止服用。

行政院衛生署健康食品諮詢專家、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吳文勉建議,乳酸菌來源、種類和特性不同,民眾應該要改變乳酸菌一定有保健功效的錯誤觀念。

吳文勉表示,一般民眾認為乳酸菌是不耐熱的活菌,活菌有整腸健胃、免疫促進保健功效;但是再有活性的乳酸菌,空腹食用時,很容易被胃酸消滅,或是在抗生素療程中遭到破壞。

另外,日本九州大學教授吉開泰信2006年發表在「營養」期刊的研究,有的乳酸菌可耐熱到攝氏100度,例如Ll37植物性乳酸菌,此菌的萃取物質具有免疫方面的活性功能,推翻活菌本身才有保健功效的傳統觀念。

吳文勉分析吉開信泰的研究指出,過敏患者的第2型輔助性T細胞激素表現過於活躍,綜合體外試驗、老鼠試驗及人體試用結果,某些乳酸菌或活性物質能加以抑制這型激素,進而調整免疫反應,緩解過敏。

眾多乳酸菌產品令人無所適從,吳文勉認為,民眾不妨交替食用優酪乳、味噌、泡菜、醬油等天然乳酸菌發酵食品,或輪流食用乳酸菌保健食品;如果因為細菌感染而接受抗生素療程,可暫停服用乳酸菌,以免吃了白費。1000320

所得性質改「薪資」 明年醫師要多繳稅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20 10:06 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今年開始,醫師的所得性質將統統改為薪資所得,報繳所得稅時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的薪資特別扣除額。目前採駐診拆帳方式列報的醫師,報稅時可扣除二成的必要費用,等於「賺愈多扣愈多」,稅也就繳得愈少;但新制上路後,不管賺多少都只能扣十萬四千元,明年五月得多掏一些錢繳稅。

財政部上周邀集衛生署、國稅局等官員開會,商討如何認定醫師的所得性質,會後達成初步共識。由於衛生署認定醫院和醫師只有雇傭關係,賦稅署根據衛生署的看法,將要求目前以駐診拆帳的執行業務所得報稅的醫師,今年起統統改為薪資所得,預計今年起實施,但「不溯及既往」。

國稅局官員表示,目前有不少私立醫院或診所,主張和醫師的關係是駐診拆帳,開扣繳憑單給醫師時,把醫師的所得歸類為「執行業務所得」;根據賦稅署的「執行業務者費用標準」,醫師可扣除所得百分之廿的費用。未來改為薪資所得後,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的薪資扣除額。由於扣除的額度大減,淨所得跟著增加,醫師要繳的稅「差很大」,所得愈高的醫師衝擊愈大。

官員舉例,不考慮其他扣除額的情況下,年所得五百萬元的醫師,今年報稅時可扣除二成、一百萬元(五百萬X廿%)的費用,只有四百萬元要報稅,適用稅率百分之卅,要繳一百廿萬元的稅。不過,明年報稅只能扣除十萬四千元,高達四百八十九萬六千元要報稅,稅率跳到百分之四十,所得稅暴增為一百九十五萬八千四百元,前後相比得多繳七十五萬八千四百元的稅。

國稅局對是否溯及既往原有不同意見,但顧及現行費用標準和解釋令都有駐診拆帳規定,對過去採用駐診拆帳報稅的醫師補稅,恐將引發反彈,也有適法性爭議,最後決議不溯及既往。還在核課期內的案件,如果適用條件不符合規定,國稅局仍可要求補稅。

養寵物 長期接觸反能增加對過敏原耐受性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9 01:37 ◎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氣喘是過敏造成的!氣管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也會變氣喘,因呼吸道是相通的,會慢慢受到影響。且兒童期氣喘若未適當照護,成年後發病的住院率及致死率都會提高。

過敏並非只會因父母遺傳而來,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父母遺傳為重要因素之一,但父母沒有過敏小孩還是會過敏,只是機率較低;另外環境也是過敏重要誘因之一。

就算小時候沒過敏問題,長大後也會發生。造成過敏的問題很多,許多人也是成人後才發作!過敏原是累積的,目前環境充滿過多過敏原,過敏人數比例逐年增加,且成人有一部份屬心理性(壓力....等)而誘發過敏。

且過敏兒家中是可以養寵物的,一般人都認為家中飼養寵物會讓過敏狀況加重,但除非已接受過敏原檢測,確認過敏原為寵物皮毛;根據美國近期研究,長期接觸寵物,反而能增加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只要記得維持寵物及環境清潔即可。

過敏是不可能會被根治的,病理上仍無法證實過敏可以根治,但臨床上可以控制到不用藥物。

小兒科醫師周怡宏表示,冰不是過敏原,但一次吃過量、或吃得很急促,就容易刺激誘發過敏反應,如果要吃冰淇淋,可含在口裡一下,再慢慢吞進去。過敏患者只要經過專科醫師適當處置獲得改善並且穩定後,吃冰也不會誘發過敏。

只要吃到某種食物會出現過敏症狀,就是食物過敏?周醫師表示,原則上要累積好幾次經驗,都是吃同一種食物出現過敏症狀,才能稱作食物過敏。食物不耐性或食物中毒,都容易被誤以為是食物過敏。

其中,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反應是蕁麻疹。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因對海鮮食物過敏而產生急性蕁麻疹,可吃抗組織胺類的藥物,或擦含有類固醇的藥膏,一般在短短半小時後即會止癢,也可以直接注射抗組織胺針劑,療效會相當快速,通常在藥物治療後幾天內就會好轉。但也有的人屬於強烈體質,大約要持續六周才有可能完全消退。

過敏吃補品也不會改善!亂吃補品可能會加重、拖延病情,應詢問醫師根據實際需求,才不致於愈補愈糟。

另,喝牛奶會拉肚子不代表就是對牛奶過敏。乳糖不耐症是因為體內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屬輕微的過敏反應,會導致腹瀉或腹痛,如果症狀十分嚴重就需要停止飲用乳製品,如果症狀輕微可以持續飲用,人體自然會產生分解乳糖的酵素,未來就不會再有拉肚子的症狀。與一般嬰幼兒對於奶粉中的酪蛋白嚴重過敏不同。

足部皮膚病 不是只有香港腳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20 04:21 周彥吉

皮膚科門診常看到因長時間穿鞋而導致腳部問題來求診的民眾,首先就是腳臭的問題。因為腳底的汗腺密度是身上的5到10倍,且腳底的角質層很厚,走路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皮屑,提供皮膚表面細菌養分,這些細菌會分解汗液中的成分產生短鏈的脂肪酸,這就是腳臭的由來。

長時間悶熱潮濕的環境,也會幫助黴菌的滋生,引發大家熟悉的香港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趾間脫皮、搔癢,甚至潰爛。有時細菌會沿著表面的傷口侵入皮膚,引起腳部的紅、腫、熱、痛,就是所謂的蜂窩性組織炎,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忽香港腳的問題。

另外,有時在腳底會出現一些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表淺凹陷,常被誤以為是香港腳。但其實這跟黴菌無關,而是一種叫作微小球菌的表皮細菌造成的「凹陷型角質溶解症」(如圖)。這些微小球菌並不會侵入皮膚,只會分解表皮的角質,所以會形成這些淺淺的凹陷。

並不是腳部的皮膚病就一定是香港腳,據統計,有1/3自認是香港腳的病患,其實是濕疹或其他疾病。

這些足部皮膚問題治療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自己隨便買藥擦,最好還是找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診治。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輻射對人體傷害 部位有別

AFP 更新日期:2011/03/19 09:35 賴秀如

(法新社巴黎18日電) 科學家使用不同的單位計算輻射值。有的計算輻射發出的量,有的計算輻射經人體吸收的量,也有的計算對人體健康潛在影響的數值。

※輻射入門:
基本上有2種形式的輻射,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原子的原子核有太多粒子,太多能量無法維持穩定,導致爆開。

電磁輻射--包括陽光、X光和無線電波--這些輻射純粹只是能源,沒有重量。

粒子輻射--包含快速移動的原子粒子,有能量也有質量。這些(高能)粒子包括α(阿爾法粒子)、β(貝塔粒子)和中子。

※輻射發射值:
在國際單位制(SI)中,衡量輻射值的基本單位是貝克(becquerel, 或Bq)。

還有一種舊的單位名稱,取用居禮夫人(MarieCurie)的姓氏Curie以紀念她,簡稱Ci。

※輻射吸收值:
當某人暴露在輻射當中,輻射能量沉積在人體組織上,在國際單位制當中的衡量單位是戈雷(gray, 簡稱Gy),傳統稱作雷得(rad),即「輻射吸收劑量」,1戈雷相當於100雷得。

※生理風險:
這是指輻射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從短暫感到噁心到罹患癌症或快速死亡。度量單位是西弗(sievert,簡稱Sv),或一般使用的毫西弗(millisievert,簡稱mSV)。

還有一個比較方便的單位雷姆(rem),1雷姆相當於1/100西弗。

輻射對人體的為害端視輻射源種類和暴露在哪一部分的人體。例如卵巢和睪丸就比皮膚對輻射敏感20倍。

照射1次胸部X光,大約是0.2毫西弗,腦部掃描,大約是50毫西弗,這樣的劑量對健康還算是微不足道。

相對而言,日本官員本週稍早說過,靠近某個受損核子反應爐附近,偵測出400毫西弗的輻射值。

嚴重的核子事故中,反應爐核心附近的輻射值可能高達數千毫西弗。

全身暴露輻射值若到達5000毫西弗,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死亡,達到6000毫西弗而未能立即治療,則會致命。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指出,單次暴露在1萬毫西弗的輻射值當中,可能在「數週內」就會死亡。

建立睡前流程 選擇床墊睡眠品質好

TVBS 更新日期:2011/03/19 00:53 楊雅欣 駱恩宏 

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比較大,因此根據統計,全台至少有700萬人缺乏健康的睡眠。

不光只是因為睡得少,而是因為睡眠品質亮紅燈,專家就建議,除了床墊要選擇具有支撐性和包覆性之外,其實寢具也很重要,另外可以建立自己的睡前流程,比方說睡前做一些緩和運動,或是聽點音樂等等,能避免外出時認床或失眠的狀況。

預防複合式災難 災難包不可少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17 14:25

強震、海嘯和核能災變,連續重創日本,同處於地震帶上的台灣民眾也十分憂心,許多專家建議民眾準備「地震包」,有備無患,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提醒民眾,以目前發生的大多是複合式災難,民眾應該準備的不是「地震包」,而是「災難包」。〔龐清廉報導〕

  面對地震等天災,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醫師指出,民眾在準備救難包時,先要區分它的用途,如果擔心的是地震後受困建築物內,只需要帶水、哨子及手電筒就夠了,水可以維生,哨子可以呼救,而燈光在夜間能引起注意,支持到獲救就可以。

  但近年來,因為地球暖化,現在的災害發生多趨向於複合式的多重災難,民眾應該準備的是可以支持全家人最少維持三天的災難包,才能等待外援進來。

  李宜恭醫師指出,災難包準備最重要的是水,一人一天大概需要三至四公升,乾糧也一定要備妥,至於,接受外界訊息的收音機、手機等,其他如手電筒、保暖的毯子,可以止痛、有腸胃藥物及包紮衛材的急救包,國外防災建議還有女性的衛生用品等等,都不可少。

  專家也建議,準備災難包時,最好是由父母帶著小孩一起動手,準備過程就是最好的防災機會教育。重要的是災難包要方便攜帶,平時應置於靠近門口附近,像是平日不用的出國登機箱就可以做為很好的災難包。

睡眠差 膽、心氣虛 需補氣加安神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8 00:3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地震造成的創傷後症候群未獲改善,一名婦人約10年來都睡不好、心悸,身體孱弱不堪,甚至懼怕出門,尋求中醫治療後1周,睡眠獲改善,健康也逐漸恢復。精神科醫師則表示,必要時須給予安眠鎮靜及抗憂鬱藥物。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陳重嘉昨(17)日表示,年約60歲的患者因1999年921大地震而誘發精神相關問題,但去年初才來到中醫門診,透露其地震後一直難入睡,懼怕出門、恍神、心悸,換言之問題困擾她至少約10年。

陳重嘉說,婦人表示當時所住樓層較高,地震時感受搖晃特別劇烈,夜半從睡夢中驚醒,當時先生又不在家,因而特別害怕。

醫師進一步表示,婦人在921地震中並無親人傷亡,仍因地震誘發精神問題,造成睡眠障礙,同時長時間未獲改善,導致虛弱;醫師解釋,久病必虛,精神、睡眠問題拖太久,身體孱弱,可以想見,中醫認為此屬膽氣虛、心氣虛。

陳重嘉說明,氣虛型的精神問題,需要補氣加上鎮靜安神,效果較能顯現,經處方人參養榮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方加減1周,並持續鼓勵患者轉移注意力後,患者睡眠已明顯改善,待睡眠改善後持續治療1至2個月,身體機能也慢慢正常化。

對於創傷後症候群主要症狀,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表示,患者對於創傷事件的影像、思考和感受常屢屢重複於腦海和惡夢中。其次,患者持續、刻意避免接觸與創傷有關的事物,且無法回憶創傷事件重要片段。再者會有「過度警覺反應」,出現自律神經功能失衡,以致無法入眠,注意力不集中和易怒,持續導致個人社交、家庭和職業功能受影響。必要時精神科醫師會給予藥物治療改善。

陳重嘉強調,除治療外,患者如能透過從事自己喜好的活動,進而轉移注意力,好轉機會較大,治療之餘醫師必須不斷鼓勵患者,有些患者可透過宗教寄託慢慢走出創傷。

郭千哲則表示,921大地震已屆12年,國內曾訪查120位罹難者家屬,發現精神疾病盛行率依序為創傷症候群(逾3成5)、重度憂鬱症、適應性疾患、酒精使用疾患等,女性明顯高於男性。相關結果亦曾發表於2003年的國際精神醫學期刊“PsychiatricServices”。

郭千哲說,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多起災難,包括印尼大海嘯、海地大地震、四川大地震、紐西蘭淺層地震,頻率相當高。這些災難影響層面相當廣,包括受災者身體及財產損傷,且在心理層面亦造成衝擊。

郭千哲強調,日本是各方面皆相當進步的國家,但此次受災仍甚為嚴重,仔細思考,或許人定勝天的哲學觀不如順天、敬天的思想。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防輻心驚驚 詢問碘片、買口罩民眾大增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7 04:21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日本核電廠危機,在台灣讓不少人緊張,想買碘片的人暴增,台北市有藥局一天接到十餘人詢問,還有日本人想買了帶回日本;不過,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在國內碘片都不能販賣,藥局私自販售恐涉及刑責。

