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代謝症候群 秋節蠢蠢欲動

台灣新生報更新日期:2010/09/16 00:3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根據中研院調查,台灣男性的肥胖盛行率已經超過50%,也就是說台灣有一半以上的男性都是「胖子」,而女性10人中有近4人過重。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葉炳強表示,許多人認為代謝症候群又不會立即有危險、慢慢來沒關係,也有人說吃死總比餓死好,但卻都忽略了代謝症候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一輩子的「慢性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治癒,像洗腎、糖尿病、腦溢血和心臟病等這些由代謝症候群所引起的疾病都是會致命的。


以去年最新統計,台灣十大死因中,因為代謝症候群引起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就佔了十大死因中的23.7%,也就是:代謝症候群引起的十大疾病死亡5人中就有1人;除此之外,據民國92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報告,代謝症候群之門住診費用較癌症高出2.25倍,因此代謝症候群人數隨年增高,醫療費用亦隨之上漲。其實遺傳因素外,代謝症候群的現象是可以預防的。

糖尿病病友全國協會理事長江綺雯認為,以前物資匱乏,大部分的人過年過節才有肉吃,所以有代謝症候群現象的人比較少,但是現代人平常都大魚大肉了,再加上年節豐盛的食物「加持」,很難沒有代謝症候群。就以糖尿病患為例,目前台灣就醫之糖尿病人數約有112萬人,且平均1年約有2萬5千人發生糖尿病,現在中秋節又快接近,根據多年來的資料顯示,是代謝症候群的高爆點。她提醒大家烤肉、月餅等,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容易讓血糖升高、腰圍變粗,累積「代謝症候群」因子。

天主教耕莘醫院醫務部醫療副主任裴馰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是很多疾病的「源頭」,只要「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偏高、高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症狀中的三項,就是有代謝症候群。換言之,症狀就是肚子胖,比癌症更可怕,像水煮青蛙和平共存,其實非常危險會危及生命。

裴馰指出,血壓、血糖偏高、血脂異常和體重超標、腰圍過粗等代謝危險因子聚集,就會比一般健康的人容易會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就是得到心臟病、糖尿病和腦溢血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別人高。

同時,天主教耕莘醫院營養組陳雨音組長提醒民眾,中秋節為了應景通常會吃烤肉、月餅等高熱量的食物,但是一樣可以吃的很健康。以月餅為例,大多是由麵粉、糖及酥油做的,小小的一個蛋黃酥就有270大卡,相當於吃一碗飯,更不用說較大的廣式和台式綠豆碰,隨便吃一個都有350-450卡,超過半個便當的熱量。中秋節流行的烤肉,如果沒有稍加注意,選擇一些高油、高熱量的肉類及加工製品,再搭配含糖或含有酒精的飲料,一餐下來可能會攝取超過1500卡的熱量。而且市售烤肉醬的鈉含量更是高的嚇人,一百公克烤肉醬的鈉含量就約有2400-2700毫克,相當於一天的攝取量,如果再加上其他高鈉的加工食品,一定遠超過一天的需要量。

所以,過一個中秋節下來,對血糖、血脂及血壓的危害相當大;但若烤肉的食材改用油脂較低的里肌肉及多選擇一些蔬菜如筊白筍及青椒等,烤肉醬則以稀釋過的自製醬料,加上適度的運動,這樣就可過一個健康的中秋節。

淋巴癌6症狀 早期發現治療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5日電)淋巴癌沒有較好的篩檢方法,且初期常誤以為是感冒。為讓民眾更了解淋巴癌,癌症希望協會建構完整網絡,並提出淋巴癌6 大症狀「腫、燒、汗、瘦、咳、癢」,提醒民眾注意。


癌症希望協會在今天世界淋巴癌日舉辦「打擊淋巴癌、健康一起來」記者會,希望未來能建構「全方位淋巴癌照護網絡」,透過健全的服務,讓「打擊淋巴癌」從早期發現的預防端,到治療端,讓患者獲得最完整的資訊。

癌症希望協會秘書長蘇連瓔表示,不論是治療中或已經完成治療的病友,有超過6 成病友最擔心的就是復發,其次才是疾病與治療反應、副作用所造成的不舒服,另外,病友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對未來的不確定與恐懼。

蘇連瓔說,疾病知識、照護、癌友經驗分享交流,是多數病友希望獲得的資訊與協助。她說,以淋巴癌為例,因為沒有較好的篩檢方法,所以,早期發現相當重要,最常見的初期症狀為「腫、燒、汗、瘦、咳、癢」,尤其一開始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

她說,在確定疾病診斷前,患者會出現的症狀前3名分別為腫(腫塊)、燒(發燒)、汗(盜汗),不過,淋巴癌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高達70% ,因此,隨時注意淋巴癌6大症狀是打擊淋巴癌的首要工作。

為了讓民眾、病友獲得更多相關訊息,因此,建構「全方位淋巴癌照護網絡」,希望給予病友更多協助,並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9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