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12種徵兆 簡易鑑別咳嗽原因

 更新日期:2010/10/31 04:11
文/何鐘德
俗話說:「土水師怕抓漏,醫生怕治嗽。」主要是因為咳嗽的原因眾多,需要細心與耐心的診察才能確診治療。
咳嗽是身體藉由快速的肺部加壓,來排出在肺部內刺激性物質的一種動作。咳嗽可以是隨意控制的,也可能是身體的不隨意反射動作。
◎咳嗽的原因:依據發生的期間分成兩大類。
●急性的咳嗽(小於3週內):分為感染性原因與非感染性原因。
(1)感染性原因包括:感冒、鼻竇問題、肺炎、百日咳、哮吼等。
(2)非感染性原因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的急性惡化,或是環境因素。
●慢性的咳嗽(大於3週以上):
(1)環境因素:如吸菸、灰塵、花粉、寵物、空氣污染或天氣太乾燥等。
(2)肺部因素:氣喘、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心因性肺水腫。
(3)呼吸道問題:鼻涕倒流、鼻竇炎、過敏等。
(4)其他:服用ACE類降血壓藥物、胃食道逆流等。
◎咳嗽的簡易鑑別診斷:可以根據痰液的情況及合併的症狀做一些常見原因的分析。以下是最常見的疾患鑑別診斷:
1.若是痰液清稀、或是白微黃,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流行性感冒。
2.若是痰黃黏稠、或是棕色、或綠色,若是已經是數週以上,常見原因是慢性支氣管炎,若合併有發燒,可能為肺炎。
3.若是咳嗽合併有喘鳴聲,常見為支氣管炎、或是氣喘。
4.若是合併有心臟病、夜咳、或是躺下時更咳,常見的原因是充血性心衰竭。
5.若是慢性咳嗽並合併午後、或是夜間發燒、體重減輕,可能是肺結核。
6.若是咳嗽痰少、或無痰、咳嗽超過2週以上皆不好,可能是感染黴漿菌。
7.若是吸到冷空氣、或是灰塵就咳嗽,主要是過敏所致。
8.若是數個月的咳嗽皆不癒,合併體重減輕,需要留意可能是肺癌。
9.若是白天不咳,只有夜咳嚴重,併有黃濃鼻涕,常見為鼻竇炎、鼻涕倒流。
10.若是容易胃痛、胃酸過多、或心窩有灼熱感,則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
11.若是突發性刀刺般的胸痛、心跳加速、很喘、呼吸困難,需注意是否為肺栓塞。
12.若是呼吸很喘,兼有桃紅色泡沫狀的痰液,可能是肺水腫。
◎何時需要進一步檢查?
如果咳嗽超過3週皆無好轉跡象、咳嗽有血、呼吸困難、合併持續性低燒、或體重快速減輕,建議進一步檢查,包括抽血、照胸部X光、痰液分析、或是做細菌、結核菌的培養等。
總之,咳嗽的原因繁多,民眾最好還是經由專業醫師的診查,正確診斷,才好下處方治療。
(作者為台中大甲宏光耳鼻喉小兒、內科診所院長)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大口喝等於沒喝?你不知道的8個喝水祕密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身體缺水?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而且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
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1.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這是真的。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所以除了腎結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一起床就喝水 ,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至於喝溫鹽水,醫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加上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乾,尤其早晨時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就好。

3.運動前先喝水,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
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喝酒時,也要多喝水
喝下啤酒時感到清涼暢快,別以為是在補充水份。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跑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因為酒精成分已經悄悄地把你身體其他地方的水分帶走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因此喝酒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補充水分,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渴、皮膚乾燥的情況,也有助減輕隔天的頭痛。
也不要把茶、咖啡、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新店慈濟醫院腸胃科醫師王嘉齊說,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5.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劉桂蘭中醫診所中醫師樂英如說,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外,眼睛或皮膚乾澀,也需要多補充水分。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沈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樂英如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喝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6.天黑後才煮開水,水質最佳
江守山建議,最好晚上燒開水,水質會最佳,因為水管一整天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乾淨了。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靜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沈積各種髒物、雜質。
此外,用來消毒自來水的氯在接觸水中的有機物時,可能會產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三鹵甲烷。所以當開水煮沸至100度時,要打開蓋子多煮3~5分鐘,以去除水中的三鹵甲烷。
但打開蓋子後,你別站在旁邊,並且要同時打開抽風機。因為三鹵甲烷揮發成氣體時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由於無法確定水管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鉛,江守山提醒民眾可考慮加裝濾水器。

7.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只要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地。
而且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