由於詢問碘片的民眾太多,有藥局昨天急電代理業者詢問購買管道;業者透露,碘片自美國進口,國內僅開放公家單位訂貨,美方也告知,碘片會優先供應日本,雖然已接獲藥局詢問是否可以下單,但不會開放藥局訂貨。

台北市衛生局簡任技正姜郁美強調,「處方用藥」需要醫師處方箋才能購買,「指示用藥」只要藥師同意即可,碘片是指示用藥,但國內碘片是專案進口,僅限專責機關使用,衛生署未曾核准碘片製劑的許可證,因此碘片不會在一般藥局通路流通,若私自販售來路不明的碘片,販售未有許可證的藥品,形同販售偽藥,可移送法辦,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開業藥師沈采穎說,想買碘片的民眾中,有些是即將返日的日本人,有些想幫日本親友購買,但多數是台灣民眾擔心日本輻射外洩,影響台灣。開業藥師易麗珍也說,有些民眾擔心到想買碘片立刻服用,有些民眾則是買了備用。

不過,藥師都說,台灣並未實際受到影響,只能盡量安撫民眾不要緊張,簡單講解自保方法,若真的有狀況,外出戴帽子、口罩,以長袖衣物遮蔽皮膚接觸空氣,衣物避免晾在戶外。

藥師也發現,這兩天上門購買活性碳口罩的民眾明顯增加,架上十餘個口罩,賣到下午就缺貨,開業藥師徐祥玉透露,民眾認為活性碳口罩吸附異物的能力較強,因應核子輻射的落塵比較有用。不過,藥師均強調,戴口罩主要為了阻隔,口罩效果應該都一樣。

補蛀牙銀粉把牙齒變黑 齒雕無困擾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7 15:26 中時健康 陳敏/台北報導

芳齡28歲的怡君長得天生麗質,不過卻一直為了她的牙齒不夠美觀而感到苦惱,平時在人際的互動上也因此較缺乏自信心。小時候,牙醫師使用銀粉來幫她補後牙的齲齒,由於長年汞離子釋放而使得牙齒逐漸變黑,往往只要稍微開懷一笑,就會讓人誤以為是蛀牙沒補;幾個月前才做了前牙的樹脂補綴,最近突然發現補牙的邊緣開始出現變色。所以想要擁有像小S般的雪白美齒,是她多年以來追求的夢想。

每個人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曾經為牙齒的問題煩惱,而最常見的莫過於蛀牙的處理。牙醫師黃建憲指出,一般蛀牙的部位大致可區分為門齒到犬齒之間的「前牙區」,以及小臼齒跟大臼齒之間的「後牙區」。「前牙區」算是口腔的門面,因此會著重於美觀與清潔的問題,樹脂是常見的補綴材料。由於樹脂本身與牙齒的黏著力比較差,又很容易受到口腔裡口水的濕度所影響,因此在使用樹脂補牙時,存在有較高的技術敏感性問題,其中口水的隔離是關鍵。

由於蛀牙的發生不見得都出現在咬合平面上,有可能會在牙齒與牙齒之間相連接的「鄰接面」,補牙時就必須透過「成型帶」來進行鄰接面的重建。由於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縫間隙常會卡住食物的殘渣,除了透過口腔裡口水本身的自清作用外,再者就是利用牙線來幫助清除這些髒物。而有許多患者在進行樹脂補牙後,會發現使用牙線的清潔效果較以往不佳,這是因為在做樹脂補綴時,很難將「鄰接面」處理得非常平順,往往會有較凸或較凹的情況發生。

此外,樹脂補牙是利用鹵素光來加速樹脂的聚合反應,操作時不能往單一方向照射,否則樹脂會以單一光源處進行聚合收縮,而沒有照射到的部位就容易出現微滲漏的情況。雖然微滲漏用肉眼觀察不出來,但經過長期的使用,就容易出現邊緣染色的情形,更可能有二次蛀牙的危機。

大部分20歲以上的患者,在還沒有健保的時代,都有過銀粉補牙的經驗。銀粉的親水性比樹脂來得好,黏著力及咬合力都比樹脂較強,操作也比較容易。不過銀粉的缺點就是不夠美觀,因此較常使用於「後牙區」的補綴。

至於銀粉所含的汞離子成分,則一直深受各界的質疑。已有研究顯示,汞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腦部具有傷害性,更有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的形成,與銀粉的補牙呈現出正相關的影響。因此銀粉被視為具有爭議性的補綴材料,目前瑞典、日本、歐盟等國都已禁止使用銀粉來補牙。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使用樹脂與銀粉來補綴的比例約為9比1,可見已經有愈來愈多的醫師注重銀粉補牙可能帶來的後續風險性問題。

近年來,有所謂的3D齒雕技術,優點除了更加美觀之外,其密合度及咬合能力都比樹脂好許多。由於3D齒雕所使用的陶瓷是由一整塊來做切割,因此它的材料之間較不會出現小氣泡或受到口腔裡面一些水氣或濕氣的影響。

3D齒雕的進行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製造」技術(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簡稱CAD-CAM),它運用電腦來幫助設計、製造,首先會先將蛀牙處清理乾淨之後,然後使用口內的光纖攝影機,進行牙齒外形及蛀牙窩洞的形狀照相攝影,拍照後直接將檔案傳送至電腦運算,並進行切削的動作,把一小塊的陶瓷塊切削成為需要的形狀,用來修補蛀牙的部位。通常患者只需在門診稍稍等待,當醫師將電腦切削好的陶瓷塊再做些細微調整後,就可以直接黏著上去,那當天即可完成。

還有另一種做法,並不是以光纖來掃瞄,而是用類似做假牙的印模方式,做一個模型把牙齒的形狀複製出來,在口腔外面用燒瓷的方式,把蛀牙的窩洞重建回來。牙醫師黃建憲表示,由於它的做法是用瓷粉堆出牙齒形狀,再放到1200℃的爐內燒製成陶瓷的堆瓷法,因此沒有辦法在當天一次完成。

雖然補牙的技術日新月異,然而牙科醫師的責任主要是在幫助牙齒恢復健康與重建,若是在進行治療過程之後,沒有做好日常清潔保養,很容易會再面臨二次蛀牙,甚至是牙周病的問題。美國美容牙醫學會 (AACD) 會員宋志豪醫師提醒民眾,不管做何種方式的補綴,治療完之後,患者的定期回診檢查及日常清潔保養還是最重要的。因此想要擁有一口健康的美齒,還是需要靠醫生與患者一同來努力。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吃全素 應注意維他命攝取

CNA 更新日期:2011/03/17 17:22

(中央社記者徐卉、林長順台北17日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天表示,台灣素食人口眾多,不吃蛋奶的嚴格素食者,要注意攝取人體所需蛋白質,以免因缺乏維他命A,導致眼睛及黏膜組織病變。

1名56歲婦女長期吃全素,最近半年因牙齒疼痛,僅吃稀飯配醬菜、豆皮等食物,造成嚴重營養不良,右眼角膜產生大片缺損。聯醫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宜倫表示,患者就醫後3天,雙眼都受到細菌感染,視力剩不到0.01,且結膜有角質化現象。

蔡宜倫診斷患者有維他命A缺乏症,得知飲食狀況後,請營養師調配高蛋白素食餐,搭配綜合維他命。經過醫師治療,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角膜傷口已癒合,並進行移植手術改善視力。

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雅惠建議素食者,多攝取富含維他命A的蔬果,例如胡蘿蔔、深綠色蔬菜、芒果、木瓜、地瓜和玉米等,同時適量攝取脂肪,幫助維他命A吸收。1000317

防輻射 多吃鮮蔬果促代謝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7 17:01

日本核災持續擴散,由於藥局沒有碘片,而且碘片也不能亂吃,使得海帶、藻類等富含碘的食物最近熱賣,專家說,多喝水和多吃新鮮蔬果也可以幫助代謝和細胞修護,加速排除體內有害物質。

黑麻麻的海帶吃起來香Q有彈性,自從日本核災災情越來越惡化後,可以預防輻射保護甲狀腺、富含碘的海帶就在市場熱賣,海帶好吃,又可以兼顧身體健康,民眾卯起來買,市場小販說以往要賣一天的量,上午就被客人掃光光。

除了吃海帶、海藻,攝取豐富的碘,醫生還說,就算不幸被輻射感染,多喝水和多吃蔬果也有效果,水果的部分,像是番茄、芭樂和奇異果等等和綠色蔬菜,修護受損細胞效果都不錯,就算這一次日本的輻射塵不會影響台灣,民眾有吃有保佑,對健康都很有幫助。

蝦蟹魚貝每天180g 碘攝取量足夠

ETTV 更新日期:2011/03/17 11:05

日本地震引發輻射外洩危機,使得國內民眾也開始關心,碘的攝取量夠不夠!除了海帶紫菜之外,海魚、蚌殼貝類都含有碘,但要注意的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像是高麗菜花椰菜及萵苣,含有一種物質,生吃的話反而會阻礙碘的吸收。

肥美的波士頓龍蝦,放入鍋中大火快炒,加入XO醬調味,再搭配一道嫩煎北海道干貝,這兩道菜吃下來,美味破表之外,最重要的是,能補充到人體不可或缺的碘元素。 台中醫院營養師 黃紹萱:「海產類的東西,比如說蝦蟹蚌類,它的含碘量也是比較高一點的。」 營養師表示,只要是海鮮蚌殼貝類,每100公克含有50-80微克的碘,每天吃進大約180公克的海鮮,碘的攝取量絕對綽綽有餘。

想要多攝取碘的話,千萬記得,不要吃高麗菜或花椰菜,以免影響碘的吸收,營養師 李妍慧:「生吃就比較不建議,十字花科的菜,裡面有一個會拮抗碘吸收的物質。」 高麗菜、萵苣生菜及花椰菜屬於十字花科,生吃會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阻擋人體對碘的吸收,換句話說,如果吃了有蝦也有紫菜的手卷,中間夾了生菜,還是吃不到碘,其實一般食用鹽裡頭,都添加了非常微量的碘元素,不需要刻意再補充,畢竟攝取太多或太少,對人體都會造成傷害。

茶多酚助排出體外 茶葉可抗輻射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7 00:27 【台中訊】

日本強震引發核電廠災害,鄰近地區民眾憂心遭受輻射污染,中醫師呂志宏昨天表示,茶葉含有抗輻射的成分如茶多酚類化合物,有助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呂志宏表示,以中醫觀點而言,幾千年前「神農嚐百草,日中72毒,飲茶而解」,因此茶是非常好的保健飲品。而茶葉抗輻射的有效成分,有茶多酚類化合物、脂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

呂志宏指出,茶多酚是茶葉具有抗輻射作用的主體物質,可吸收90%的放射性同位素,並且是在其到達骨髓之前就被排除體外,有助於有機體大量吸收維生素C,減低甲狀腺機能的亢進,改善造血功能,增強微血管壁的韌性,這些作用對防治放射性損傷都是很重要的。

在台灣推動有機茶多年的聖輪法師也說,民眾如果擔心受到輻射影響,平日可多喝茶,尤其是喝有機茶,保健功效更顯著,同時不必擔心有農藥殘留的副作用。

聖輪法師還指出,目前大家談論的碘片,功效是在於讓甲狀腺充滿碘,以防止放射性物質進入造成傷害;飲茶則能加速放射性物質的代謝,不被人體吸收,有更全面性的防護功能。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最近媒體持續報導日本輻射塵外洩事件,有些人因為過於擔心輻射塵危害以致引起心慌、失眠。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引起心慌、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是因為心血虛、心力不足以致於心悸怔仲、心慌慌及失眠多夢的人,可料理食用鯛魚藥膳湯,能養心血,益心氣,甚至用來補虛保健。

透過藥膳調理,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林高士醫師指出,鯛魚藥膳湯需準備鯛魚片2片、豬大骨半斤,以及丹參2錢、石柱參3錢、五味子1錢、麥冬2錢、紅棗5粒等中藥材,至於生薑、鹽巴、蔥花、米酒等調味料以個人口味為主,適量使用。

做法:先將豬大骨洗淨燙過,然後和麥冬、石柱參、五味子、丹參等中藥材一起放入鍋子內,加5碗水,等燒開後轉小火熬約40分鐘後過濾取湯汁備用;將鯛魚片洗乾淨後切成小條狀,再放入鍋子內,接著倒入湯汁,加適量的水、生薑片、紅棗,最後放到瓦斯爐上煮熟,等熟了去泡沫加適量鹽巴、蔥花及米酒即可。

護眼多吃鮪魚 助長者防視力流失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6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多吃鮪魚護視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布里根婦女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常吃鮪魚三明治可以幫年長者預防視力衰退。

美國研究顯示,規律食用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包括罐裝鮪魚等,有助降低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風險,降低幅度達42%,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嚴重時,甚至會致盲。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50歲以上失去視力病因中,以黃斑部病變最常見。

這項研究有38000位女性參與,開始時她們都沒有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美國布里根婦女醫院、哈佛醫學院研究團隊紀錄她們的飲食習慣,包括Omega-3、Omega-6脂肪酸攝取量等,並追蹤其眼睛健康狀態達10年。在研究期間,共有235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研究發現,與食用最少魚油的人相比,食用最多者病變機率減少38%;1周食用1份以上魚類食品,罹病風險比1個月吃1份者下降42%。

研究首席作者威廉‧克里森博士(WilliamChristen)表示,從數據看,規律吃罐頭鮪魚、肉呈深色的魚,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最低。雖然罐頭中鮪魚含量不像新鮮鮪魚那麼多,但罐頭較易取得。這項研究將發表於6月號「眼科檔案」期刊。

想讓腦袋開竅 多吃蛋黃、豆腐、堅果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5 14:53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孩子參加大考,家長能幫的忙不多,不過,營養師提醒,家長可以從旁協助,讓小孩多吃一些補腦的食物,例如堅果、雞肉、糙米、小麥胚芽等富含維生素B群等食物,提高記憶力,讓腦袋清醒。

「考前最後衝刺的階段,補腦大有必要!」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營養課營養師楊亦而認為,在均衡飲食的架構之下,補腦的食物才能夠吸收達到最大的效果。所謂均衡飲食是指是六大類食物俱全,包括每天3-6碗五穀根莖類、4份蛋豆魚肉類、1-2杯奶類、2份水果、2碗蔬菜類以及2-3湯匙油脂類。

至於補腦部分,楊亦而指出,和人體記憶、思考、認知功能等密切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乙醯膽鹼、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物質。

科學家發現,製造大部份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幾乎都來自於飲食。只要吃過飯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就會增加。楊亦而強調,吃對食物,就能讓神經傳導物質發揮最大功效。

