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慢性咳嗽 常是鼻涕倒流作怪

轉載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10 04:11   文/黃煜庭

常有病人說:「我感覺喉嚨有很多痰,咳嗽時,也會咳出黃綠色的痰,我是不是得肺炎了?」也有家長說:「我的小朋友咳嗽時,痰音很重,為什麼肺部聽診還好呢?」

當這些患者張開嘴巴檢查時,常可發現在他們的咽喉壁上卡著黏黏像「膠水」的東西, 這其實是鼻涕倒流的症狀,並非肺部真的出了什麼問題。

鼻涕倒流就是鼻涕倒流至鼻咽部及喉嚨。首先,在解剖構造上,鼻腔的後方和喉嚨是相通的,而鼻涕的製造其實是持續不斷的,只是正常情況下,鼻涕是清清水水的東西,且流速很慢,因此正常人是不會有任何感覺,一旦鼻腔及鼻竇的生理構造改變(如感冒、鼻竇炎、鼻過敏及長期吸菸時),就會讓人感到這些分泌物聚積或卡在喉嚨內,或感覺由鼻腔的後面往下流,這就是鼻涕倒流。

病人有時會質疑說:「我又沒有流鼻涕,你怎麼說我有鼻涕倒流的症狀呢?」這是因為鼻涕量不是很大時只會往後流,量多時就會連帶往前由鼻孔流出來。

鼻涕倒流是門診常見的問題,引起的臨床症狀也很多,例如喉嚨癢、清喉嚨、咳嗽。鼻涕倒流引起的咳嗽在晚上睡覺或清晨起床時會更加嚴重;醫學報告也證實,慢性咳嗽的原因中,以鼻涕倒流最常見。

另外有些患者會感覺喉嚨深處有痰,或是會感到喉嚨乾燥,聲音容易沙啞。

耳塞感也是鼻涕倒流的症狀之一,因為連接中耳腔及鼻咽部的耳咽管,正好位於鼻腔後外側,鼻涕倒流時可能堵住耳咽管開口,造成耳朵不適。

鼻涕倒流的處置主要是根據其病因來加以治療,而非一味使用止流鼻水藥物(抗組織胺),因為大部分鼻涕倒流,就是起因於鼻涕變黏稠所致,而抗組織胺正好會使鼻涕變得更黏稠。

◎除了藥物治療外,一些居家保健方式也有幫助,例如:
●用溫鹽水洗鼻:每天兩次以潤濕鼻腔,清除鼻腔內黏稠分泌物及所沾附的細菌、灰塵或過敏原。
●保持空氣中的濕度及空氣品質:在使用空調的房間內放一盆水,以免空氣過於乾燥,影響到鼻腔內的濕度。也要避免吸二手菸及污染的空氣。
●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避免甜食、油炸食物:充足的水分是避免鼻涕黏稠的最重要因素。甜食、油炸食品會加重鼻涕黏稠度。
●充足的睡眠及放鬆心情:熬夜、睡眠不足、情緒緊張、壓力大等,都會讓症狀更嚴重。如果喝的水分足夠,但仍覺得口渴,就要注意睡眠與壓力。
(作者為台中市快樂小兒科診所醫師)

超臨界流體與應用發展趨勢

超臨界流體技術是近年來快速發展中的技術,在超臨界狀態下物質兼具氣相和液相特性,具有高溶解力及高擴散性,其處理後的殘留物質分解成為H2O和CO2,除了在食品純化、天然物萃取、纖維染色技術、半導體清洗、特殊藥用成分萃取、奈米級藥劑生產等用途上都顯示出它的特點。

年過52 幽默感漸失又暴躁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0/10/11 02:59 黃文正/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不論男人或女人,只要年紀一到五十二歲,幽默感就會急遽下滑,變得容易暴躁;此外,六十多歲的男人,脾氣比同齡女人要壞上四倍。

「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的喜劇影集《行將就木》(One Foot in the Grave),捧紅了劇中壞脾氣、靠養老金過活的老人維克多.麥爾德路(Victor Meldrew),外界隨後便以「維克多.麥爾德路症候群」(Victor Meldrew Syndrome),形容性情暴躁的長者。

英國格拉摩根大學研究發現,人的一生中,笑聲會隨著年齡而遞減,五十幾歲時,每天大笑的次數只剩青少年時期的一半,而五十二歲是幽默感急速消失的關鍵年齡。研究發現,嬰幼兒每天會大笑達三百次,青少年時期每天大笑次數驟減至六次,廿幾歲時每天只剩四次。不過,卅幾歲時會因養兒育女而恢復些幽默感,每天大笑次數會略為回升至五次。五十多歲時,英國人平均每天只大笑三次,六十多歲時,更掉到二.五次。

此外,該項針對英國人的研究也顯示,上了年紀的人,講笑話的頻率也大幅下降。在二千名受訪者中,有多達六百人不記得在過去一年中講過任何笑話。

加拿大研究 感情不穩定 易患心血管疾病

轉載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10 04:11  文/柯俊銘

您和朋友、伴侶或配偶的關係如何?彼此的溝通是否順利呢?若答案為否定的,相處起來常是戰戰兢兢或感到無趣,恐怕得提防身體健康會受到傷害。

一份於今年7月發表在國外期刊「健康心理學」的報告指出,若與他人之間的互動總是充滿焦慮、不安,或因覺得是負擔,而老在敷衍、逃避對方,長期下來似乎易患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值得民眾作為參考。

該研究由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的心理學家Lachlan McWilliams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5645位年齡介於18至60歲的成人進行調查,目的在探討不安全的依附關係是否會提高未來罹患慢性病的機會。

過程中,所有個案都要填寫結構性的量表,藉以評估其與親友間的依附關係傾向於下列何種類型:
●安全依附:可以和人親近,且願意付出感情,提供幫助,為他人所依賴。
●規避型依附:和他人親近有困難,覺得交往很麻煩,難以信任對方。
●焦慮型依附:嚴重缺乏自信,害怕遭拒絕,擔心表現不好被他人討厭或拋棄。

另外,他們也接受問卷訪談,內容主要在確認有無關節炎、慢性背痛、偏頭痛、季節性過敏、中風與心臟病等15項常見疾病的病史。如果醫師曾診斷出其他未列於問卷中的疾病,如癌症、癲癇等,個案被要求需坦承告知。

在排除性別、教育程度等人口學變項的干擾後,統計發現,規避型與焦慮型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和往後罹患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潰瘍的風險有關聯性存在,其中又以焦慮型依附關係最為明顯。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屬於焦慮型依附關係的人,其未來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居然高出安全依附關係者約50%,數字相當驚人。

研究者表示,這些人長大後,在社交上易有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肇因往往源自於孩提時的負向經驗。早期生活中與重要他人不愉快的互動,無形中會影響性格發展,導致要建立安全依附有困難。若常處在關係不穩定的壓力下,健康很難不被波及。

其建議有依附障礙者,不妨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重新改造自己,並修補與他人的感情關係,相信健康也能因此受惠。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