8.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
王嘉齊說,只要是瓶裝的飲料,開罐後都很容易長細菌,儘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且不要連續幾天都重複使用同一個瓶子。
也不要將瓶子放在車上日曬,使塑膠瓶內的化學物質溶入水中。
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材質則比塑膠的好。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個小時喝水,這樣可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而餐後要等待2個半小時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尤其是胃灼熱、胃潰瘍的人,因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鹽,成為胃酸通過胃壁黏膜的緩衝劑,水分不足時,胃酸的緩衝消失,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灼熱。

▼腎臟病患者怎麼喝水?
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遇到很渴的時候,可以用含冰塊的方式,緩解口渴的感覺,並同時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

7蔬含過量「硝酸鹽」 恐誘發肝、胃癌

TVBS  更新日期:2010/10/27 13:11 賴妤翎


吃青菜可能致癌嗎?主婦聯盟從傳統市場、超市、有機店,買了7種青菜進行檢測發現,全部都被驗出肥料殘留的硝酸鹽。其中最誇張的小白菜,竟然超標安全範圍6倍之多。其實青菜裡的硝酸鹽,只要久放超過2天,或是吃下肚,都容易轉化成致癌物質,有誘發胃癌的風險。面對每天吃下肚的重要食材,歐盟就特定對蔬菜硝酸鹽,訂定冬、夏不同的標準,而台灣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法令重視硝酸鹽的問題。

大火快炒,新鮮蔬菜真的越吃越健康嗎?主婦聯盟檢驗市售青菜,超市販售的青江菜,肥料殘留的硝酸鹽,高達2萬ppm,傳統市場的菠菜1.25萬ppm,甚至有機店的小白菜、小芥菜、高麗菜,也都測出5000、1萬5以及2萬超高濃度的硝酸鹽。

根據歐盟規範蔬菜標準,冬天大約規定不能超過3000ppm,夏天則是2500ppm,以歐盟標準來看,有機店的小白菜,竟然已經超過6倍,台灣卻完全沒標準可管。

到底有多毒?20克的碎青菜配上980c.c.的水,榨成蔬菜汁。TVBS記者賴妤翎:「已經打好的果菜汁裡檢測,可以看到試紙呈現淡淡的紫色。」

主婦聯盟秘書長:「這已經超標了,以我們目前來講,我們比較希望它是在3千、4千的話,的確是超標蠻多的。」

隨機買的有機芥菜,一驗就出包,12500ppm的硝酸鹽,遠遠超出歐盟標準4倍。事實上,部分農民為了加速蔬菜成長,台灣幾乎每一種都殘留或多或少的硝酸鹽,只要放超過「2天」,菜內的硝酸鹽,有機會變亞硝酸鹽,吃下肚恐怕會缺氧、致命。

不只如此,一旦硝酸鹽,碰到含胺的肉或海鮮產生亞硝酸胺,也會引發食道癌、胃癌,對人體造成傷害。明明想吃青菜,保健康,卻反而吃進致癌物,硝酸鹽問題,政府管不管,衛生署還在傷腦筋。

含糖飲料 恐促成恐促成癌細胞生長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0/29 00:1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民眾對於含糖飲料中添加果糖似乎司空見慣,卻大都不知這類果糖幾乎都是利用基因改造玉米人工製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昨日指出,在細胞動物試驗中,顯示果糖有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之虞。

金惠民強調,冷飲店、賣場含糖飲料中的果糖幾乎不可能的是天然的,只有看到成分標明果糖,「通通都是人工製造的」,且有其經濟及現實因素。其保濕性、滲透壓高,抑制微生物生長,在罐頭、低溫、酸性飲料中安定,也是業界愛用的主要因素。

她解釋,飲品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是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澱粉分解,加工成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綜合體。目前應用最廣的55%高果糖玉米糖漿,以700西西的全糖飲料來說,每杯使用人工果糖成本約1.5元左右,比起天然蔗糖,相對便宜。不過一杯就含果糖約70克,而每份蘋果的果糖才10.7克。

金惠民說明,國際研究顯示,6-14歲學齡兒童攝取過多果糖,其體內「壞膽固醇」顆粒體積變小,日後造成動脈硬化風險較高。此外,人體多數細胞的果糖轉運蛋白含量低,代表細胞不容易直接運用果糖,很容易轉換成三酸甘油,在肝臟堆積。

若干研究甚至顯示,果糖促進癌細胞的分化。金惠民指出,最新的研究顯示「癌細胞能輕易新陳代謝果糖,以促進增殖」。2008年胰臟癌細胞實驗研究也初步發現,胰臟癌細胞代謝果糖的速度高於葡萄糖,因此,過量的果糖也可能會誘導胰臟癌細胞分化,因而促進胰臟癌細胞生長。

儘管在實證等級上,目前無法宣稱果糖對人體絕對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危害,但金惠民強調,實證研究過程漫長,再不給民眾警訊,恐有害公眾健康。無論是果糖或蔗糖,每天來自於糖類的熱量盡量不要超過10%,已是寬鬆的標準。儘管水果、蜂蜜等食物中也含有果糖,不過金惠民表示,只要適量攝取,天然果糖不會危害人體。

開啟你的天賦人權

葉玟鑫寫於 2010年10月28日 21:30
健康、財富、愛與完美的自我表現,都是你的「天賦人權」!只要懂得正確地要求,就能釋放出原本即屬於你的一切,迎向幸福、富足的人生,成為生命遊戲的贏家!