讓大腦開竅的食物包括,滋養神經傳導物質的維生素B群,包括乳製品、堅果、雞肉、糙米、小麥胚芽等,還有含維生素C的蔬果。改善記憶力的食物則有富含膽鹼食物有蛋黃、豆腐等含卵磷脂食物。另外,讓腦袋清醒的食物則有酪胺酸含量豐富的為家禽、海產、大豆及乳製品等高蛋白質的食物。酪胺酸可以幫助製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保持頭腦的清醒。

楊亦而提醒,除了加強補腦食物之外,還得避免會損害神經的食物。吃太多的甜食、咖啡、油炸食物及高糖、高鹽等重口味食物,反而影響記憶力,楊亦而指出,補腦飲食的主要關鍵,就是均衡飲食,搭配豐盛的早餐,以及足夠的醣類,多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此一來,才能讓大腦正常的運作以及活化腦力。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腕隧道症候群 雙手麻麻的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5 04:11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新竹地區一名50歲婦人2星期來雙手麻,半夜常麻到醒過來,騎機車時也會。經檢查雙手力氣正常,除了小指,其他四指都有麻木感,才知經營早餐店的她,手兩側的正中神經有被壓迫現象,符合「腕隧道症候群」特徵,經過適當的休息及復健、藥物的治療後,手麻漸漸改善。

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醫師周秉箴說,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首重休息,沒有適當的休息很難痊癒。腕部使用護木避免手腕過度彎曲可以減輕手麻的症狀。藥物方面,手腕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是口服類固醇都有療效,如果藥物及復健治療都無效,或是拇指肌肉萎縮就需要考慮手術。

哪些原因會造成手麻?包括腕隧道症候群,是最常見的原因,通常跟重複性的動作或是搬重物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適當的休息十分重要。糖尿病神經病變也會影響,糖尿病如果血糖沒控制好,時間久了會產生末梢神經病變。此外頸椎神經壓迫,會伴隨頸部痠痛或是手無力的現象,改變頸部的姿勢可能會引起手麻。

另外,酒精性神經病變酗酒患者也常見到,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會造成神經病變。中風則通常是單側手腳麻,很少雙側,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壓迫神經也會發生。

預防酷夏防曬乳 防護力升級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5 02:50 郭家崴、江佩君/台北報導

紫外線是肌膚老化的關鍵,加上近年來全球反聖嬰現象導致M型極端氣候,冷冽寒冬後極可能就是猛烈酷夏,因此,今年防曬新品也主打高規格防禦,UV防護力再創新高。

■針對亞洲氣候 BB霜不厚重
迪奧雪晶靈極淨透白UV防護BB霜,含獨家新世代色彩修正粒子,期許追求不厚重、泛白,建議使用後薄刷粉餅或蜜粉,達到裸妝感;雅詩蘭黛的晶燦光極致亮透完美潤色隔離霜,針對亞洲氣候和肌膚設計,含滲透因子、完美光珠科技,建議妝前上粉底前使用。

資生堂東京櫃的安耐曬在質地上全面升級,無須使用特殊洗劑,以精華液為基底,特色為易洗淨、防水、不沾附衣物,含防水覆膜微細二氧化鈦、龍膽花萃取精華等成分,粉紫美白防曬露是今年推出的新品,加入美白成分傳明酸,臉部和身體皆可使用。

■用iPhone掌握紫外線指數
理膚寶水推出全新安得利全護極效防曬乳SPF50+/PPD42,一般來說,消費者所熟知的PA為日規,PPD即歐盟規定,理膚寶水指出,PPD42的防護力等同5.3倍PA+ + +的防護效果,是目前台灣防曬商品最高UVA防禦規格。同時具有UVA、UVB紫外線雙重防護,防水、防汗外,添加不刺激眼睛配方,不含香精及類防腐劑,適用男女幼童及敏感性肌膚。為了讓消費者更加掌握每日UV指數,理膚寶水紫外線觀測站除了網站上線外,也同步推出iPhone版。

另外,防曬品最惱人的就是黏膩、造成肌膚負擔等缺點,專科首度推出的防曬專科礦泉水感防曬乳中,添加來自富士山麓的天然礦泉水及嬰兒爽身粉,讓肌膚清新乾爽沒負擔,不含礦物油、香料、色素,並運用易洗淨配方,使用後不需使用防曬專用卸妝品,只要用肥皂即可卸除。並針對不同使用需求,推出SPF27 PA+ +日常型及SPF50 PA+ + +戶外型兩款防曬乳,4月上市。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5歲以下幼童蛀牙率高!養成正確潔牙習慣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4 12:55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怕看牙醫,不過,國健局調查發現,國內5歲以下幼童的蛀牙率偏高,與世界衛生組織2顆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提醒家長,善用政府給予幼童的口腔健康福利,並讓小孩養成正確潔牙習慣。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婦幼及生育保健組指出,以往我國幼童蛀牙率偏高,民國80年衛生署投入大量經費,當年台灣12歲兒童的平均蛀牙顆數為4.95顆。91年衛生署全面推動含氟漱口水,平均蛀牙顆數為3.31顆,到了95年,12歲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2.58顆。

儘管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12歲兒童蛀牙指數下降,但5歲以下幼童蛀牙率仍偏高。主要原因在於家長對於乳牙的錯誤認知。以為乳牙遲早會掉,所以不必治療。

事實上,乳牙兼具咀嚼、發音及美觀功能,乳牙的健康會影響恆牙的發育。由於小孩口腔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故需要父母協助潔牙,家長務必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口腔清潔習慣。

國民健康局表示,預防蛀牙的方法,包括適量使用氟化物,包括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定期口腔檢查、正確的潔牙,每餐餐後潔牙、6歲以下兒童因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睡前應由父母協助完成刷牙。

另外,培養小朋友良好飲食習慣,不要吃黏甜易蛀牙的零食,以及含糖飲料,再者用餐時間不宜過久,不要邊吃飯,一邊玩耍。

為降低台灣兒童蛀牙率,衛生署目前提供5歲以下兒童每半年一次牙齒塗氟、口腔檢查及衛生教育,全面推動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計畫,在校每週用含氟水漱口一次,以預防蛀牙。

另外,提供山地鄉國小一、二年級及非山地鄉國小低收入戶一年級學童臼齒窩溝封劑服務,以預防臼齒蛀牙。結合教育部共同推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例如在幼托園所、國中小學餐後潔牙。

中耳炎多因感冒併發病程進入慢性影響聽覺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4 10:27 【記者鍾佩芳、王柏楊/台北報導】

正常來說,6歲以下兒童通常會罹患1~3次的中耳炎,台大醫院耳鼻喉科兼任醫師詹益智表示,小朋友在感冒時容易併發中耳炎,進而影響聽力,若小朋友出現發燒、拉耳朵、哭鬧、焦躁不安等情形時,則需到醫院做近一步檢查。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所造成。大人罹患中耳炎時,會出現耳鳴、耳悶、頭暈等症狀,但仍要小心注意是否為鼻咽長腫瘤;小孩則會出現發燒、哭鬧、焦躁不安、拉耳朵等情形。

急性中耳炎是因為鼻腔或咽喉的細菌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的感染;大部份是因為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等引起。詹醫師表示,急性中耳炎患者有80%在2周內會產生積液型中耳炎,而有40%的人會在四周後出現積液型中耳炎,有20%的人則在8週後產生,有10%的人則在12周後才產生。

中耳積膿超過12周以上,才建議將膿液抽出;但若患者覺得中耳積膿極為不舒服時,也可隨時抽出。詹醫師表示,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原則上會給予感冒藥、抗生素、消炎藥等。

慢性中耳炎則會出現流湯、流水、流膿等症狀,詹醫師表示,慢性中耳炎患者其聽力會變得很不好,若該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則需做耳膜修補手術,又稱鼓室成型術。

此外,有些人則會在飛機下降時,因中耳氣壓無法調整,會出現耳朵痛的情況,這又稱氣壓性中耳炎,通常會給予止痛藥、耳咽管擴張劑等讓症狀緩解。

雙和醫院耳鼻喉科詹維軒醫師表示,嬰幼兒較易發生中耳炎,主要是因幼兒之耳咽管較為直且短,其開口呈現開放狀而易受壓迫。而幼兒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臥著,使呈水平的耳咽管排流分泌液不易,但隨年齡增加耳咽管逐漸變長窄,故發生中耳炎機率亦隨之逐漸地減低。

詹維軒提醒,洗澡或游泳時防止耳朵進水,進水時可用棉棒清潔,但不可過深;保持居家空間的氣流通暢,家中有人抽煙、擦油漆或點香時,應使空氣完全麍通以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發炎。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憂鬱症增加腎衰竭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4 10:2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憂鬱症會增加腎衰竭風險!兩種疾病常同時並存,憂鬱症患的腎臟病很容易急速惡化,甚至演變為腎衰竭。

這項發表於「美國腎臟病醫學會臨床期刊」(CJASN)的研究首席作者威倫‧卡普醫師(WillemKop)和研究團隊分析5785人健康狀況,追蹤達10年,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特別容易出現腎臟病,憂鬱症狀加劇很可能也會讓腎臟疾病惡化,也許是因為兩種疾病有些醫療因素重疊。憂鬱越嚴重也易有糖尿、心臟病等。

研究人員解釋,憂鬱症患者或許因延遲就醫,或疏於和醫師溝通等因素,而導致腎疾惡化,也可能是因為一些生理因素,如免疫、神經系統變化,引起憂鬱症、腎臟疾病兩病共存。

擺脫過敏體質 先把腸道養好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4 12:54 中時健康 王雪華/台北報導

天氣一變化,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咳嗽或喘鳴,要不就容易皮膚癢、皮膚紅腫,東抓西抓全身抓個不停,過敏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病,但發作起來卻著實要人命,過敏體質到底吃什麼會好?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的簡單。中醫師表示,只要把腸道養好,多吃蔬菜、榖類、纖維等非精緻化的粗食,幫助人體排泄、血液循環通暢了,自然沒有過敏困擾。擺脫過敏不用額外的營養補給品,中醫師李深浦以多年的經驗分享,從日常飲食習慣下手,養好腸道,擺脫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等過敏症,其實很簡單。

在中醫理論當中,胃屬於「足陽明經」、小腸屬於「手太陽經」、大腸屬於「手陽明經」,三者都是陽性的器官,是推動身體運作的來源,又是最深層、第一個接觸到營養跟食物的器官,所以來自胃腸的能量很大,好比是推動全身的中樞,身體能量的供應中心。若再進一步細分,胃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卡,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殺菌,去除食物中的異質;食物緊接著進入腸道,也就是人體發酵、分解食物的主戰場。

中醫認為,小腸扮演吸收營養的角色,屬於營養分的「營氣」,與血液互為表裡,彼此關連,而大腸則扮演保護者的角色,屬於營養分「衛氣」,營氣行走於血液當中、衛氣行走於血管外面;簡單來說,大腸的衛氣就是一股保護在外,富有彈性、耐打、耐撞的能量。食物進入人體,當小腸把營養份吸收完畢之後,李深浦說,下一步就慢慢在大腸裡變成熱量,轉化成衛氣,人體的血管、血液循環跟內臟、各身體組織都需要有充足的衛氣來保護,否則一旦遭受外力撞擊,血管就容易破裂,或比較容易傷及內部臟器。

偏偏現代人講求吃的精緻化,攝取過少的蔬菜、粗食、榖類及纖維,糟粕不足,無法提供大腸營造良好的腸道環境,產生足夠的衛氣,便秘、肥胖甚至血濁等問題隨之而生,更容易引發過敏症狀。

中醫極度重視腸道裡的營氣跟衛氣要絕對調和,營養若過剩、衛氣若不足,人就容易肥胖,尤其大腸所產生的水蒸氣無法滲透到血液去平衡血液濃度,血液就會混濁,如同中醫常說的氣行則血行,當行走在血管外面的衛氣不足,便無法順利推動身體的動能,血液循環停滯,自然百病叢生。

大腸健康的人就沒有過敏症,李深浦提醒,人體的胃腸跟益菌是共生體,一定要去養腸道,調整氣化,想要有個健康的胃腸環境,飲食就要稍稍用心控制,多吃蔬菜、粗食、榖類、纖維,同時少用制酸劑等會破壞胃腸自然平衡的藥物,持之以恆,不但胃脹、胃悶等症狀會消失,連過敏症狀也能明顯改善。

半數糖尿病患 心臟病發無前兆

CNA 更新日期:2011/03/13 17:48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13日電)香港今天公布一項研究,59%糖尿病患在急性心臟病發病前並沒有病徵,等到病發時,心血管栓塞已很嚴重。

香港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研究540名去年在瑪嘉烈醫院進行心臟搭橋手術的病人,結果發現,約1/3的病人患有糖尿病,其中59%在急性心臟病發前沒有心絞痛,73%病人有2至3條冠狀動脈栓塞,比正常人高出12%。

  研究還發現,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紅素越高,罹患心血管栓塞的機會越高。

  公立醫院心臟醫生協會會董徐炳添表示,糖尿病患的神經感覺比正常人遲緩,在心臟病發病時未能感受心絞痛及其他病徵,至病發時心血管栓塞已很嚴重。

  協會建議糖尿病人除控制血糖外,也要多做運動,注意飲食以及定期身體檢查。1000313

多吃海帶含碘片抗輻射 專家:照日常作息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13 14:35

擔心受日本輻射塵影響,能抗輻射的海帶,變得搶手,甚至還有人打算口服碘片。輻射防護專家認為,事實上日本輻射塵根本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民眾只要按照日常作息,吃太多含碘食物,對於甲狀腺機能也會有顧慮。(戴瑞芬報導)

傳出日本輻射塵會襲台,網友們奔相走告要多吃海帶抗輻射,不過輻射防護專家不建議,原能會輻射防護處科長王重德說,日本輻射塵對台灣不會有影響,根本無需發放核災保命用的碘片

『所以說對台灣不會有影響,所以說目前暫時沒有考慮對台灣民眾建議服用碘片。』

海帶能抗輻射,是因為海帶多糖能抑制免疫細胞凋亡,而具有抗輻射作用,但是甲狀腺機能及病患者,更需注意不能攝取過多含碘食物,因此專家建議只要按照日常作息生活就好

『就是照日常飲食去服用,這邊也不建議吃太多含碘的食物,因為有些人可能會對於有甲狀腺方面的疾病,所以也不建議這樣服用,所以說我們還是強調居民可以按照日常生活作息。』

專家強調,民眾不要過度擔心,在安全監測防護下,可以正常過生活。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選對低熱量食物 吃得飽飽不復胖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3 04:11 文/李祥和

食物的卡路里份量比身體的代謝量高,引起能量排除與消耗不足,堆積脂肪導致肥胖,設法以正確的飲食選擇,將對於體重控制大有幫助。

◎體重控制時,可以選擇的食物:

