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腫瘤指數迷思 醫:未必罹癌

CNA 更新日期:2010/12/05 18:57
(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5日電)「體檢報告的腫瘤指數偏高,我得癌了嗎? 」高雄榮總家醫部門診常遇到患者驚恐追問,醫師解釋,腫瘤指數不能精確判讀是否罹癌。

高雄榮總家醫科醫師王復維說,現代人聞癌色變,不少人依賴體檢報告監測自身是否健康,當驗血報告中腫瘤指數偏高,就容易陷入腫瘤指數的迷思,擔心自己罹癌了,這是錯誤的,因為腫瘤指數不能單獨當作癌症診斷的標準,更不能當成早期診斷的依據。

王復維表示,腫瘤指數其實是身體內正常細胞,在某些疾病發生時,例如癌症或是嚴重發炎時,這些細胞會分泌較多的「不正常」蛋白質或是多醣體進入血清裡面,經採血用儀器測定這些物質的量,稱為癌症指數。像子宮頸癌SCC,卵巢癌CA125,乳癌CEA及CA153,大腸直腸癌CEA等等數十種。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表示,腫瘤指數主要是用來作為癌症治療追蹤指標,若指數下降,代表治療有效,反之是病情沒有獲得控制,考慮更換藥物,須和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或是超音波配合,不應濫用。

高雄榮總家醫部舉2例臨床病例說明腫瘤指數的社會迷思。

31歲劉先生是電子大廠的工程師,平時偶有感冒外,身體很健康,自費在高雄榮總做體檢,發現腫瘤指數CA-199值為52,比安全正常值37偏高,他上網查到可能與胰臟癌有關,終日忐忑不安,經儀器追蹤檢查確定虛驚一場,修正生活作息,指數下降至正常。

45歲陳女平時常出現胃痛及消化不良,因害怕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很難受,定期至住家附近檢驗所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每次結果均為正常;最近3個月她食慾變差,體重下降,上腹痛終於使她前往高雄榮總做胃鏡檢查,證實罹患晚期胃癌,且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及腹膜,錯過開刀時機。

高雄榮總家醫部表示,包括抽菸、消化性潰瘍、肝硬化或一些器官組織發炎等情況都有可能讓血液檢驗腫瘤指數升高,但指數偏高不一定代表受檢者罹癌。相反的,有些人腫瘤指數敏感性不高,因此檢查結果為正常數值者,也可能是癌症患者,因此腫瘤指數只能視為參考數據而非判讀數據,還得靠儀器檢查、問診法等作為研判主要依據。

王復維表示,腫瘤指數判讀得找專業醫師,防癌抗癌不能依賴體檢,最重要還是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平時懂得減壓,適度運動及留意身體不適的變化警訊,發現異狀及早就醫。991205

放寬胃繃帶減肥對象 專家支持

REUTERS 更新日期:2010/12/04 12:17
(路透馬里蘭州蓋瑟斯堡3日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顧問今天主張,愛力根(Allergan)公司研發的胃繃帶減肥手術,可以植入比目前合格人選體重更輕的病患體內。

FDA顧問小組今天以8票對2票通過,認為使用Lap-Band胃繃帶對治療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indexes)較低,但仍屬肥胖病患,好處多過風險。

一旦FDA核准放寬,適用Lap-Band胃繃帶減肥手術的人數,會增加數百萬人,有助於激勵該公司的銷售額。2010年前3季,該手術銷售額是1億8200萬美元。

  FDA將針對放寬這項手術應用對象做出最後決定。不過前者通常會接受顧問小組建議。

  胃繃帶減肥手術是將繃帶繞在胃上方,使胃帶縮小,限制食物攝取量。

  針對BMI指數在35或35以上的成人,或BMI至少30,且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其中之一和體重相關健康問題的病患,是愛力根要推廣的對象。以身高6英尺(180公分)為例,體重需達約225磅(102公斤),BMI才會到達符合手術資格的30下限。中央社(翻譯)

分齡補營養 果然水噹噹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2/05 04:11 文/楊淑惠

身為女人,要隨時保有活力、美麗,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根據各個時期的生理需求補充適當的營養素。如青春期前是儲存鈣能力最強的時刻,補鈣就成了重要課題之一;月事來潮後,流失的鐵質更要好好從飲食中補回來。

不要以為抗老是40歲以後才要擔心的事,至少從25歲開始,就要做好防老化大戰,補充抗氧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青春期前:補鈣,吃水果也很重要

攝取的鈣質若不足,身體自然地就會將骨頭中的鈣釋放到血液中,維持血液裡的鈣平衡。若日積月累流失的鈣太多,就會有骨質疏鬆的危機。因此最好能儘早存「骨本」,別讓身體成為鬆垮易崩的「海砂屋」。

牛奶是一般大眾最為熟悉的鈣質來源,但根據北愛爾蘭食品與健康中心的研究顯示,吃水果也很重要!