如何開啟天賦人權?是否曾思考過夢想是什麼?可曾願意為了這份夢想努力過?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你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是庸庸碌碌的一生、還是精彩自由的一生?而我們是選擇勇敢的面對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還是帶著逃避、遺憾的心情,過著未知的人生…


「改變」在當下也許看似困難,但是當你願意真正改變時,你會發現這並不困難,只要相信〞this is you dream〞 就像 〞琥珀〞的意義:看似樸實無華,但是經過高溫焠煉之後,卻是非常珍貴的寶石…曖曖內含光,所蘊涵的那股力量,是非常的強大,不要漠視了每個人潛在的能量,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及無可限量的未來,不是嗎?看重自己,你會發現你是一個創造者,有也可能成為提昇他人生命的創造者…就像3014與澳洲的宏觀面一樣,換個角度去看這世界,你就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寬敞,人生是這麼的精彩可期,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最完美的註解,全力朝著夢想前進,你會發現,這世界的另一端,正等待著你的接軌…


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打開財富的窗戶,成為一個不斷成長的人。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你所要付出的只是〞時間〞。多與世界接軌,走出自己的領域,為自己找到一個成功的機會。那你願意給自己多少的時間學習呢?


只要你相信,你將是一個領航者、你也將是別人生命的引領者…
一個未知的未來 + 一個無限的可能 = 創造奇蹟的自己
也許你的轉折處,就在不遠的那一方,
放下你的成見與恐懼,世上沒有跨越不了的鴻溝…
只要你願意〝相信〞它,所能帶給你全新不同的新視野,
讓你找到正確的目標及方法…..
屬於你自己的第一個骨牌效應,此刻正迅速的推動著…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九九.九%農藥 會進入人體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33 

作者:賀桂芬


台北市一家百貨公司超市裡,余小姐正在熟食區選購沙拉。番茄、海藻、海鮮……,光沙拉就將近十種。她的推車裡已經有四粒單價八十元的山形王林蘋果、六粒八十五元,跟高爾夫球差不多大的佐賀密柑和四個總價八百元的法國貝隆生蠔。
這家頂級超市,標榜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食材,包括超過三十種的納豆、四十幾種的味噌、近五十種起司、全台灣最齊全的進口礦泉水和進口高級蔬果。
余小姐在頂級超市買昂貴進口食材,因為她相信,進口食材無論品質或安全性,都比台灣本地的好。真的嗎? 


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台灣穀物八七%依賴進口、蔬菜一五%、水果二  %,若從台灣農產品進口來源來看,竟然絕大多數來自世界資源研究中心(WRI農藥使用密度統計中的黃燈區,甚至有兩個來源是紅燈區(編按:以每公頃使用農藥五公斤以上為高濃度紅燈區、二至五公斤為黃燈區,見上圖)。而台灣自己,更是全球農藥使用密度數一數二的國家。
食物的價格,不一定代表食物的安心性。你選擇的食物背後,怎麼種、怎麼養、怎麼加工、運送、保存,以及它們對你的身體和環境的未來有何影響?真正能肯定回答的,不多。 
根據聯合國二 ○○ 五年發表的「千禧報告」(Millennium Report),現代人飲食結構和食物生產的方法,很多環節出了差錯,導致萬物之源的土壤染毒,生長其上的生物,包括人類自己,全都陷入相互毒害的惡性循環。


人體,變毒了 新生兒血液多出二百零九種有毒物質
人類身體有多毒?
美國環境行動團體(EWG)二 ○○ 五年檢驗十組紅十字會取樣自全美各醫院於  四年八月及九月出生的嬰兒臍帶血,結果赫然發現,有多達二百八十七種有毒化學物質出現在嬰兒血液裡,比過去任何研究多出二百零九種。


同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針對英國家庭所做的抽血檢驗報告中指出,英國家庭成員的血液中化學品濃度逐世代增加,研究結果推論,所有的英國兒童都已受到有害化學品的影響。
中國江西地礦局以土壤中有害化學物質做對照,研究大陸各地七十八萬七千個癌症死亡病例,發現食道癌、肝癌、子宮頸癌和鼻咽癌死亡率與生活區土壤中有害化學物質含量有高度相關。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共事務主任李柏泉指出,台灣沒有做過全面性的人體殘留有害化學物質及重金屬的研究。但層出不窮的農藥殘留、耕地、作物和漁獲重金屬污染的案件,都顯示台灣和許多國家的人一樣,暴露在百毒入侵的生態體系當中。