●燕麥粥
燕麥粥的使用良機是在起床後的第一個小時用餐,解除前一晚的沉睡與空腹低代謝狀態,是早餐

幫助喚醒代謝的方式。此時並不宜吃高脂、高熱量且不好消化的食物。
早晨吃燕麥粥,用燕麥當第一餐的主角,可有三大益處:富含纖維、足夠的水與輕食好消化,也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切莫使用加糖的燕麥,不妨添加肉桂或肉荳蔻增加風味,避免糖份的高熱量。

●高纖蔬菜
適合使用在每一餐,蔬菜的纖維可以提供低熱量、高水分與一陣子的飽足感,種類繁多而可變化,包括菇類、葉菜類、筍類、瓜類等,是比較不擔心食品份量的食物,尤其適合容易餓與食量大的人,以度過難熬的飢餓感。

●去皮雞肉
這是聰明的選擇,因為白肉成份脂肪比四腳動物的紅肉少,而蛋白質可以讓你飽足時間更長,在消化中,可消耗更多的熱量,份量上限在每日兩巴掌左右即可。

●雞蛋
熱量僅有75卡,卻有7克優質蛋白,和多種重要的營養素。只是要注意蛋黃的高膽固醇,不過,只要限制每星期吃全蛋的總數量就好。

●魚
魚更是相當好的低脂蛋白質來源,特點為好吸收率(高達87%至98%)與健康的脂肪ω-3脂肪酸(EPA與DHA)。也有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鈣、碘、鎂、鐵等),是體重控制時期的晚餐首選。

●豆漿
提供多種加值營養,其中含有植物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大豆卵磷脂、大豆異黃酮、皂素、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鐵、鈣),尤其不含膽固醇、不含易腹瀉的乳糖,也屬於低血糖指數食品。早上一杯豆漿配全麥麵包主食,就是一份方便的好早餐。

一般民眾常認為,幫助控制體重的食物並不美味,而且減肥與加強代謝的過程很辛苦、很餓,或以為減肥餐幾乎是吃素嚼草,減肥運動一定得花費許多時間,搞得滿身大汗。

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有選對食物的小技巧,每天吃得飽,但熱量不會堆積,不會餓到發暈,而使代謝停滯,也不會吃得滿心懊惱,再搭配每天規律的快走與小步蹲跳來促進代謝,將可成功預防復胖。

研究:婦女一天一杯咖啡 可降低中風機率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11 12:05

瑞典一項研究顯示,婦女一天喝一杯咖啡,可降低百分之22到25的中風機率。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琳斯卡醫學院」針對三萬四千多名、年齡在49歲到83歲的婦女,進行了十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千六百多名中風患者當中,有200多人都不喝咖啡或一天喝不到一杯咖啡。研究人員隨後進一步調整,排除可能影響中風的因素,其中包括抽煙、高血壓、及糖尿病,結果還是沒有太大改變,那些喝每天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仍舊比那些不喝咖啡的人低。

不過,美國一名心臟科醫生說,瑞典這項研究並未證明咖啡會降低中風機率,只是說明,喝咖啡的人中風機率比較低。

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了解為何喝咖啡會降地中風機率。

研究員也強調,要降低中風機率的不二法門不外乎是,不抽煙、定期量血壓,維持健康的生活及標準體重。

茹素多蔬果 腸癌友打敗病魔

CNA 更新日期:2011/03/12 16:17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2日電)54歲楊先生6年多前罹患大腸癌,在醫師建議下化療、吃素,讓他成功抗癌。醫師表示,大腸癌與現代人吃過多動物脂肪有關,多蔬果、少吃肉、定期篩檢,以預防腸癌。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今天舉辦成立大會,除邀請病友分享抗癌歷程,5年前曾罹患大腸癌的藝人楊烈也擔任宣導大使,現場獻唱「如果能夠」,呼籲病友互相鼓勵支持,不被病魔打敗。

楊先生6年多前檢查出罹患大腸癌末期,且有肝轉移,當時醫師曾說,僅剩1年多生命。楊先生說,自己曾有自殺念頭,還好平常擔任義消工作,常接觸民眾鬧自殺等場面,讓他想到自己應該要更堅強、繼續抗癌。

楊先生說,後來接受手術及100多次化療,並在醫師建議下開始吃素,身體漸漸好轉。他說,原本每天要吃6餐,且每餐都要有肉,甚至還能吃下1整隻雞;現在只吃簡單的蔬果、堅果類,調整飲食習慣,再加上化療後仍繼續擔任義消,生活有目標,心情放鬆,都是他成功抗癌的重要因素。

楊先生說,當他知道自己罹癌時,醫師也曾轉介病友讓他認識,透過彼此鼓勵,努力抗癌。現在腸癌病友協會成立,希望藉此分享更多專業訊息,協助病友抗癌。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環境受到汙染後,動物吃了環境中的汙染物質,像是戴奧辛等致癌物,會儲存在動物脂肪中,若人們又吃了可能受汙染的動物,很容易引發疾病。

王輝明說,自己吃素21年,也告訴病友盡量吃素,尤其紅肉中的左旋苯丙胺基酸、肌胺基酸,經過燒烤烹調後,會產生異環胺致癌物,建議盡量少吃、或是避免燒烤烹調。

另外,王輝明說,大腸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提醒喜愛吃肉、家族遺傳等高危險群民眾,一定要定期篩檢,未來也希望推動篩檢車、透過自動販賣機販賣糞便潛血篩檢工具,提升民眾篩檢率。他也呼籲民眾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排便出血,一定要趕緊就醫。1000312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樂觀看待用藥 有助提高療效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2 04:11 文/柯俊銘

每當生病看完醫師,許多人都會領藥回家,但服藥後,是否真能緩解不適?除了藥物本身的類型、劑量外,病患對於藥物的看法也會影響藥效。

德國漢堡大學附設醫學中心的Ulrike Bingel醫師和英國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專家合作,針對22名健康的民眾進行實驗,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2月的「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以某種儀器散出的熱刺激每位參加研究者的腿部,藉以引發疼痛,並請他們依主觀感受填寫疼痛量表,總分則代表當下的疼痛程度。

接著所有人接受靜脈注射止痛劑,並在「未告知開始給藥」、「告知已開始給藥」、「告知已停止給藥,且可能會覺得疼痛」等3種狀態下,重複填寫疼痛量表。

參與者的腦部在研究過程中,都接受核磁共振(MRI)的掃描,且止痛劑的注射始終都沒有停止,只是指令不同。

數據顯示,在「未告知開始給藥」,也就是對治療毫不知情的狀態下,個案的疼痛量表總分從原先平均的66分降至55分;當告知「已開始給藥」時,總分又繼續降低至39分;最後告知「已停止給藥,且可能會覺得疼痛」時,分數卻誇張地攀升到64分。由此可見,個案對於止痛劑的預期,確實會左右疼痛強度。

另外,從腦部造影中也發現,當個案預期會痛時,「和情緒調節及焦慮反應有關區域」的神經活動明顯增加;當預期疼痛緩解時,就換成「和理性認知、酬賞預期、肢體動作、平衡有關」的神經活動增加。

研究者表示,過去探討「安慰劑效應」的文獻很有限,而這項研究的結果不僅提供生物上的證據,確認正向期待可以強化療效外,更重要的是負向期待造成的反效果實不容小覷。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糖尿病及早治療 「餘蔭效應」減惡化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2 03:17 邱俐穎/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約有二.五萬人發生高血糖,但國內第二型糖尿病患卻只有三成二血糖控制得宜;醫師指出,糖尿病患提早治療,身體會發揮所謂的「餘蔭效應」,也就是飲食控制、藥物治療等效果會持續影響身體,降低心血管等發生機率,所以提醒高血糖、糖尿病患別鐵齒,盡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病程惡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民眾多數以為高血糖、糖尿病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病,但其實四十到五十九歲才是高血糖增加最快的族群。

國內四成四糖尿病患會併發慢性腎臟病,更有四分之三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而高血糖者發生中風、心臟病、腎臟病風險也較一般人高出一到三倍,但國內調查卻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有七成糖化血色素控制不佳,膽固醇、血壓、糖化血色素皆達標準者也僅有四.一%。

來台參與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研討會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丹尼爾.卓拉克(Daniel J. Drucker)指出,根據英國(UKPDS)的糖尿病患大型追蹤研究,發現及早控制血糖的病患,會產生「餘蔭效應」,多年後身體會對治療產生「代謝記憶」,也就是當年治療的成果會持續影響身體。

根據研究,糖化血色素每減少一%,十年內中風的危險性可以減少十二%,心肌梗塞降低十四%,小血管病變及截肢比例也能減少四成左右,減少併發症風險。

卓拉克提醒,糖尿病病程是持續進展的過程,即使一開始病人自覺控制良好,但仍可能會持續惡化,用藥量逐漸增加,病情卻愈來愈難以控制,所以建議有高血糖問題的病患應即早改變生活型態,配合醫囑積極治療。

eye它 就好好保護它 給眼睛一個健康安全環境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2 04:11 文/陳品芳

凌晨3點,工人阿吉(化名)捂著雙眼被送入急診室:「下午做完電焊,沒想到睡到一半,眼睛像被火燒到一樣!」

●紫外線傷害
像阿吉這樣的病例正是眼科急診常見的「電焊眼」(photophthalmia),雖當下未有不適,但經過8-10小時後,角膜表皮細胞受損、脫落,造成嚴重角膜糜爛,因而疼痛不止。

此外,進行特殊射線實驗(例如紫外線觀察螢光反應)、海上活動、雪上運動時,若未全程進行防護措施,亦會形成同樣傷害。

戶外型工作者(農作、職業駕駛),宜配戴大帽沿帽子、斗笠,或太陽眼鏡,可有效減少長期陽光中的UVA/UVB接觸量,延緩或降低白內障及黃斑病變的機率。

●清潔劑傷害
化學藥劑可在接觸面造成組織毀壞,更可能會滲入眼內因而續發青光眼、白內障,甚至讓視網膜受傷,造成無法挽救的視力喪失。

使用不熟悉的清潔原料時,應請教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並詳讀說明書,以避免傷害發生。

在固定工作地點應備有合格洗眼設備,並預知操作方式;外勤服務工作最好在工作包裡,置入數瓶20ml裝生理食鹽水,以備不時之需。

●眼部異物
車工、木工、電焊等飛出高速碎屑可能擊傷眼睛,輕則造成角膜表皮擦傷,重則嵌入眼球結構,甚至穿入眼內,造成視網膜神經損傷。

若工作中,眼睛突然疼痛不堪,切忌揉眼按壓,宜於眼周,以手帕或紙巾墊高一圈,防止患者觸摸傷眼。

騎機車時,若發現異物進入眼睛,應停車後,輕閉雙眼,待淚水反射性流出,切勿揉眼,以免造成角膜二次傷害。

若發生以上情形時,都應儘速尋求眼科醫師診查,找出異物,並適當治療。

●室內工作環境常見的困擾
室內空調會降低工作環境的空氣濕度,並加重乾眼症或慢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的眼部不適症狀,此時不宜繼續配戴隱形眼鏡,應改戴眼鏡;經醫師診視後,可使用不同保濕性的人工淚液,以改善病症。

「老花眼」的民眾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可能讓聚焦力疲乏,而眼花、腦昏,這時可考慮驗配工作型的眼鏡,讓眼睛在舒適的狀況下運作。

眼睛是極為精細敏感的器官,若缺乏安全的環境或良好的使用習慣,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因此應多加呵護眼睛,給它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均衡減重餐 也能色香味俱全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2 04:11 文/紀素月

許多人有感於年節飲食無度、肥肉上身,紛紛到醫院減重門診報到,少吃、多運動雖是減重鐵律,但民眾最困擾的就是市售減肥餐太重複、單調,讓人「吃不下去」。

成年人每天少吃500卡、慢跑1小時,一週可瘦0.5至1公斤,但減重餐太單調,讓人食不下嚥,減重計畫因而破功;如何少吃500卡,還能兼顧六大營養素的攝取?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協助了。

坊間減重餐、食譜琳琅滿目,到底哪一種才有效?有人說,澱粉不能吃,有人說只能吃肉,也有人說只吃水果,減重菜單五花八門,其實減重可以什麼都吃,吃單一食物反而容易半途而廢。

在營養諮詢門診,可為減重者設計主食類、奶類、蔬菜、水果、油脂、蛋、豆、魚、肉類都均衡的菜單,患者吃得津津有味,健康減重計畫更容易實行。

希望健康減重,減重餐又不要太難吃,可以善用食物「顏色密碼」,即增加五顏六色天然食材和植物化學成分,例如番茄、花椰菜、木耳、胡蘿蔔及鮭魚等食材,不僅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也能提升人體免疫力,再掌握少油、少膽固醇、少鹽、少調味、多纖維的「四少一多」原則來料理,善用食物天然風味,減重餐也能色彩繽紛,秀色可餐。

「減重嘸撇步,少吃、多動加恆心」,成人每天進食少500卡,再加上慢跑或游泳、有氧運動消耗500卡,一週就能輕鬆減重0.5至1公斤了,減重並不困難,難在維持、不復胖,如果選對食物,較能持之以恆。

減重好處多,降低過重體重可減少糖尿病、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甚至罹癌率。

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到本院網站下載,網址為:http://www.show.org.tw/headline_detail.asp?no=3178;也可向醫院服務台免費索取;此一星期減重食譜,每天約1400卡熱量,六大類營養素俱全,天天菜色不同,光是主食就有白飯、地瓜飯、糙米飯、五穀飯輪替,甚至麻油麵線、義大利麵均可變換;配菜、水果也可天天變化,不必再怕減重餐單調、難入口。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肚子餓、腿抖、昏倒 胰島素瘤作怪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11 04:11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

一名婦人一年來只要肚子餓就出現雙腿發抖,甚至要昏倒的情況,經檢驗後發現罹患胰島素瘤,因持續分泌胰島素,造成婦人時常血糖過低,經手術切除腫瘤後,婦人已痊癒出院。

台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曾立年指出,胰島素瘤的發生率是25萬分之1,多數屬於良性。

這名40歲的女性上班族剛開始發病時,常感覺肚子餓,腿也會發抖,但沒多久時間就好了,因此她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除了肚餓、腿抖外,她三不五時會出現「失神」狀態,約10分鐘後才回神,可是不記得上一秒鐘發生什麼事。

原本婦人擔心自己是不是腦中「長東西」,到神經內科門診就診,接受包括腦波、腦部核磁共振、頸動脈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後,都正常,只有在血液生化檢查時發現,空腹血糖值偏低,隔天再重驗,仍偏低,才會診新陳代謝科。

醫師安排她接受72小時空腹試驗,發現她有血糖值異常偏低情況,再安排做胰臟電腦斷層及血管攝影後,在婦人的胰臟裡發現一個2公分大的腫瘤,確定是胰島素瘤。

曾立年說,胰島素瘤雖與胰臟癌一樣,都是長在胰臟的腫瘤,但兩者的細胞不同,胰島素瘤是會持續分泌胰島素,有9成屬良性;胰臟癌是腸胃道腫瘤的一種,會造成組織破壞;至於糖尿病則是胰島素分泌不佳造成高血糖。