水果中的維生素C可以增進骨骼強健,不但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也有助於鈣質的生物利用率。以奇異果為例,其豐富的維生素C,是柳橙的1.7倍,是促進鈣質吸收的好水果之一。

北愛爾蘭的研究還進一步指出,若飲食中,吃了過多的酸性物質,會導致骨頭強度變低,屬於鹼性食物的水果能幫助體內平衡酸鹼值,有助於骨頭的健康,進而增進骨質強度。

◎青春期—更年期前:補鐵,「C」多「鐵」定多

女性容易於生理期流失鐵質。若身體缺乏鐵質,會影響紅血球製造,導致貧血與血氧供應不足,使細胞能量供應出現障礙,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補鐵很重要。

由於自然界的鐵是「三價鐵」,身體不容易吸收,因此須藉由還原物質,將其轉化為人體好吸收的「二價鐵」。最好的還原物質就是天然的維生素C。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讓缺鐵的女性分為兩組,早餐都吃有特別加鐵的玉米片,第一組多吃一顆奇異果,另一組則是吃香蕉做為對照,比較兩組血中鐵濃度的變化,4個月後發現,有吃奇異果的患者鐵吸收能力多了46%,但是吃香蕉的患者鐵質吸收能力僅多出6%。因此想要補鐵,最好也要多吃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

由於腸胃在半小時至3小時就會排空,吃水果的最好時間是「跟著餐一起吃」,可以是餐前、餐中或餐後,讓維生素C能和鐵成分一起作用,發揮效果。

◎25歲以後:補抗氧化營養素,抗老大作戰

女人25歲以後,身體會逐漸老化,在飲食中,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是維生素C、維生素E及維生素A。

蔬果中的β-胡蘿蔔素可藉由體內酵素轉變為維生素A,維生素A是視力保健的關鍵營養素。南瓜、胡蘿蔔等綠黃色蔬菜裡,就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不但有抗氧化作用,也能增加免疫力。

維生素C則能預防血液中的脂肪氧化,降低膽固醇,也可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此外,也有保養肌膚、養顏美容等效果;奇異果和芭樂都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民眾不妨適量食用。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

耳鳴惱人 需耐心治療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2/04 04:11 文/黃嘉宏

有人樂觀地說:「耳鳴是上天給的恩賜,讓我們不費力地常有優美的旋律可以聽。」但因為人一生下來不會耳鳴,所以大多數人都習慣沒有耳鳴的日子,一旦開始耳鳴,就會覺得很不習慣。

筆者觀察近幾年耳鳴的案例,發現耳鳴的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凡是只要有耳鳴,就代表耳朵細胞局部環境有了改變,就好像身體軟組織受傷常常會以「痠」、「痛」來表現,藉以提醒人該注意保養;耳朵細胞的變化多是以「鳴」、「痛」、「聾」表現。

當耳朵細胞因為感冒未痊癒、長期處於噪音環境、長期生活緊繃且作息不正常、喜歡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且暴飲暴食、外力直接撞擊腦部、長期頸部緊繃、血液循環不良等,都會使得耳細胞失去自我調節機能,發出「耳鳴」的訊息。

常見的耳鳴有「蟬叫聲」、「打鼓聲」、「撕裂聲」、「氣泡聲」、「矇矇聲」等,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但是較確定的是,越早治療,越有機會痊癒,時間愈久,就要更有耐心地醫治。

◎一般中醫會以內服中藥與外在針灸併治。

●初病多見實證:耳鳴閉塞感較重,甚者伴隨耳疼,張口疼痛,按壓耳朵,疼痛更劇烈,多兼有咽喉乾疼、咳嗽等感冒症狀。

●久病多見虛證:耳鳴音調較高,當身體較勞累、睡眠少時容易發作,有些伴隨睡眠障礙,頭皮肌膜較緊張,長期下來聽力會較差。

●年長者多屬腎虛:腎開竅於耳,腎臟精氣不足,自然耳殼不充養,耳鳴也會較容易發生。

●外傷常伴血瘀:瘀阻耳道脈絡,經氣不利,耳部滋養不足,也容易耳鳴,有時兼見頭痛、耳疼。

施針取穴多從腎經、三焦經、督脈、膽經著手,遠近取穴視病情長短、輕重而定。原則上病程較久者,需要多次施針,才見療效。

◎耳鳴的個人護理如下:

