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運動對減重的效果勝過飲食

好動的猴子保持苗條,但極為懶惰的猴子卻變胖,這與他們吃多少是無關的。這是由奧勒崗國家靈長動物研究中心資深科學家,同時也是奧勒崗健康科學大學行為神經科學系與婦產系教授的Judy Cameron博士,率領的研究小組所做出來的結果。

Cameron博士向WebMD表示,預測體重最佳方法無疑地是猴子的運動量,而不是牠們吃多少;這篇研究可以解釋為何想只靠節食來減重的人很少成功。Cameron博士表示,這個結果讓他們這些科學家們非常驚訝,他們一直以為攝取食物是控制體重的主要方法,而節食式控制攝取食物的最佳方式;但從這個結果看來,你被迫要承認運動比吃多少東西來得重要。

Cameron博士與同事們將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理學期刊:管理、整合與比較心理學(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線上版。


【運動戰勝熱量】
Cameron博士針對18隻中年的雌性恆河猴進行研究,所有的猴子都要去除卵巢以模仿人類更年期,早期的研究顯示,這樣的猴子體重會增加,這跟中年婦女的情形一樣。

研究人員給猴子吃高油脂的飲食,也就是比照西方國家大部分女性,飲食中含有35%油脂;他們讓猴子們高興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他們讓猴子在籠子中高興運動多久就運動多久。

研究人員在九個月的研究期間將一種測量儀器掛在猴子的脖子上,測量牠們的運動量,同時詳細紀錄牠們的體重、攝取的食物、與代謝率。

有些猴子吃很多,有些則吃很少,這並不會影響猴子的體重;有些猴子很好動,有些則懶得動,這個差異就很明顯;最好動猴子的運動量比最不好動的猴子多八倍,這對於牠們的體重影響非常大。

Cameron博士表示,他們懷疑是否吃太多食物會讓你比較容易增加體重,但是他們並未發現如此,有些猴子吃很多也重了很多,但是有些猴子吃很多卻沒有變重;非常好動的猴子在這段時間內並未增加體重,非常不好動的猴子即使沒吃很多食物也會增加體重。

在一個尚未發表的最新研究中,Cameron博士的研究小組讓過重、不好動的猴子實行嚴厲的節食,但是牠們沒減多少重量。

Cameron博士表示,他不認為這不會讓大多數想節食的人感到驚訝,身體馬上就會用降低代謝率與減少運動量來彌補你沒有攝取的熱量,所以運動真的很重要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總之,他們認為運動對於控制體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肥胖的人能變得好動嗎?】
許多研究顯示,肥胖的人並不像瘦的人一樣好動,現在Cameron博士的研究指出,並不是肥胖而讓人只想坐在沙發上,是不運動讓人肥胖;然而,要過重或是肥胖的人變得好動並不容易,Cameron博士表示,當猴子只有1週大時,就可能預測牠們有多好動。

Cameron博士表示,為何有些猴子比較好動呢?你可能認為這是他們所處環境的關係,但是他們讓猴子有一畝地可以跑,而且有許多玩伴;你可能認為牠們會很好動,而且如果是跟較少玩伴一起在室內,可能就不會這麼好動,但並不是如此;不好動的猴子就是不好動,而好動的猴子不論環境如何還是好動,而且他們發現過一段時間後還是一樣。

賴在沙發上的人是否會改變成好動的生活習慣仍有待觀察,但是Cameron博士的成果可能已經排除一個因子,不會是你的新陳代謝問題;人會不會增加體重常要看他們內在的代謝率,但是以猴子來說就不是如此,猴子的代謝率並不高,而且代謝率最高的猴子並沒有比代謝率最低的猴子容易增加或減少體重。

非新生、青春期小孩年長4~6公分才正常

家長們可知道家中的小孩,一年要長高幾公分,才算正常?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與青春期階段,孩童的生長速度較快外,一般來說,小孩子每年要長高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因小孩三歲過後,較少因預防接種帶到醫院來,家長應多注意幼童三歲以後的身高發展。

陳永綺指出,門診曾接獲一名小五的男童,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跟其他同年齡孩童身高比,身高差了將近十公分。醫師進一步檢視孩童的身高紀錄發現,小男孩從小學三年級起,一整年都沒長高,四年級也僅長兩公分,兩年內未明顯長大,也讓他遠比其他同學的身高整整少十公分。

醫師確診發現,原來小男童是患有過敏體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都在應付過敏體質造成的不適,並沒有多餘、充分的營養,足以讓他長高,導致出現兩年沒長大的情形,所幸個案在青春期前發現,仍有機會多少挽救已遠落後他人的身高差距。

醫師陳永綺進而補充,一般來說,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小孩平均每個月會長十公分,與青春期階段每年長十公分外,其餘時間,小孩每年要長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應每年注意幼童的身高情形,若發現生長速度緩慢,盡快就醫確診。

同樣是愛吃甜食,為什麼會出現小胖子與小瘦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重差距?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吸收與消耗量是造成孩童吃成小胖子或小瘦子的原因。

一樣是愛吃甜食、高熱量速食、喝含糖飲料,有小朋友吃成個小胖子,面臨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卻也有小朋友因胃口不大,三餐以外吃甜食,導致正餐吃不下,而越吃越瘦。相同的飲食型態,為何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體重結果?

陳永綺解釋,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吸收力與消耗量不同,對吸收好的小朋友來說,再加上都未活動消耗熱量,就可能出現大胖子,而瘦小的小朋友因吸收差,若消耗量大,就可能吃成「山比巴」(瘦子)。

陳永綺補充,除了先天遺傳與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體重偏輕的學童,都是因偏食,即零食點心吃得比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主食還多所致。

也因孩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容易有貧血、情緒障礙、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與影響生長發育等情形,醫師因而呼籲家長,平常應多關心孩子的飲食型態,對體重過輕的小孩來說,因胃口較小,建議三餐正常外,點心時間可補充牛奶、豆類、優酪乳、水果等食物,但吃點心時間與份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避免吃甜食、含糖飲料、薯條炸雞等油炸速食;對有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應要求節制。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