曾立年說,胰島素瘤發生率約為25萬分之1,臨床症狀因人而異,但是主要的檢測方式是測血糖值,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約可達8至9成。

杏仁入藥用途多 驅痰止喘、瀉肺潤腸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0 00:3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杏仁不但是食物,也可以入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廖桂聲表示,杏在生活當中,民眾最熟知的就是杏仁,像是用在麵包或點心上的杏仁片,或是用來調味、沖泡飲用的杏仁粉,而中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杏仁既是食物同時也能當作藥物使用,例如苦杏仁入藥,能祛痰止喘,瀉肺潤腸。

廖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杏仁性味苦、溫,又可分為甜杏仁和苦杏仁,甜味的杏仁較大,偏於滋養用途,苦味的杏仁較小,常用來止咳平喘。

中醫處方麻杏甘石湯能辛涼宣泄,清肺平喘,方中杏仁、麻黃、炙甘草、薏苡仁有去風溼,發汗解表的作用;桑菊飲也含有杏仁,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許多中醫方劑都含有杏仁,其醫療用途相當廣泛。

除了杏仁外,杏花也能當作藥材來使用,中醫認為,杏花性味苦、溫,無毒,有補血、美容作用,可同梨花、桃花、李花、木瓜花等一起研磨成細末,然後用水調配敷在臉上,對改善膚色有幫助。

菇類普林含量 比動物內臟還高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10 02:54 張翠芬/台北報導

尿酸偏高的病人須攝取低普林食物,以免痛風發作,一項針對菇類、豆類、蔬菜所做的普林含量調查發現,近年被視為養生聖品的各種菇類,特別是珊瑚菇、秀珍菇,普林含量比動物內臟還高,尿酸偏高的人應減量攝取。尤其是痛風發作時,應避免吃養生菇的高湯,以免雪上加霜。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二○%的人尿酸太高,攝取過多高普林食物,會增加尿酸數值,誘發痛風發作。中國醫藥大學副院長楊玲玲教授的團隊分析國內常見菇類、穀類、蔬果等食物普林含量,發現和國人過去的認知有相當差異。

根據食物普林含量分類,每一百公克食材中,普林含量廿五毫克以下,屬低普林食物,廿五至一百五十毫克屬中普林食物,超過一百五十至一千毫克屬高普林食物,魚皮、小魚乾都是普林含量破千的痛風禁忌食物。

近年被視為養生聖品的菇類,普林含量都在二百以上,不遜於動物內臟。其中珊瑚菇高居榜首,每百公克逼近九百毫克,其次是秀珍菇破七百,草菇、柳松菇、寒松菇含量都破五百,民眾常吃的香菇、杏鮑菇含量達三百,金針菇也有二百五十。

豆類也被列為痛風禁忌,最高的是黑豆、黃豆,普林含量約一百四十,算是中普林食物。穀物中小米、薏仁是低普林食物,蔬菜類白鳳豆、青花菜普林稍高,約五十左右。大家以為普林很高的蘆荀,其實含量不高,每百公克僅廿,和苦瓜、絲瓜相當,冬瓜、南瓜、牛蒡、馬鈴薯也都是低普林食物。  北醫營養部主任蘇秀悅說,高尿酸是痛風的前兆,過去醫界認為,高普林食物會增加痛風發作機率,很多食物如豆類、蘆筍、香菇等都被列為禁忌。近年研究發現,植物性高普林影響尿酸值有限,但痛風發作時最好還是忌口。

抑制膽固醇 可降感染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10 00:37 【中央社倫敦八日路透電】

英國科學家今天表示,降低體內膽固醇含量,可增進人體免疫能力,以對抗感染。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ofEdinburgh)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發現,免疫系統運作和膽固醇含量有直接關聯。

愛丁堡大學的蓋薩爾(PeterGhazal)表示:「我們已發現,感染時會刺激分泌的一種關鍵免疫荷爾蒙,能降低膽固醇含量,進而使病毒感染失去其發展所需的物質」。蓋薩爾的這項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期刊」(PloSBiology)。

他指出:「目前已有降低膽固醇的藥品,不過下一步研究將是檢視這類藥物是否也有助於強化我們的免疫系統。」

蓋薩爾在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在這些研究結果能運用於人體醫療前,還需進行多年研究。不過他認為,斯達汀(statin)之類的藥未來可被研發成具備對抗感染的強大功效,以及將壞膽固醇含量降低的功能。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要活就要動 動太激烈反要命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09 13:05

許多人都認為運動有益健康,但醫師提醒,如果患有冠心病、心絞痛,運動前應該先諮詢醫師,盡量不要從事競賽性、爆發性運動,否則對身體健康反倒是有危害,運動真的要量力而為。

  雲林縣古坑鄉一位四十出頭的黃姓民眾,從事羽球運動已經有七年,每周總要打個三、五天,平時既不喝酒、也無應酬,自覺身體很健康,沒想到日前在運動時,突然感到一陣暈眩、呼吸困難,隨即陷入昏迷。黃姓民眾是因為心肌梗塞送醫急救,他的冠狀動脈一條完全阻塞、一條塞95%,緊急施以心導管、置放三支支架後,總算撿回一命。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庭光指出,很多病人知道自己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或心絞痛,就以為運動可以改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運動有可能造成心臟的壓力、使硬化血管內的斑塊崩落,因而造成血管阻塞。所以,患者要運動前應該先諮詢醫師,從事如慢跑、快走、游泳、自行車或舞蹈等有氧運動應該比較適合。

  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運動,民眾飲食也要注意,高糖、高油都會造成血管阻塞。所以,光只是控制其中一項危險因子,絕對不夠。

預防心肌梗塞 有氧運動較合適

CNA 更新日期:2011/03/09 13:20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9 日電)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庭光今天表示,一名熱愛運動男子,打羽球後突然急性心肌梗塞,幸及時就醫挽回生命。林庭光說,預防心肌梗塞,包括運動、飲食、血壓等缺一不可。

林庭光指出,現年40歲的黃姓男子,從事羽球運動已有7年,每週至少3天,雖然曾經抽菸,但已戒掉,既不喝酒、也無應酬,一直覺得身體健康,但日前打完羽球,正在講電話,突然一陣暈眩、呼吸困難,隨即陷入昏迷,球友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送醫。

經診斷,病患冠狀動脈1條完全阻塞、1條塞95%,緊急施以心導管、置放3支支架後,總算撿回一命。

林庭光表示,很多民眾罹患冠狀動脈疾病或有心絞痛症狀,以為運動可以改善;運動有可能造成心臟的壓力、使硬化血管內的斑塊崩落,因而造成血管阻塞。因此,患者運動前應該先諮詢醫師,從事如慢跑、快走、游泳、自行車或舞蹈等有氧運動會比較適合。

林庭光說,黃姓病患能夠幸運獲救,其實是立即CPR、及時電擊,以及快速的打通血管,3環節缺一不可,因此,民眾都應該學習心肺復甦術(CPR)。

他指出,冠狀血管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很多,包括男性45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以及有抽菸、飲酒習慣等;有效預防心肌梗塞,應控制危險因子,包括飲食、運動、控制好血糖、血壓等,缺一不可。

他表示,心肌梗塞是無聲無息的殺手,半數以上病患在到院急救前是完全沒有任何徵兆,民眾只能事先預防。1000309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睡眠有障礙 聽覺也會變差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9 04:11 記者謝銀仲/嘉義報導

不少人睡覺時會打鼾或睡不安穩,根據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暨耳鼻喉科主任黃俊豪等人最新醫學研究發現,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成年人,聽覺中樞功能也會變差,平均會比健康人差上十分左右,嚴重影響平日應對溝通能力,不可輕忽。

根據統計,有四分之一中年男性睡覺時都會打鼾,而中年女性則有一成左右,以往有關「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學研究不少,但大都針對心血管疾病、中風、性功能障礙等,對於聽覺中樞神經影響,目前尚未被報告過。

黃俊豪表示,這兩年來他與該院副院長暨神經外科醫師陳金城合作研究,針對224位50歲以上志工進行睡眠和中樞聽力檢查,在校正年齡、性別、腰圍大小與其他相關因子後發現,「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聽覺功能有密切關係。

其中,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較一般成年人聽力差了6分,如同時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和中央型肥胖成年人,聽覺中樞功能更比一般人差10分,也就是說大腦處理聽覺能力下降,影響相當大。

黃俊豪強調,中樞聽力受損,並不是指對周邊聲音聽力變差,而是指大腦聽到聲音後的處理能力,對平日溝通或處理事物影響極大,有睡眠呼吸障礙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黃俊豪提醒民眾,如果懷疑有睡眠問題,應儘速接受睡眠呼吸生理檢查,確定究竟是呼吸中止或只是單純打鼾?而包括正壓呼吸器內科治療、減重、耳鼻喉科的手術治療、無線電波、牙套等都可獲得很好的療效。

黃俊豪及陳金城合作這項最新醫學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美國最近一期耳鼻喉科醫學期刊,同時獲得台灣睡眠醫學會優秀口頭論文獎。

減重熱線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

CNA 更新日期:2011/03/09 19:39

(中央社記者許雅筑台北9日電)怎麼吃才能健康減重?台北市衛生局為協助民眾維持健康,明天起將提供「體重控制電話營養諮詢服務」,只要一通電話,營養師就會提供個別化營養諮詢。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指出,健康減重的過程,民眾可能想知道「什麼該吃,什麼要少吃?」「熱量如何計算?」市民只要拿起電話,在服務時間內,皆可獲得個別化體重控制專業服務。

她表示,衛生局自明天起將提供「體重控制電話營養諮詢服務」,只要一通電話,營養師就會提供個別化營養諮詢。電話諮詢專線服務時段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下午6時,只要打(02)2956-6356,將由具3年以上教學醫院工作經驗的營養師提供諮詢。

衛生局說,電話諮詢內容包含體位評估、均衡飲食、減重飲食建議、簡易食物份量代換指導、外食飲食原則及運動消耗熱量的估算。有意願填寫飲食日記者,衛生局也會提供飲食評估服務。1000309

50種Android軟體藏木馬 Google急下架

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11/03/09 04:11

〔自由時報記者陳炳宏/綜合報導〕使用Android智慧手機的民眾要小心了,超過五十種Android軟體內藏木馬,如果下載這些軟體,手機內存資料可能外洩!Google谷歌已經將這批木馬程式從軟體市集下架,但估計已超過二十六萬人次下載。

已被下載26萬次

這批Android應用軟體市集上的程式,大都假冒知名軟體的試用版上架,其實內藏「Dream Droid」 木馬程式,目前已知惡意程式是來自「Myournet」、「we20090202」與「Kingmall2010」三個開發商,Google已將這批軟體下架、凍結開發商帳號,並表示將加強審核上架軟體。

龍華科大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梁志雄教授表示,Android Market註冊時雖要求提供公司相關資料,但應用程式上傳後,幾乎沒任何審核,即可在程式市集架上看到,除非有使用者檢舉,才會受到Google關注;Apple 蘋果公司的App Store則需要八天到半個月的審核才會上架,管理較嚴格。

據Google Mobile Blog(谷歌官方部落格)指出,谷歌可以將用戶誤裝的木馬程式移除,隨後會在中鏢的手機裡安裝一套「Android Market Security Tool March 2011」工具程式,確保手機不會繼續外洩資料,且谷歌會發送通知給中鏢手機的主人,告知此事。

去年底Google就發現有漏洞可能導致木馬入侵,在作業系統版本2.2.2已經修補該漏洞,但並非所有Android手機都可以更新到此版本。

趨勢科技技術總監戴 表示,市場上已有針對智慧手機開發的資安程式,可以避免不慎外洩資料,但是跟電腦病毒一樣,對於來歷不明或是情色軟體,最好敬而遠之。

起床後腳踩地劇痛 罹患足底筋膜炎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08 11:05

嘉義市一位婦女,因車禍傷及左膝,造成左腳不能用力,只好踮起腳尖走路,反而造成左腳底傷害,每當睡醒,腳底一踫地,就是一陣抽痛,原以為是車禍造成的後遺症,就醫檢查才知道是罹患「足底筋膜炎」。復建科醫師指出,除了使力不當,踩石頭做腳底按摩或穿不適合的鞋,也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龐清廉報導)

  署立嘉義醫院復健科醫師周友蓮表示,足底筋膜炎的特色,是早上下床腳踩到地面的一剎那,會非常痛,以前流行踩石頭做腳底按摩,造成很多人引起足底筋膜炎,現在的患者,大都是工作上的傷害;另外,穿到不適合的鞋,也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署嘉物理治療師盧宛伶指出,臨床上統計,通常專櫃小姐、常走路、常運動或體重較重的人,較容易得到足底筋膜炎,治療上,可運用物理治療方式,如超音波治療及冰敷、電療來減輕疼痛及發炎症狀,至於,這起左膝因為車禍受傷,卻因踮腳尖走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婦女,病例則較為罕見,經過一、二個禮拜的治療,症狀就已緩解。

  醫師強調,罹患足底筋膜炎,應馬上到醫院復健科就診,很容易就能治癒,千萬不要一直拖,如果造成腳底筋膜永久傷害,這個病就會時常復發;至於,曾經得過足底筋膜炎的患者,運動後可在足跟及足底部位冰敷約十分鐘,也可降低復發的機率。

女人40 別只擔心三圍 更要當心三高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9 04:1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冠心病不是更年期後才要面對的問題!醫師指出,其實台灣女性一過40歲,高血脂發生率就飆升3.5倍,50歲之後,女性的高血脂發生率甚至是男性的1.5到2倍,提醒輕熟女們絕對不能對心血管疾病掉以輕心。

日前一名40出頭的上班族婦女,在上班途中昏厥、送醫後不治,檢查結果發現是心肌梗塞,只因為平時忙於照顧家人,沒有按時就醫、也沒有依據醫囑服藥,斷送寶貴的生命。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吳造中指出,根據衛生署統計,98年女性十大死因中,包括第2名的心臟疾病、第3名的腦血管疾病、第4名的糖尿病以及第7、8名的腎病變與高血壓,5大死因都與高血脂有關。但是,我國女性卻對高血脂相對輕忽。例如,在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等三高問題當中,不管是血壓還是血糖,女性的自知率以及服藥率、控制率都高於男性,但是獨獨在高血脂部分,女性的控制率只有2成,遠低於男性的35.7%。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朝欽指出,進一步分析甚至發現,在19至44歲的年輕女性族群中,竟有近7成對高膽固醇不自知,服藥控制的比率只有12.1%。他表示,很多人可能是以為女性荷爾蒙就足以保護心血管,可是女性若有抽菸,或是有糖尿病、高膽固醇,則女性荷爾蒙保護就不夠。服用避孕藥又抽菸的女性,更是不可輕忽心血管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殷偉賢建議,只要多幾個動作,女性就能幫自己健康把關。例如,平常家族聊天聚會的時候,問一問家族史,直系血親是否有人心肌梗塞在50歲前發作,家族成員有沒有猝死等情況。此外,一旦過去懷孕期間曾經出現妊娠糖尿病或是妊娠高血壓,則10年內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此外,除了腰圍跟體重,一定以要同時量血壓、血糖以及血脂。先了解自己是不是高危險族群,再來決定預防策略。