人類,變衰弱 工業國人民六成五疾病與飲食有關
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從一幕情景就可以說明。
 ○○ 五年七月十九日,遼寧省鐵嶺市一片廣大無垠的玉米田上空,一架飛機飛過,機翼下方一排顯眼的噴嘴,對著玉米田噴下大片水霧。駕駛艙裡,中央電視台記者用亢奮的語氣對著鏡頭:「用飛機撒農藥防治病蟲害,叫做飛防。」農民甲:「自從飛防後,蟲子就沒有了。包穀(玉米)產量大增,而且沒有瞎(壞)的。」
這片玉米田,正是全球現代化農業的寫實。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有三百萬噸的農藥撒在地球表面,而只有  .一%的農藥命中目標,殺死害蟲,其餘二百九十九萬七千噸的農藥都滲進土裡,流進水裡,透過食物和水,進入人類和所有物種身體裡。二百九十九萬七千噸農藥以一平方公尺面積堆起來,有三分之二個台北一  一那麼高。而現代農業用大量農藥毒害土地,用化肥榨取土壤氣力,其結果是「衰竭的土壤製造出衰竭的人類。」美國環境學家Sam Hood指出。
康乃爾大學著名的農經學者卡凡納(D.W.Cavanaugh向美國參議院提出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工業化國家人民六五%的疾病與飲食直接相關。


卡凡納指出,大家都知道維他命對人體很重要,但很少人知道,沒有礦物質,維他命根本沒法產生作用,而工業國家九九%的人礦物質不足,原因就出在土壤的有毒化學物質越來越濃、礦物質逐漸減少,「這樣的食物,無論我們吃多少,都還是營養不良。」 


農業,供應鏈打死結 九六%蔬果種類消失,基改作物坐大
危機就在眼前。聯合國經過長達五年的研究所發表的「千禧報告」明明白白指出,如果不馬上停止目前這種過度透支「生態信用卡」的種植、養殖方式,這個地球在二    年之前,就無法餵飽人類。


此外,人類可食用的食物種類,因為現代化農業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而大量減少,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UNEP)一九九二年公布的調查,九十年前市場上販售的蔬果種類已經有九六%消失了,只有符合大規模種植的蘋果、高麗菜、茄子、洋、米、麥、馬鈴薯等約三十餘種作物正快速主宰地球上稀少的可墾地。


「這些作物最後都像穿了制服般,大家說這是進步,其實是把食物供應鏈打了死結。」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華裔所長張德慈說。 
因為消費者對農藥越來越懼怕,農產公司找尋的替代方案,找上了對人類健康及地球長期影響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基因改造食物。


根據衛生署定義,基因改造食品是將某種基因片段植入目標作物,以增加作物生長速度、改良營養價值、抗蟲、抗病、耐除草劑、耐低溫、延長保存期限、耐運送或利於加工等。
基改作物最讓人擔心之處,在於某些作物本身就「內建殺蟲劑」(inbuild pesticide)。例如,美國超過八成大豆是基改大豆,能夠對抗孟山都公司(Monsanto)享有專利的「抗農達」(Roundup)除草劑,田裡所有動植物都會被這種農藥殺死,就是殺不死大豆。而這些大豆製成的產品,藏身在美國超過六成的加工食品,及沙拉油、大豆粉、卵磷脂、蛋白質粉及維他命E當中。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基改農產國,其八一%的黃豆、四  %的玉米、七三%的油菜籽及七三%的棉花,都是基因改造的品種。


台灣的大豆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根據農委會非正式估計,台灣的進口大豆,有五成為基因改造。


牧業,浪費過多成本 因為人類吃肉,耗掉全球兩成能源
蔬果種植方式有害人體,有害地球,那麼,肉又如何?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百六十八公分、六十多公斤的身材,十二歲的萱萱(化名)看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她八歲就初經來潮,比台北市女童平均初經年齡提前四年。醫生判定她罹患生長過速症,醫生開出的藥方很簡單:少吃肉,因為肉裡殘留的生長荷爾蒙及過多動物性脂肪,讓萱萱十二歲的年齡有著十八歲的身體。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吃下肚的肉,吃的是有毒的飼料,喝的是有毒的水,身上打滿抗生素和生長荷爾蒙。」暢銷書《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Mad Cow Boy)作者李曼(Howard F. Lyman)說。