●切勿熬夜,耗損真氣。

●定食定量,少吃烤、炸刺激物。

●放鬆心情,勿律己過嚴、壓力過重。

●規律運動,增強心肺功能。

●小病切勿忽視。

●多按摩頭皮與耳部前後,多熱敷頸、肩、背,促進循環。

●避開聲音吵雜處,必要時,戴上耳罩。

●切勿找尋不明藥材服用,應循正規管道醫治。
(作者為新竹市嘉心堂中醫診所院長)

榮總最新研究 推拿幫倒忙 癌症竄全身

中國時報 更新日期:2010/12/05 02:17 邱俐穎/台北報導

「子謙住進癌症病房,看著病房裡其他孩子沒有頭髮,整個人都慌了!」回想兒子五年前證實罹患骨肉癌,謙媽劉玉鳳說,還好有其他病友及醫護人員支持,才能順利走過,昨日她和先生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希望把愛跟關懷傳給更多人。

骨肉癌是兒童與青少年最常見、好發於骨頭的惡性腫瘤,小小年紀面臨長時間的化療、開刀,肢體缺陷的行動不便,讓病童和家屬身心都備受煎熬。

謙媽說,兒子第一次化療就吐得一蹋糊塗、七天七夜無法進食,腳部五次開刀,還因傷口過大、腿部肌肉壞死,必須從腋下側邊截一段肌肉組織,支撐腿部活動力。看著同病房走了好幾個小朋友,這些過程讓不敢在孩子面前掉淚的她,只能偷偷在公車上啜泣,上班時躲進廁所痛哭。

謙媽說,孩子確診當天謙爸從醫院返家,還因一度恍神出車禍,但對方一聽孩子生病了,還退一半的修車費給謙爸,要他給孩子多買些營養品。

昨日關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榮總團隊也公布一項骨肉癌預後最新研究指出,接受推拿的病人,在癌細胞肺轉移、局部腫瘤復發比例都明顯高出未推拿患者,且五年存活率更從九二%降至五八%,顯示骨肉癌病人接受推拿恐不利未來病情發展!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陳威明表示,因骨肉癌疼痛多發生在生長發育階段,且早期症狀和扭傷無異,家長很可能誤以為是成長痛或肌肉拉傷,想說「推一推就好」。榮總迄今收治的病患中,有超過五成在診斷前接受過局部推拿,但對骨肉癌患者而言,按摩反而會使癌細胞經由血液,擴散到肺部。
這項研究也登上英國著名骨科雜誌的「骨頭與關節手術期刊(JBJS)」十一月號。

嚼檳榔 吸菸 口腔癌最大元兇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2/04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口腔癌是我國十大癌症中成長最快的癌症,死亡率非常高,即便倖存,患者往往也需以「破碎的臉孔」度過餘生。根據最新研究,吸菸對口腔癌發生的「貢獻度」,和檳榔相比,其實不遑多讓,打破了一般人心中,口腔癌只與嚼檳榔有關的迷思。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一項尚未發表的研究顯示,國人口腔癌發生個案中,可歸因於嚼檳榔的百分比為38%、歸因於吸菸的比例,卻也高達31%。

根據衛生署統計,近20年來,口腔癌發生率暴增為4倍,死亡率則倍增,每年有5000多人被診斷罹患口腔癌,並有2200多人死於口腔癌。

可怕的是,男性口腔癌的發生和死亡的中位年齡只有52歲和55歲,代表多數患者在發病後,短短幾年間就會死亡,且超過半數死亡年齡不到55歲,比其他常見癌症至少早10到20年。

雖然嚼食檳榔比例高的縣市,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較高,但並非絕對。以彰化縣為例,該縣成年檳榔嚼食率15.8%,雖然只有台東縣30.6%的一半,但口腔癌發生率卻是全國第一位,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56.8人罹患口腔癌,死亡率也高居第三。

我國成年吸菸率男性35.4%、女性4.2%,國中生吸菸率男性10.3%、女性4.9%,高中男生吸菸率19.6%、女生9.1%;成年男性嚼檳榔率為14.6%,國中生為1.8%,高中職生為3.9%。

根據國健局統計,口腔癌死亡率高居全國前7名的縣市為台東縣、雲林縣、彰化縣、屏東縣、南投縣、高雄縣和嘉義縣;發生率前7名則是彰化縣、花蓮縣、雲林縣、高雄縣、南投縣、台東縣和嘉義市。

上述縣市往往也是嚼檳榔率較高的縣市,縣市別嚼檳率最高的5個縣市依序為台東縣、南投縣、花蓮縣、嘉義縣及屏東縣。

過去研究顯示,嚼檳榔若加上有吸菸和飲酒習慣者,罹患口腔癌的機會暴增為一般人的123倍,因此衛生署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提醒民眾重視檳榔與菸、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