醫師建議,一般女性以運動或飲食等方式,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高危險群則由醫師評估是否用藥控制,已經發作過心血管疾病的多重危險因子者則必須進一步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dl以下。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綠藻吃過頭 小心甲狀腺亢進

CTS 更新日期:2011/03/07 14:47

綠藻類的保健食品,最近相當風行,很多民眾拿來天天吃,結果陸續出現手抖、心悸等症狀,經過求診才知道自己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醫師提醒,台灣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有甲狀腺問題,但是自己並不清楚,因此如果家族中有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病患,最好就別吃綠藻。

市面上綠色一顆顆的藥丸大小,大家稱它叫綠藻,因為標榜高纖甚至可以強健體魄治感冒,。吃的人愈來愈多,可是最近也有人發現吃了這種所謂保健的綠藻,卻沒有保證健康,反而出現手不聽使喚的發抖,心跳加速的頻率增加,醫生問診才發現,大家相同的經驗都是吃了綠藻保健食品,睡得很不好,原本還以為可以像大力水手卜派,吞了就可以強身的保健食品綠藻,醫生說最容易被患有甲狀腺遺傳基因的民眾忽略含有碘,結果只聽了業者標榜的功效,就大把大把的吞進肚裡,不但沒有比較健康,還變得焦慮,如果發現身體有異常狀況,要快點找醫生不然可是會併發其他像是心臟衰竭骨質疏鬆跟肌肉病變,可不要小看。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代謝症候群者 歹睏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6 00:07 【台北訊】

根據一項針對客運、鐵路司機研究顯示,有代謝症候群者,晚上睡覺發生「微醒覺」指數偏高,也就是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研究也發現,睡眠問題是導致代謝症候群惡化的原因之一。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講師王志寰昨天在台灣睡眠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中發表睡眠障礙與代謝症候群關係,利用一年半時間收案五百五十三名客運、鐵路司機。

王志寰說,結果發現,原本就有代謝症候群者,晚上睡覺時「微醒覺」指數偏高,也就是睡眠不好,無法進入深層睡眠。

王志寰說,分析發現,睡眠障礙者中,八八‧七%有代謝症候群,睡眠問題可能是讓代謝症候群惡化的原因之一,睡眠過程中醒來次數愈多、睡眠效率愈低,睡眠過程呼吸中止次數愈多,罹患代謝症候群危險性愈高。

不過,王志寰說,睡眠問題與代謝症候群的因果關係,未來將進行三到五年的研究,追蹤一群沒有代謝症候群者,觀察其睡眠資料,以及發生代謝症候群狀況,了解其因果關係。

跑攤吃壞了!肝臟排毒新角色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04 15:00

應酬大吃大喝,無形中增加身體負擔,尤其坊間不少TOP業務或大企業老闆忙於拚酒或跑攤,更加重肝臟解毒的負荷力,不過,公司業績固然重要,若把健康一起賠上卻沒人樂見,因此常聽到有不少美白針或排毒抗老針,也具有解酒的效用,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一般人講到排毒,就會聯想到肝臟功能,可加強肝臟解毒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是榖胱甘肽,英文簡稱GSH,這也是美白針裡的成分之一,如同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酵素,在化學式中會與我們常見的毒物或過氧化氫結合,使這些有毒物質變成水溶性,以順利排出體外,強化肝臟的解毒功能。

有些人會在喝酒前會先打一針,目的是為了短時間內提高身體內GSH的濃度,能夠讓肝臟快速分解進入體內的有害物質,但進一步探究後,發現GSH這個成分根本無法由口服或腸胃道消化吸收而獲得,所以必須由外來補充,直接打或服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微整形醫師戴文瑛表示,人體在面對很多外來毒素時,會先消耗肝細胞裡的GSH,當GSH全部被吸收殆盡後,才會進一步破壞肝細胞,甚至可能引起肝臟發炎,根據科學家研究顯示,人體要維持足量的GSH,必須藉由補充它的前驅物─乙醯半胱胺酸(英文簡稱NAC)的物質,就能發揮良好效益,因為NAC才能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作用,而分解合成GSH,進而能執行解毒作用,提升體內的免疫機能。

如果能適量補充NAC,就能維持體內抗氧化的最佳作用,這種成分在臨床醫療上也常用於肝臟解毒劑,此外,NAC對於美白也有一定的效力,原理是當人體接觸到紫外線時,體內的GSH會先進行抵抗,一旦GSH被消耗光,麥拉寧就會生成,黑色素就浮現出來,但若是人體能隨時補充或足夠的GSH濃度,體內就能提高抗氧化能力,讓黑色素轉而從別的途徑代謝完畢,膚色自然就不易曬黑或產生斑點。

NAC的優勢逐漸被發現,坊間已有廠商製成抗氧化劑產品,戴文瑛歸納指出,NAC的作用有三種,第一,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可以服用做為日常保養,會在體內自行合成GSH;第二,它可以產生解毒功能;第三是可以產生T細胞的活性,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還有實驗證實,若當體內NAC的量下降到僅剩7成,免疫力就會失去效用。

目前市面上有針劑與發泡錠兩種補充法,通常若身體虛弱,工作壓力大、應酬多,代謝機能降低時,都可以藉由補充NAC來提高身體抵抗力,這個冬天寒流一波波,施打針劑也可以快速紓緩感冒不適,修復體內發炎狀態。若是希望達到美白作用,建議可選擇發泡錠當作日常飲用品,泡上300~500C.C.早晚飲用,不用害怕挨針,即使人在國外也可隨時補充,不怕曬黑。通常飲用一週後,膚色就會變得明亮,由於能快速代謝發炎物質,還具有抑制雷射術後的反黑作用,縮短修復期。

然而美白保養是NAC的附加價值,並非萬靈丹。皮膚科醫師蔡美玲表示,建議進行1至3個療程後,發現皮膚有逐漸變白時,即可暫停使用,畢竟外來的補充應適可而止,藉由自己做好保濕、防曬的良好習慣,才是根本之道。

打呼聲不再惱人! 上顎裝支架治打鼾

TVBS 更新日期:2011/03/05 18:24 施協源 廖宗慶

不少人可能都有打呼的困擾,現在醫界推出一種新技術,只要在上顎裝上支架,就能夠減少軟顎震動,供稱這種新的治療打鼾療效比傳統手術好,不需要住院治療,不需要全身麻醉,不過價錢較高,是傳統手術的1倍多,得花到4萬元。

影片裡,爸爸和小BABY熟睡中,但一旁的小嬰兒被震耳欲聾的打鼾聲驚醒,這來來回回的,小嬰兒睡眠受影響,還有網友把朋友的打呼影片PO上網,要大家一起來鑑定這打呼聲。

真的實在很響亮,當事人睡得香甜,但枕邊人可就不好受了。民眾:「會啊,怎麼可能不會打鼾,都一直打鼾啊,天生就這樣。」

民眾:「如果他會打呼的話就可以考慮啊。」記者:「費用會不會也是一個考量?」民眾:「會啊。」

不過這個困擾有機會獲得解決,因為現在有一種新式的軟顎門診的治療手術,以心臟支架的概念做延伸,在口腔上顎處裝上3根支架,用意就是要減低軟顎震動,也讓打呼惱人的情況減輕。病患:「現在手術做完以後,我的打呼聲變得非常小,有時候就算門打開了,(睡在隔壁房)我的老婆,還沒有聽到我的打呼聲。」

新的止鼾手術和傳統手術比一比,新的止鼾手術是門診手術,不需住院3-4天,而且手術時間短,只要20分鐘,復原時間快,復原也不需要半個月,不過價格較貴,得花4萬元。

不過醫師提醒,如果是過度肥胖或者是扁桃腺肥大的患者,不適合用這新的止鼾技術,只能另尋他法來解決打呼困擾。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鉀」好道相報 可防血管疾病

CNA 更新日期:2011/03/06 19:19

(中央社台北6日電)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常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可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

鉀是人體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魚類、全穀類食品、香蕉、番茄等都是含鉀量高的食物。

新華社報導,義大利那不勒斯費德里科二世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調查分析24.7萬名男女性研究對象的鉀攝取量、日常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等數據發現,如果每天能多攝入1.64克的鉀,研究對象患中風的機率可降低21%,患心臟病的風險也能下降。

研究人員解釋說,含鉀食物有降低血壓作用,特別是對高血壓患者和鹽攝入量大的人,尤其明顯;此外,鉀還可發揮緩解動脈硬化及防止動脈壁增厚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品質局也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成年人患高血壓的人數近年來不斷上升,而遏制這一趨勢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經常運動。

為了解美國成年人患高血壓的機率,研究人員在全美進行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美國有5900多萬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

經過對比分析發現,經常運動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低於不常運動的人,前者患高血壓的機率為21%,後者為32%;所謂經常運動是指每週至少鍛鍊3次,每次鍛鍊達30分鐘以上。

研究還發現,3/4的高血壓患者體重偏胖。此外,患高血壓的風險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者患高血壓的機率為59%,45歲至64歲的機率為34%,25歲至44歲的機率為10%,25歲以下的機率為3%。

專家指出,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加強對高血壓的防治刻不容緩。1000306

玫瑰糠疹 好發春秋季節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5 04:11 文/周彥吉

門診時,常有民眾聽到「玫瑰糠疹」這個診斷時會很茫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疾病。

目前發生玫瑰糠疹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和某種病毒有關。因為有的病患發病前,有發燒或疲倦的症狀,而且大多數病患得過一次就不會再得,似乎是產生了免疫力。另外,有少部分的玫瑰糠疹是因藥物造成。

玫瑰糠疹好發於春秋季節,多在軀幹處會先出現一較大的前驅斑塊,但因被衣服蓋住,通常不會被注意到。之後陸續在軀幹及四肢近端的皮膚出現對稱,沿著皮膚紋路分布的橢圓形紅疹,其上有細微的脫屑。多數病患的皮疹都會癢,約有20%的病患皮膚表現不像前述的典型表現,有可能反而分佈於四肢,或是出現水泡。

雖然玫瑰糠疹不去管它,自己也會好,但因為持續的時間較久,從數星期到數月不等,所以病患通常會擔心。其實只要避免刺激皮膚或使用一些外用藥物,以減輕癢感,靜待其慢慢退去即可。對於一些症狀較嚴重,或是持續時間較久的病患,可給予紅黴素或是照光治療,以加速改善。

烹煮過的蕃茄有益健康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1/03/04 19:35

美國研究人員建議:多吃煮熟的蕃茄可以防癌,還能避免心血管疾病。

  「美國食品營養中心」研究人員說,蕃茄裡的茄紅素經過烹調或加工之後,對於防癌、避免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的效果更好。

  研究人員因此希望大家把蕃茄當成每日蔬果攝取的重要來源,多多食用。

正確使用血糖機 避免血糖失控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5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得要好好控制血糖,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不但視網膜受損,更導致神經病變,且神經痛發作時,有如遭到蜂炮無情轟擊,痛不欲生。專家建議,民眾應嚴格監控血糖,並學會正確使用血糖機的撇步。

「神經痛發作時,就像被蜂炮打在身上一樣。」一位56歲劉先生,因害怕採血針刺的疼痛,平日很少使用血糖機,血糖失控不自知,直到一年前出現嚴重的視網膜病變與神經病變,即便雙腳貼滿痠痛貼布,依舊難以成眠,有時痛到無法走路,只好以輪椅代步。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監事、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指出,估計有3成以上糖尿病患(約50萬人),不曾持續性治療,也未監測血糖,直到引發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血管病變,才後悔莫及。

杜思德表示,嚴重患者不但成為洗腎高危險群,更容易因突然低血糖,引發心律不整或昏迷,陷入生命危險,去年國內有8,229人死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平均每小時有1名病患死亡。

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三總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指出,飲食控制與血糖監測需雙管齊下,但從門診觀察,不少老人對如何使用血糖機一頭霧水、40到50歲青壯年則嫌麻煩,血糖機正確使用率偏低。

不少人對血糖機霧煞煞

陳思羽指出,民眾使用血糖機時常犯的錯誤包括:忘記調碼、調碼錯誤、試紙受潮或過期等,其中調碼錯誤,可使血糖值測量結果誤差高達43%。其次,市面上試紙保存期限約半年,保存時要注意防潮,若要防止服用某些藥使血糖值失準,不妨選擇抗干擾試紙。

《糖尿病飲食》吃保健食品不傷身? 可能吞下過多熱量暴肥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5 00:07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坊間號稱或暗示可以輔助調節血糖的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多不勝數,這些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比較不傷身嗎?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醫生說,這種想法大錯特錯,許多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的熱量和一般食品不相上下,吃多了熱量也會累積,導致身體發胖,身體發胖反而更不利血糖控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還是要遵照均衡飲食原則,不要認為吃下保健食品後就可以繼續大吃大喝,連吃三碗飯。

康照洲局長分享道,他有幾位長輩罹患糖尿病,甚至有長輩需要注射胰島素,一方面因為注射胰島素會痛、很不方便,加上有些藥物有點副作用,所以長輩很不喜歡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對於一些宣稱可以調節血糖的「健康食品」也會心動,希望吃「健康食品」後可以盡量不要用藥。事實上,食品就只是食品,可以提供營養養分,但不能治病,真正要治療糖尿病,還是得靠正規藥物。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坊間所謂的「保健食品」,只是一般食品,僅能做為平時營養補充之用。「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不一樣,「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需要經衛生署認證具有保健功效,才能稱為「健康食品」,經過認證的「健康食品」包裝上會有綠色橢圓標織。目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告的保健功效共有十三項,「調節血糖功能」就是其一。

一般保健食品若想通過「健康食品」認證,廠商必須提出科學證據,通過審查後,產品才會獲得「衛署健食字號(衛署健食字第A00000號)」認可,並獲得健康食品標章。

有些「健康食品」因可能和藥品產生交互作用,或不適合某些族群食用,因此需要在包裝盒印上警語,現在規定食品包裝盒上的警語大小不得小於二公釐。康照洲局長坦承,二公釐的字實在太小了,未來會考慮讓包裝警語放大一點,方便民眾閱讀。