華人世界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一九七三年執刀動台灣第一個冠狀動脈手術,「以前台灣的心臟病,風濕和先天性心臟病各占一半,但現在冠狀動脈阻塞超過一半。」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全球超重人口二  一五年將增至十五億。目前心臟疾病造成的死因高居全球第一位,這都因為吃太多動物性脂肪。該組織並指出,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任何時候像現在這樣吃這麼多肉。
吃太多肉對健康有害,而吃肉的背後,更有我們想像不到的成本。
首先,因為人類吃肉,耗掉全球至少兩成能源。


英國物理學家卡佛特(Alan Calverd)在《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科學期刊中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人類所消耗、會產生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的石化燃料等能源,有二一%是用來飼養家畜,這還不包括飼料生產、機械化屠宰、清除內臟、包裝、運輸與冷藏等過程所消耗的能源。 


康乃爾大學的農業科學博士比門  鐵爾(David Pimentel也針對肉品製造消耗的能源進行長達數十年追蹤研究,發表近六百篇論文,他的結論是,如果全世界的人飲食形態都像美國人的話,全球石油將在十三年內耗盡。


而且據聯合國農糧組織估計,全球有將近一半的穀物被用做食用禽畜的飼料;畜牧業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淡水用戶;根據加州大學的研究,在加州生產一磅牛肉所需要的水,是生產相同重量蘋果的一百零二倍,馬鈴薯的二百零八倍。


隨便吃一塊肉耗掉這麼多水,相信更少人想過,喝一瓶被視為健康、乾淨的瓶裝水,必須先耗掉十七倍的水,因為瓶裝水的瓶子,最常用的材質是PET(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根據美國容器回收機構The Container Recycling Institute統計,生產一個PET瓶子,必須消耗十七.五瓶的水。


因為污染及森林過度砍伐,地球上乾淨安全的可飲用水急遽減少。缺水,是人類本世紀最大的夢魘。但,因為我們的飲食習慣,其實也正大量消耗水又損壞健康。 
好好重視你、我飲食的習慣,我們就可能救自己又救地球。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營養教育學系教授古索(Joan Gussow)和克蘭(Katherine Clang)一九八六年首次提出永續飲食(sustainable eating)的概念:食用以保育、不浪費及不破壞水、土壤、能源等資源的方式,例如不使用農藥生產的食物。


珍古德進一步提出,永續飲食應該符合當令、當地和有機三大原則。
用心吃,救地球 追求當令、當地和有機三大飲食原則 


尤其,盡可能購買產地最接近的食物,除了可以縮短食物收成及處理到達餐桌的距離,避免長程運送耗費能源之外,更重要的是,食物收成之後,它的營養和美味隨時間遞減,吃當地食物,才最營養,最美味。


越來越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不用農藥種植的植物,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幾乎都比較高(見第六十頁表),包括維他命C、鐵、鎂、磷及多酚,有機作物重金屬含量也較低。


此外,有機養殖和密集養殖的動物肉類,營養價值也大不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叢書作家裘  羅賓森(Jo Robinson)在《草食動物最好》(Why Grassfed Is Best!)書中指出,自然放牧的動物,比起那些圈養大量生產的動物,肉質中的卡洛里和壞脂肪omega6較低,但好脂肪omega3,卻更高。一塊六盎司草食牛的牛排,熱量比穀物牛低約一百卡。草食牛維他命E量比穀物牛高三至六倍。


好好選擇食物,人和環境可以雙贏,也難怪珍古德要大聲疾呼:環境、食物、人和地球,惡性還是良性循環,發動點都在人類的吃。 


所以,她提出的新觀念「用心吃」(mindful eating),:「只要開始思考,一天三餐,每個人每天都有三次改善健康,改變地球的機會和力量。」 最新健康飲食標準:哈佛金字塔除了用心注意食物來源,當食物到口,怎麼吃才對?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中心的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研究,於二 ○○ 六年公布「哈佛健康飲食金字塔」,可以作為重要參考。

這份金字塔越底層的食物,攝取的量和頻率應該越高。以穀物為例,哈佛把全穀類(whole grain)放在金字塔的最底層,卻把亞洲人最愛吃的白米和西方人最愛吃的白麵包、甜點、馬鈴薯和白義大利麵放在最不該經常、大量攝取的最上層;因為人類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主要為了能量,而精製澱粉就像精緻糖,只會增加空虛的卡洛里(empty calories,意指除少許營養之外,都是熱量),對新陳代謝只有壞處。而全穀類因為有麩糠層和飽含澱粉的芽層,人體無法快速消化全穀,因此不會讓血糖和胰島素迅速升降。
 
同樣是蛋白質,哈佛把白肉、魚和蛋放在一天吃零至兩次的第三層,卻把紅肉和奶油,放在「盡量少吃」的金字塔的最上層,因為同樣是脂肪,植物油脂和白肉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相反的,紅肉雖同樣可以提供人體蛋白質,但附帶的飽合脂肪和膽固醇卻有害人體健康;被放在次高層的乳製品也有同樣的問題。(文●賀桂芬)