美國加斯林糖尿病中心衛教主任艾咪‧康貝爾(AmyP.Campbell)在美國糖尿病醫學會發表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常見糖尿病保健食品,成份包括硫辛酸、苦瓜、鉻、肉桂、葫蘆巴等。硫辛酸在動物肝臟、菠菜、花椰菜、球芽甘藍、碗豆、馬鈴薯、酵母等天然食物中都有。雖然有研究認為,硫辛酸或可幫助降血糖,不過患者若食用含硫辛酸的營養補充品,更要常常監測血糖起伏,以免血糖過低發生意外。

患者吃硫辛酸補充品時,若同時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要留意低血糖問題,其他潛在副作用包括皮疹、硫胺素缺乏症等,甲狀腺低下、甲狀腺亢進患者如果正在接受治療,硫辛酸補充劑也可能和治療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有些人認為苦瓜也有助調節血糖,但研究資料並不多,部分人可能過敏,食用過量最常引起腸胃不適,不良反應還包括頭痛、溶血性貧血等,苦瓜相關產品若和降血糖藥物併用,也會產生低血糖風險。

艾咪‧康貝爾提醒,孕婦最好不要食用苦瓜相關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引起流產、新生兒先天缺陷。苦瓜成份不只會和降血糖藥物交互作用,也可能和降血脂藥物、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等交互作用,影響藥物療效。

康照洲建議,營養食品盡量選擇有認證標章、有信譽的品牌;有些產品包裝警語字很小,民眾食用前還是要努力看清楚內容、注意事項等,食用前最好詢問一下專業人員。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短暫午睡 有助提升效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5 00:07 【台北訊】

根據一項針對大學生、研究生所做的午睡與自主神經研究發現,原有午睡習慣者,短暫午睡卅分鐘,醒來一、二小時內,精神狀況好,醫師表示,尤其晚間睡眠不足者,午睡有助提升效率。

國立陽明大學睡眠中心及腦科研究所團隊進行「午睡在自主神經扮演的角色」研究,研究生徐雅娟昨天下午在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學術研究發表記者會表示,這項研究是針對廿二名大學生、研究生所做研究。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一般民眾平均晚上睡眠時間大約只有六小時,因此,尤其是晚上睡眠較少者,建議可以適度午睡,在還沒有進入深層睡眠時醒來,對於下午工作、上課效率的提升,較有幫助。

每天多喝1罐含糖飲料 血壓升高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4 00:1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控制血壓飲食要少鹽,還要少糖。英美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多喝一罐含糖飲料,血壓收縮壓平均上升1.7毫米汞柱,舒張壓則增加0.8毫米汞柱。

研究團隊追蹤2500多人結果發現,常飲用含糖飲料、果汁飲品,和高血壓發生大有關係;這項發表於「高血壓」醫學期刊(Hyper-tension)的研究發現,愛喝含糖飲料者就算調整體重、身高,結果還是一樣。

研究人員表示,和收縮壓115毫米汞柱、舒張壓75毫米汞柱者相比,當一個人收縮壓達135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85毫米汞柱,罹患心臟病、中風風險增1倍。

研究另發現,吃重鹹又多喝含糖飲料更容易血壓高;比對數據發現,飲用越多含糖飲料的人飲食習慣較不健康,平時多攝熱量,纖維質、礦物質攝取較少。而不喝含糖飲料者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血糖控制差 神經痛如蜂炮襲身

CNA 更新日期:2011/03/04 12:22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4日電)1名56歲的劉先生因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尤其神經痛發作如同蜂炮打在身上一樣,醫師建議固定量血糖,提早控制避免嚴重併發症。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監事、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民國99年全台有8229人死於糖尿病與其併發症,平均每小時有1 人因糖尿病死亡,不過,卻有3 成患者對自己糖尿病毫無警覺心,不曾做任何持續性治療,也認為不需要使用血糖機進行血糖控制。

杜思德說,長期下來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如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血管病變等風險,也可能成為洗腎患者的危險族群,甚至可能因為低血糖而心律不整或陷入昏迷。

不過,很多民眾使用居家監測血糖機,常因使用方法錯誤,導致血糖值測量結果誤差高達43%,杜思德建議民眾可選擇操作簡單的機器,一定要定期量測血糖,避免引發後遺症。1000304

乍暖還寒 結膜炎激增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04 02:48 林佩怡/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佩怡/台北報導】

小孩罹患結膜炎嗎?小心過敏性體質作祟!有醫師指出,最近天氣變化大,容易誘發過敏性症狀,如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增加三成,以孩童和廿幾歲年輕人居多,醫師提醒家長,應找出過敏源,避免結膜炎找上門。

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林穎正說,過敏症狀可能發生在鼻子或皮膚,但眼睛最常被忽略,即使過敏性結膜炎鮮少影響視力,卻為患者帶來強烈不適感,生活帶來不便。

研究:糖尿病患癌症死亡高出常人25%

RTI 更新日期:2011/03/03 11:56 季 平

醫生們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因為心臟病或中風等疾病而死亡。2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病人因為多種癌症或其他病症而死亡的風險,也比一般人來得高。

參與這項國際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人員安吉藍托尼歐(Emanuele Di Angelantonio)表示,這些新發現凸顯出了解和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上的這項研究結果,是在分析過先前的97項研究之後所獲得;這些研究涉及全球各地的82萬多人。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機率比常人增加25%,特別是肝癌、胰臟癌、結腸直腸癌或大腸癌;另外,他們因為傳染病、腎臟和肝臟方面疾病而死亡的機率也升高。

由劍橋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並沒有說明其中原因,但相關研究人員呼籲做好全身檢查等預防工作。

根據估計,全球目前有2億8,000萬人罹患糖尿病,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4%,正在邁向傳染病的水準。

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The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表示,如果體重增加、懶得運動的趨勢持續,預估2050年之前,美國將有多達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

上週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有數百萬名糖尿病人是未診斷出的糖尿病患或沒有受到妥適治療,導致相關風險升高,包括因為心臟病提早死亡、喪失視力和慢性腎臟疾病等。

外食孩童少蔬果 慢性病提早上身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1/03/04 02:48 林佩怡/台北報導

家長工作忙碌,孩童易成為外食族,《旅遊生活頻道》調查台北市吳興國小學童,發現近六成孩童,每天都吃外食,逾八成每天蔬菜攝取量不足,更不愛吃苦瓜等蔬菜,還有人把漢堡列為最愛吃的食物,顯示外食對學童的影響,營養師擔心現在的小孩「可能比父母短命。」

旅遊生活頻道與吳興國小合作,今年一月調查四到五年級學生,昨日公布結果,台北市副市長邱文祥、教育局長康宗虎等人皆出席。

調查顯示,近六成孩童每天吃一到二次外食,其中五成學童早餐最容易吃外食,常吃外食依序為麵包、三明治或漢堡、蛋餅或饅頭等,更有三成孩童早餐就開始喝奶茶等含糖量高的飲料。在纖維量攝取上,逾八成學童每天吃不到三份蔬菜,六成七每天攝取不到兩份水果,家長認為,主因是吃太多外食。

邱文祥說,他曾在美國行醫,有次幫體重達一九○公斤的民眾開刀,結果手放進肚子裡,卻摸不到腎臟;他還說,有家麥當勞在印地安人聚集處開幕,過沒多久大家都胖了,當地衛生局長把印地安人遷回原本聚落過原始生活,一年後,大家又變瘦、變健康了。

營養師曹雅姿也建議家長準備燕麥奶代替奶茶,吐司可改為全麥口味,以增加孩童的營養,不然容易產生慢性疾病,甚至發生十歲孩童,因過胖和不運動而中風的事。

吳興國小五年級學生林暘昕,身高僅一二二公分、體重高達卅九公斤,他說,最喜歡吃麥當勞,炸雞、薯條、漢堡,平常很少吃蔬菜,有時會挑食,也沒有常運動。因此昨日邱文祥和康宗虎,發給現場孩童一顆蘋果,當作健康的下午茶。

旅遊生活頻道美女主廚Maggie現場示範健康早餐,她說,家長常因時間不夠,早上讓孩童外食,其實只要前一晚備妥食材,隔天只要花五分鐘即可做出蘋果火腿三明治或蛋包番茄飯糰,一點都不難。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研究:吃含汞海產致神經退化

CNA 更新日期:2011/03/03 14:40

(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3日電)香港理工大學今天公布的研究發現,長期食用海產食品中常見的水銀污染物「甲基汞」,即使微量,仍可能增加神經退化的風險。

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讓實驗白鼠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基汞」,結果發現,白鼠小腦積聚水銀的含量最高,大腦也積聚了其他型態的水銀。

另外,科研小組讓實驗白鼠長期食用低劑量的水銀,結果顯示,近10%白鼠腦部體感皮層的蛋白質退減至少一半,而相關蛋白質受影響後會減損大腦的復元能力,增加罹患神經退化的風險。1000303

分層施打玻尿酸 還妳蘋果肌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3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17、18歲的少女,臉部竟已出現老態。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張格彰表示,臨床上常看到許多17、18歲年輕女性因作息不正常,不僅滿臉青春痘,過度用眼更導致淚溝、細紋明顯,提早顯現出老態。

女性肌膚色澤可經由化妝改變,但想要恢復自然、飽滿的蘋果肌,可能就要考慮接受玻尿酸治療。

醫學美容主治醫師郭元成分析,過度用眼會讓眼睛肌肉收縮,導致臉部皺紋變多,同時淚溝也會特別明顯,其實,運用玻尿酸做臉部微調,可以幫助減緩皺紋困擾,但建議患者要分層次慢慢打,分層施打玻尿酸,效果可維持6個月到2年。

郭元成醫師也解釋,許多愛美女性希望自己臉部像蘋果一般,所謂蘋果肌,是指眼睛下緣到法令紋外側、靠近眼角外側直線下來的這一個區塊,運用玻尿酸注射,可幫助患者修飾臉型。而西方人顴骨比較明顯,因此看起來五官很有立體美,但這樣的臉型不見得適合每一位東方女性。因此需要慢慢逐一微調,視情況增減玻尿酸劑量,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傳統除皺療程,多半運用手術,一方面除去老態的眼袋,一方面拉皮,但動手術需要麻醉、恢復期長,也會有出血風險。郭元成醫師說,和傳統治療方式相比,使用玻尿酸注射填補凹陷區域,最大特點是大約半年至一年肌膚會完全吸收玻尿酸,不會殘留,恢復期短,多數患者接受治療後可以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且患者兩頰變得更福氣豐腴,彷彿隨時都有蘋果肌一般。

張格彰醫師提醒,患者做完玻尿酸微整型,一定要注重保濕,千萬別去三溫暖、蒸汽室,以免加速身體代謝,使微整型效果大打折扣。

郭元成醫師叮嚀,經期婦女、懷孕婦女,或者服用高劑量的銀杏、阿司匹林者,不適合一次施打太多玻尿酸,會容易造成瘀青,復原期會延長;常到國外旅行出差的民眾因保濕不易,且醫師追蹤也不容易,也不建議施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合格的醫院、診所,及有經驗的醫師,對患者才有保障。

缺血性中風 把握黃金3小時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2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昨(一)日媒體披露,有中風患者接受不正確放血急救,根據統計,在台灣僅有約三成的缺血性中風病患在發作二小時內到院接受治療。

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民眾一旦發生中風,應即刻送醫,尋求正規的醫師診治,把握「黃金急救三小時」!

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九八年國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達一萬三八三人,這表示每天有二十八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

依據國民健康局、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前管制藥品管理局於九十四年度共同辦理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中風民眾中有七成五會留下後遺症。對於發生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三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後遺症。

不過據健康局委託台灣腦中風學會執行之「全國中風登錄網絡建立計畫」所收集之四萬五千多名中風個案資料分析發現,僅有約三成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二小時內到院。

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提醒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三小時」。

氣象報告指出,又有一波冷氣團報到。氣溫下降、天氣變冷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在寒冷天氣要注意保暖。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除了注意天氣劇烈變化外,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情緒起伏太大,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

年輕人3高不控管 過勞高危險群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3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在30~39歲族群中,至少有一項三高問題的比例達31.5%,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昨(2)日表示,若自恃年輕不進行控管,很容易成為過勞死高危險群。

過勞死常肇因於工時過長及心血管疾病,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逐年增加,正是心血管疾病肆虐,進而造成過勞死的關鍵。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如玄表示,心血管疾病原本就容易導致猝死,若加上工時過長,將加速發作的危機。

勞委會去年已大幅放寬過勞死的認定基準,在疾病認定上,除了原來的腦出血、腦梗塞、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外,新版認定指引新增了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疾病。在工時上,也放寬過勞死的加班工時認定標準,且在舉證責任上,也改由雇主承擔,如雇主未留下出勤紀錄,則一律採認勞工說法。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常務董事蘇益仁表示,若有血壓偏高、血脂偏高、空腹血糖值偏高等代謝症候群問題,未來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是常人的2~6倍。基金會另外針對20歲以上的上班族調查顯示,87%的員工幾乎都有加班情況,其中2成每日上班時數更超過10小時以上。

過勞死常是三高疾病加上工時過長,若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工作環境,員工就應從管控自己的代謝症候群及自己的三高做起,企業也應協助員工進行管控,否則以去年國內勞工平均薪資與勞動人口來看,國內企業恐會因員工三高疾病而損失318億元。

心臟專科醫師楊健志醫師則表示,由三高疾病年輕化,甚至造成猝死的情況來看,顯示許多青壯年自恃年輕並不重視控管,因此導致原本的三高問題加速惡化。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保健錦囊》肝主青色 適合多吃應時綠色蔬菜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3/02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春季養生,吃什麼蔬菜最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肝主青色,適合多吃青綠色蔬菜,例如菠菜、芹菜、茼蒿等皆是,以菠菜來說,菠菜為春季的應時蔬菜,具有疏肝養血、養肝明目、滋陰潤燥等作用,對春季肝氣不疏所引起的情緒不佳及腸胃不舒服有幫助。

楊醫師指出,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質,可改善貧血,同時能止渴潤燥、潤腸通便,可改善頑固性便秘患者的症狀。此外,芹菜可健胃,清胃熱,並具有清熱平肝的好處,可改善因為肝火上升而引起的高血壓,所以適合在春天時吃芹菜。所謂肝火上升引起的高血壓指的是血壓偏高,並且伴隨有頭暈目眩、頭痛、目赤等症狀。

楊淑媚醫師進一步指出,芹菜的營養相當豐富,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含有蛋酸,可強化肝臟功能;含有豐富的鈣質,能降低人體神經肌肉的過度興奮,並參與肌肉的收縮及維持規律的心跳。芹菜也能刺激腸壁、加速蠕動,促使食物殘渣或有害物質順利排出體外。

除此之外,茼蒿可通便,同時具有降血壓、清肝明目的好處,在春天時適合用來養肝保健。另茼蒿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油、十幾種胺基酸及維生素A等物質,對健康相當有幫助,多吃茼蒿有益身體健康。

保養眼睛 戴針孔眼罩? 不如坐後排看電影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2 04:1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戴「針孔眼罩」保養眼睛?不如坐後排看電影!