葡萄糖胺治骨鬆?觀念錯很大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10/29 12:0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9日電)維骨力等葡萄糖胺保健產品太紅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調查指出,新5都的中老年人約有7成誤以為吃這些可以治療骨質疏鬆,多數人更不知骨鬆造成的骨折會要老命。

骨鬆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榮福今天受訪指出,葡萄糖胺作用在軟骨上,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保健食品,沒有證據顯示能增生硬骨、提高骨質密度,民眾卻有似是而非的迷思,常常拿來治骨鬆,甚至給青少年轉骨。

今年5月至7月間,學會在台北市、未來的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5都的40歲以上民眾1500人,調查骨鬆基本認知和骨鬆治療認知,結果受訪者最大的問題不在於不知道骨鬆,而是不知道骨鬆要如何治療,6成6誤以為運動可治療骨鬆,7成6錯用關節保健食品和食補。

陳榮福說,骨鬆是全身性的無聲疾病,骨鬆骨折像推骨牌,患者50、60歲時跌倒時用手撐地,手腕就斷了;60、70歲時提重物、打噴嚏,腰椎就會壓迫塌陷而身材倒縮;到了70、80歲時,不小心滑一下絆到髖部,就股骨頸骨折,從此臥床不起,第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高達15%到22%,與乳癌末期死亡率一樣高。

61歲經營小吃店的李媽媽就是典型案例,她常常搬重達15公斤的紅茶桶,去年發現褲腳拖到地,要改短3公分;經過檢查才發現骨密負3.2嚴重骨鬆,造成脊椎間的間隙變窄,已有骨鬆造成脊椎塌陷,她才知道雖然常吃小魚干補鈣,但趕不上骨質流失速度,再持續搬提重物,遲早會壓垮腰椎。

民國43年次的阿基師今天應邀擔任骨鬆防治大使,事先他接受精密的雙能量X光(DXA)測骨質密度,結果是負1.1,小於負1,屬於骨質不足。他告訴學會,他用鍋具重達5公斤以上,以後要特別注意,少提拿過重鍋具,花更多時間在構思菜色上。

陳榮福建議,女性步入更年期後,男性步入老年時,就該接受骨密度檢查,如果檢測數值低於負2.5,已達骨質疏鬆,要趕快治療,請專業復健師提供適當的運動建議,應該避免激烈型態或是在天色昏暗時外出,以免跌出人命。991029

全榖食品竟「無穀」! 董氏基金會:小麥粉等於麵粉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0/27 16:3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國人風行吃五榖雜糧來養生,讓標榜含有榖物的產品價格連連上漲。但是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市面上標示為全榖、全麥的產品竟有超過1成「完全不含全榖成分」。

董氏基金會針對包子、餅皮、餅乾、麵條,以及麵條、粥品、即食沖泡飲品等共465件商品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標示「全榖」或「全麥」的113件產品中,有13件完全不含全榖成分,更有9件沒有標示內容成分。

對此,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呼籲,一般所說的「小麥粉」是由去掉麩皮及胚芽的穀粒研磨而成,所以並不是「全麥麵粉」,只是普通麵粉,且許多烘焙製品雖然看得到麩皮,但所使用的麵粉可能是已去掉胚芽等成份的「麩皮麵粉」,也算不上是全麥食品。

目前衛生署也已公布「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規定米或燕麥等全榖物需包含果皮 (糠層、麩皮)、胚芽、及胚乳等整粒穀物,且該成分需超過產品總重量51%,才能標示為全榖食品。目前此法案正進行宣導,預計明年起正式實施,屆時若違反規定將可處4到20萬元罰鍰。

緊張時深呼吸 醫師︰錯誤觀念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28 04:11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許多人常以深呼吸緩解緊張,但醫師說,以深呼吸舒壓是錯誤觀念,過度深呼吸會讓呼吸過快,造成腦部收縮,氧氣不足,自律神經更緊張、焦慮,嚴重者可能頭暈、心悸、出汗、手腳發麻冰冷。醫師建議,緊張時順著原本的呼吸節奏與深度,吐氣時間比吸氣長,讓心跳減速。

家醫科醫師何一成昨天表示,他於門診觀察,緊張焦慮的民眾中約廿%至卅%有呼吸過快,但自己通常不知道;呼吸過快較常出現於卅歲至五十歲,自我要求高、責任感重。

何一成舉例,一名年約卅歲女性從事資訊工作,每當工作壓力大緊張,就以深呼吸緩解,日前一次大口呼氣卻發現無效,反而頭暈、手腳發麻,快要暈倒。

何一成說,呼吸太深、太快不是病,但過度呼氣會導致血管收縮,情緒更緊張,也會缺氧,不由自主呼吸更快,心跳又變快,形成惡性循環。

何一成建議,緊張時應順著原本呼吸節奏,一般人為每分鐘十至十五次,讓呼吸變慢、變淺,正確深呼吸要採腹式呼吸,吸氣時感覺橫膈膜也擴張,腹部微微鼓氣,吸氣、吐氣時間比例為二比三,吸氣兩秒,吐氣三秒或吸氣四秒,吐氣六秒,吐氣時間變長,可讓心跳變慢,調節氣息。

久盯電腦.電視 不到40歲提前老花

公共電視 更新日期:2010/10/28 22:16


不少年輕人上班盯著電腦,下班又看電視,一天當中幾乎有半天的時間都是近距離看東西。眼科醫師發現,國內老花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10人就有1人不到40歲就已提前老花.

手拿雜誌,要看內容,得拿的遠遠的,賴先生才34歲,就已經出現老花眼的症狀,對年輕的他來說,怎麼樣都沒想到自己會提早得老花.

眼科醫師發現,國內老花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10人就有1人不到40歲就已提前老花,原因就是出在近視以及長時間近距離看電腦和電視.使睫狀肌持續收縮緊繃,還有調查發現,一個星期盯螢幕時間超過37小時,長久下來睫狀肌還會提早退化,如果情況沒有改善,也容易提早罹患白內障.

如果現在的你,眼睛常出現酸澀,疲倦,總覺得看東西有一層霧霧的,就有可能是老花眼的前兆,這時候不僅要去醫院求診,平常忙碌之餘,用眼一段時間後就要閉眼休息,或者到戶外走走,多看遠處的風景,讓睫狀肌放鬆,也可以避免老花眼的惡化.
記者陳曉卿陳昌維台北報導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蔬菜硝酸鹽過量 恐罹癌症

民視新聞 更新日期:2010/10/28 12:01


大家都認為吃蔬菜很健康,但現在要小心,如果吃了過量使用氮肥,又提前採收的蔬菜,裡面恐怕殘留過量硝酸鹽,吃多了會導致食道癌、腸胃癌等疾病,對健康危害很大。

青菜在這裡啦,小白菜,青江菜,芥藍菜,通通放進菜籃裡,但別以為吃菜就一定健康,因為這青菜裡面如果殘留硝酸鹽,可是會導致癌症的恐怖後果。

主婦聯盟針對市售7樣葉菜類進行檢測發現,一般在超市和傳統市場購買的葉菜類,硝酸鹽含量平均都在3000ppm以下,符合世衛組織的標準,但是青江菜和有機店賣的小白菜和芥藍菜都超過1萬5千ppm以上,數字高到嚇壞人,連洗也沒用,消基會呼籲政府必須儘速制定標準嚴格把關。

台灣葉菜類常使用過多氮肥,期盼加快蔬菜快速生長,但是太快採收,日照不足,卻殘留過多硝酸鹽,有損人體健康,怎麼從青菜施肥源頭好好把關,政府可不能再漠視。

五歲幼兒平均五顆蛀牙 刷牙千萬333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0/10/27 13:05


國內五歲幼兒平均有五顆以上的蛀牙,蛀牙率高達七成以上,本週是「2010年全民口腔健康週」,醫師表示,小朋友平常刷牙,必須做到「333守則」,每天至少刷牙三次,餐後三分鐘內要刷牙,以及每次刷牙三分鐘以上。
(陳映竹報導)

根據統計,五歲兒童平均齲齒指數是5.44顆,約七成的幼兒有蛀牙,和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訂定90%的五歲兒童完全沒有齲齒的目標,還有當大的落差。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和教育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從今年起,把每年10月份的第四週訂為「全民口腔健康週」。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淳豐醫師表示,小朋友刷牙必須以45度到60度的斜角,在牙齒和牙齦間縫來回潔牙,刷牙時間至少五分鐘,並且搭配牙線、含氟漱口水。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表示,目前國中小都排定在營養午餐後,有五分鐘的刷牙時間,口腔保健是身體健康的第一步,從小培養良好的口腔照護習慣,能夠使孩子終身受用。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膝蓋鈍痛 恐罹髕骨軟化症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27 04:11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高一的小可下課起身時,膝蓋前方常會有鈍鈍的疼痛感,上下樓梯及跑步時,情況加劇,甚至膝蓋無力,復健師指出,這是「髕骨股骨痛」的症狀,若不復健勤做保養,會惡化成「髕骨軟化症」,屆時將需開刀治療。