現代人用眼多,除了熱敷墊、涼眼貼等傳統紓解眼部疲勞商品外,近年從日本傳入的針孔眼罩,由於宣稱有「戴上後,視力馬上變好」的神奇效果,吸引不少民眾掏錢購買。

不過,醫師指出,近視患者戴上針孔眼罩後視力變佳,是因為針孔效應,讓瞳孔縮小,具有聚焦的效用;但若長時間配戴,卻可能反而讓睫狀肌疲勞。不如敷上熱毛巾,讓眼睛休息,或是有空到電影院坐在後排,在黑暗中看看電影。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張朝凱醫師指出,近視患者戴上打了針孔的眼罩,確實會明顯感覺視力比裸視時更好,但其原理就跟我們小時候學的針孔相機原理一樣,是因為透過針孔看,分散光源、減少眩光,因此看得更清楚。

對於有散光的人來說,原本因為角膜表面不平、造成散光,但當把光線通過的地方侷限在一個小部份的時候,角膜不平的影響自然也會變小。

但這並沒有真正解決眼睛的問題,只是一種鴕鳥心態,只有戴上時看得好,但對真正的近視患者並沒有降低度數的作用。此外,過去針對一些晚上開車時,因為瞳孔放得很大,總感覺東西像是暈開了似的、視覺上有一些渙散的患者,其治療方法之一就是用一點點藥劑縮小瞳孔,這種縮瞳劑的效用就類似針孔原理。

不過醫師說:「你想想看,我們現在點散瞳劑的概念,就是讓睫狀肌放鬆;若長期讓睫狀肌緊張、瞳孔縮小,怎麼能紓解眼睛疲勞?」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浤裕指出,針對現代人用眼過度、乾眼症或是老花眼等,要放鬆、促進眼周血液循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熱敷。其實只要用熱毛巾擰乾敷上去就是最簡單又便宜的方法。

不過,林浤裕也提醒民眾,可不要偷懶使用暖暖包,以免溫度太高、反而讓眼周皺紋出現。至於坊間販售的產品,重點是不要去壓迫到眼球。

至於打了洞的眼罩,過去有些是配合訓練機器讓視線轉動,放鬆睫狀肌,一些假性近視的學童可能度數會稍微降下來;但是真正的近視,則目前看來並沒有研究證實。

張朝凱指出,現代人的眼睛多半是因為長期間、近距離閱讀疲勞,也因此要休息,必須要適時把視野放遠、放大。

此外,雖然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閱讀,可以看得清楚,但光線太強時,瞳孔不自覺就會縮小,久了還是會疲勞。因此,偶爾光線不要太亮、太刺眼,多看遠方;最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就是「坐後排看電影」,建議適時休息一下,看電影時,可別坐太前面。

此外,營養品中,像是維他A對角膜有幫助,維他命E對水晶體有幫助,葉黃素對視網膜有好處,但飲食均衡最重要。

糖尿病患 穿鞋學問大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1 04:11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位70多歲糖尿病患者穿尖頭皮鞋,「尖頭鰻」的下場是足部變形猶如鷹爪,也有才40多歲的患者因糖尿病控制不佳,穿僧侶鞋腳也變形,原因是弓足壓力太大。台中醫院糖尿病衛教師張藝馥指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很重要,穿對的鞋子才有保護效果,穿錯鞋就要小心足部提早變形。

台灣糖尿病人口早已破百萬人口大關,針對糖尿病患者的相關產品也應運而生,其中最受矚目的就屬糖尿病患者專用鞋,價格幾乎都破萬元,不是一般糖尿病患者穿得起。

台中醫院糖尿病衛教師張藝馥昨天表示,糖尿病患者腳部容易變形,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血液循環障礙、神經末梢病變。

患者最重要的功課是藉由運動、飲食、藥物將血糖好好控制住,並穿具有保護足部的鞋子,如果經濟能力不許可,她認為在足部未變形前,不一定非要買糖尿病專用鞋來穿不可。

她表示,雖不一定要買專用鞋,但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買能減輕足弓壓力的鞋子來穿,譬如鞋子的材質要選真皮中的軟皮,氣墊要有彈性,才能減輕足弓壓力,有患者穿氣墊鞋,但氣墊硬邦邦根本沒有彈性,就一點都不適合穿。

她指出,糖尿病患者最怕足部變形潰爛到要截肢的慘痛地步,最近就有位70多歲的糖尿病患,他覺得腳怎麼老是感覺漲漲的,結果發現他穿尖頭皮鞋,腳都變形了,猶如鷹爪般,幸好還沒有潰爛,建議他換穿寬頭的皮鞋。

另一位才40多歲的男子,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他又拒打胰島素,長期雖穿僧侶鞋,鞋頭是寬的,但足弓沒有氣墊減輕壓力,足部還是變成爪形足,值得患者注意。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恆建議,糖尿病患者選鞋要注意柔軟、吸汗、透氣、厚底、穩固、防震、合腳,不要穿高跟、尖頭及涼鞋,一旦足部出現雞眼、硬繭、指甲向內長、皮膚紅腫熱痛、潰爛一定要馬上就醫千萬不能拖!

木醣醇口香糖 有助防止蛀牙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1 04:11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誰說口香糖一定會造成蛀牙?北歐、日本的牙醫學界研究證實「木醣醇(Xylitol)」可以加速齲齒修復,不過,一定要先有良好的口腔環境,再輔以含木醣醇口香糖咀嚼,才不致本末倒置。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表示,木醣醇口香糖確實可有效預防蛀牙,但是成分須在50%以上,最好是百分之百。除芬蘭、日本之外,韓國近來也大力推廣,唯其成本較高。他也強調,一定要先有口腔衛教環境,教導正確刷牙、塗氟以及使用避免後排第一、第二大臼齒蛀牙的窩溝封劑等後,再輔以含木醣醇口香糖咀嚼。

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院院長林哲堂教授領軍的Xylitol預防牙醫學會發現,日本自1997年便已達到同齡兒童的「零」蛀牙率,最大功臣就是木醣醇。

日本東京齒科大學副校長柳澤教授指出,雖然嚼口香糖有助唾液分泌,但其所含的砂糖卻往往會造成口腔酸性。由白樺樹萃取的木醣醇,會減少酸的轉糖鏈球菌,抑制牙菌斑的形成,是能夠預防蛀牙的口香糖。

日本芬蘭齲齒預防研究學會理事長羽村教授表示,越來越多小朋友「吃軟不吃硬」,不愛吃紅蘿蔔、牛蒡等比較硬的食物,父母也會把硬的食物切成小片段,以致幼兒減少咀嚼機會,將影響齒顎的發育。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助理教授鄧乃嘉表示,木醣醇也能從天然食物中取得,如草莓、覆盆子、香蕉,以及花椰菜、菠菜、洋蔥和紅蘿蔔等。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魚療法去角質?醫:恐病菌感染

民視新聞 更新日期:2011/03/01 18:01

把腳泡進水裡讓這種號稱「醫生魚」的小魚啃腳皮,是相當另類的去角質方式,不過英國的衛生專家警告,這樣的魚療法可能會引發病菌交叉感染,消費者要特別注意,有傷口或皮膚病的人千萬不可入池。

腳放在池子裡,成群的溫泉魚馬上來親親,做SPA,麻麻癢癢的感覺,據說有去角質的功用,不少民眾體驗這種感覺,不過,衛生專家警告,這樣的魚療法恐怕會使病菌交互傳染,在美國甚至有十四州禁止這種魚療方式,國內的皮膚科醫生也指出這種魚療法在衛生安全上可能有問題。

業者強調,都會定期更換水池的水,腳有皮膚病、有傷口的人不能入池,或許和溫泉魚玩腳底親親當成遊戲還不錯,但吃腳皮去角質,甚至是治皮膚病等的療效, 恐怕聽聽就好,別太相信。

少喝含糖飲料 降低高血壓風險

REUTERS 更新日期:2011/03/01 12:30

(路透倫敦28日電)科學家已發現可樂、果汁等含糖飲料與高血壓之間的關連,他們表示,減少糖和鹽的攝取量,有助降低高血壓風險。

高血壓是心臟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心臟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

美、英兩國有超過2500人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每天多喝1罐含糖飲料,收縮壓平均增加1.6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平均增加0.8 mmHg。

即使研究人員調整受試者的體重或身高等相關因子,血壓升高的差異仍相當明顯。

研究報告今天刊登在「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

專家表示,收縮壓超過135mmHg、舒張壓高於85mmHg的人,心臟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是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低於115與75mmHg的人的2倍。

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項研究中,含糖飲料和高血壓之間的關連,在大量攝取糖和鹽的人當中尤其明顯。這份研究結果支持長期以來建立的調查發現,即鹽分攝取量過高,可能導致高血壓。中央社(翻譯)

中風自我檢查 3招搞定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3/01 04:11

〔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主任葉伯壽說,竹醫過去三年的中風病患當中,有高達十八%急性但症狀較輕的中風患者,延誤三、五天後才就醫,顯示一般民眾對輕度中風的認識不足,恐怕會延誤就醫, 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葉伯壽特別提供自我檢查小撇步,讓民眾在家自行檢測。

葉伯壽表示,輕微中風的自我檢查很容易,可以透過三種檢查方式:

其一,民眾可先對著鏡子,做出裂嘴大笑、嘟嘴及伸出舌頭的動作,如果出現臉歪嘴斜,舌頭偏一邊,便是異常。

其次,雙手水平伸直,然後閉眼數二十秒,再張眼看,如發現一側下垂,便可能是無力。

最後是,用牙箋輕刺身體,比較兩側包括面、手、腳及身體的感覺是否相同,如果一側感覺遲鈍,便是異常。

以上三項檢查如果其中之一出現異常現象,便可能是中風發生,應及早就醫,尤其是中風高危險群的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病患,在這天氣變冷的時刻,要多加注意。

葉伯壽指出,曾經中風的病患,則需與上次中風穩定後做比較,看看是否有新的症狀出現。

不過,要注意的是,天冷時,曾中風的一側會變得僵硬,與中風發生時的乏力是不同的,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分辨。

腰痠背痛勿輕忽 避免小痛變大痛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1/02/27 04:1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7歲的戴先生8年前開始出現腰痠背痛症狀,甚至嚴重到站起來得花上2分鐘,身體像是「長歪的竹竿」完全動不得,彎不下腰卻也無法挺直, 年紀輕輕,身形佝僂地就像80歲的老頭。

北榮醫師周昌德出書 提醒民眾,他試過中醫、鐵鎚整骨及民俗偏方,長達8年時間都無效,直到去年求助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才發現罹患「僵直性脊椎炎」,透過適當治療後,終於可以再度抬頭挺胸做人了。

周昌德說,像戴先生這樣經過多年才確診的病例不在少數,50%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平均超過5年才確診。這是因為風濕免疫疾病的初期症狀跟其他慢性疾病大同小異,有60%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會出現腰背痛症狀。

不過,並非所有的腰痠背痛都是風濕免疫疾病,周昌德說,若是肌肉或是筋膜疼痛引起的腰痠背痛,多是在運動時會感到腰痠背痛,但風濕免疫疾病剛好相反,往往在休息時、半夜睡覺轉身,或是晨間醒來出現下背痛,但伸展動一動就好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就要特別注意。

為教導民眾如何分辨腰痠背痛,周昌德醫師集結多年臨床經驗,寫了一本名為《舒腰鬆背事典》的作品,書中分享諸多疑難雜症案例,並教導民眾如何透過自我檢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放任小痛變大痛,對脊椎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研究:教育程度愈高 血壓愈低

AFP 更新日期:2011/02/28 16:20 陳禹安

(法新社華盛頓27日電) 1份發表於線上的研究發現,1個人的學歷愈高,血壓就愈低。

對「佛明罕後代研究」(Framingham OffspringStudy)30年來約4000名病人紀錄所做的分析發現,若固定年齡選項,則女性擁有17年或碩博士等更高學歷者,其收縮壓為3.26mmHg,較女性高中中輟生來的低。

這項發布於「BMP公共衛生期刊」(BMP PublicHealth)的分析研究顯示,念研究所的男性,其心臟收縮壓為2.26mmHg,較未唸完高中的同齡男性中輟生來的低。

教育與血壓間的反比關係,也以較低程度顯現於擁有學士學位、但未念研究所的男女性身上。

研究發現,擁有學士學歷的男女性,較高中中輟生血壓低,但其血壓較碩博士生來的高。

即使在控制影響因子如抽菸、飲酒、肥胖及服用高血壓藥後,較高學歷者擁有較低血壓的狀況仍然出現,但是降幅較小。

美國羅德島州布朗大學的公共衛生助理教授暨這篇報告主筆勞克斯(Eric Loucks)表示,對於眾多研究所稱已開發國家受教育程度與較低心臟疾病風險間的關連性,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譯者:中央社陳禹安)

戴口罩防流感、肺炎 常更換維清潔不傷皮膚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28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由於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四處橫行,許多感冒病患整天戴著口罩。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芸提醒,感冒患者進出公共場所的確需要戴口罩,但為了避免口罩上的鼻水、口水刺激皮膚,造成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毛囊炎等,因此口罩最好常常更換、洗濯乾淨。

吳明芸醫師指出,口罩悶著臉部肌膚容易讓皮膚處於濕熱環境,長時間下來,皮膚容易出現濕疹,症狀包括紅疹、搔癢、脫皮等,除了濕疹外,也可能造成黴菌茲生、毛囊炎等。建議健康的人到空曠空間不一定要戴口罩,在密閉空間擔心感染病毒再戴。

口罩材質有時也會引起過敏。另外,固定口罩的鬆緊帶若緊緊拉扯耳朵,也會引起耳後疼痛、擦傷破皮,此時可以考慮使用一種手術用口罩,這種口罩後面是用綁的,可以依頭型大小調整固定帶子長度,或者也可以在耳後墊一塊小紗布,以免耳後受摩擦出現小傷口。

吳明芸醫師強調,長期戴口罩引起皮膚不適症狀,一定要就醫,不要擅自使用成藥,舉例來說,濕疹和黴菌感染症狀類似,一般民眾很難以肉眼區分,兩種疾病治療方式大不相同,一旦用錯藥可能造成反效果。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約1至3成流感患者除了呼吸道症狀,還會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表示,相關症狀多在2至7天內改善逐漸康復,但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民眾需更留意其衍生重症的風險。

吳宗儒醫師表示,勤做環境消毒如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以及公共區域的電話筒,可以減少病毒在環境中散播及感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