縣立醫院復健師蔡孟頻解釋,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呈倒三角形,位在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間,當膝蓋彎曲和伸直時,髕骨會在股骨表面滑動,如果髕骨偏離了正常的滑動軌跡,就會導致「髕骨股骨痛」。

蔡孟頻說,「臏骨股骨痛」好發在年輕女性,最小約12、13歲,常見的原因包括外力撞擊、骨盆較寬或扁平足,或是髕骨位置過高、傾斜或半脫位等先天結構不良,造成大腿的肌肉不平衡,使髕骨向外側偏移。

此外,幼教老師常跪在軟墊上帶小朋友,家庭主婦擦地板等,常需蹲跪、上下樓梯過度使用膝蓋者,也是高風險群。

她強調,髕骨平時就要保養,避免長跪、蹲或上下樓梯,若有不舒服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拖到關節面磨損變形,就得開刀。蔡孟頻指出,門診時,會搭配X光片確認髕骨是否有偏斜、磨損或骨刺生成等情形,以排除腰椎轉移痛或肌腱炎等其他病因。

治療上,使用熱敷、短波或超音波來增加關節內的血液循環,降低發炎,並搭配向量干擾等其他儀器來減低患者的疼痛。此外,訓練肌力及拉筋運動也很重要。

菌男黴女擺脫香港腳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27 04:11  文/葉慧昌

台灣是亞熱帶的海島型氣候,又濕又熱,不少人罹患「香港腳」,成為「菌」男「黴」女,深受其苦。

其實香港腳的正確名稱是「足癬」,因感染一種叫皮癬菌的黴菌所引起。此菌以人體的角質做為營養來源,喜歡溫暖潮濕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溝、肛門周圍,特別是腳趾縫,更是它們的最愛。

香港腳的病名源自於清朝鴉片戰爭時,英軍接收香港,初到濕熱的環境,大兵們水土不服,個個染上「足癬」,大夥兒不明就裡,稱它為香港腳。
從此,「香港」腳的污名不脛而走,難以洗刷。

香港腳可分為水泡型、厚皮型、糜爛型3種,其中水泡型奇癢難耐,糜爛型偶有痛感,厚皮型則不痛不癢。所以,不要以為香港腳一定會癢,有時候它也會「來陰的」,在患者毫無知覺的情況下,悄然上身。

中醫認為,香港腳是濕熱之毒下注所致,除了去除體外局部濕熱,如果患者有口乾口苦、身體疲倦、昏沈、胸悶、腹脹、小便色黃、量少等濕熱體質的症狀,可用清熱除濕湯加減服用,以達到「體內環保」的效果。

外用方面,可將少量的明礬與醋攪拌均勻之後,加熱水至略有燙感,每天浸泡40分鐘。但醋的含量控制很重要,濃度太高或泡太久有被灼傷的危險,不建議民眾自行使用;此外,適當使用艾絨或艾條,點燃煙燻患處,也有效果,但民眾需請教醫師後再用,以免造成其他傷害。

要提醒的是,使用外用藥時,日夜應當有區別。晚上可以擦藥膏或者浸泡,白天外出穿鞋前,可用噴劑,同時可在鞋內灑上滑石粉,但不宜使用玉米粉或香粉,因為容易黏著,且會導致發霉。

治療香港腳應提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算皮膚已完好如初,還得再擦藥兩個星期,因為可能有皮癬菌潛藏在角質層內。

◎生活注意事項:
●患者在沐浴後,應把腳趾擦乾。
●不宜穿合成纖維的襪子,宜穿著純棉或純羊毛的襪子才會吸汗。
●不宜穿合成皮或塑膠製的鞋子,尖頭的或高筒的也不適合,應改穿著涼鞋或透氣的鞋子。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黴菌也將隨著患者一步一腳印地傳播下去。為了避免「一人染黴,全家倒楣」,不可赤腳在家裡行走,不可共用拖鞋,襪子也要分開洗。

唯有全面性防治,才能阻隔黴菌的蔓延,擺脫香港腳。
(作者為台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不吃早餐 易罹患糖尿病心臟病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10/10/26 16:07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一項研究指出,常不吃早餐的人較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且早上總是肚子空空的人反而會讓胃部累積多餘脂肪,導致膽固醇偏高。

由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研究團隊自1985年起,追蹤超過2000名9到15歲的學童,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在這長達20年的調查中發現,分別在童年時期或成年期不吃早餐的人,平均腰圍比其他人多出兩吋,胰島素與膽固醇也都相對較高,容易引發糖尿病與心臟病。

現代人晚睡晚起的習慣較普遍,常常早、午餐併作一餐吃,也有人認為少一吃一餐就多瘦一些,刻意不吃早餐。但塔斯馬尼亞大學博士史密斯(Kylie J. Smith)指出,無論是童年或成年期不吃早餐者都被證實有膽固醇、脂肪偏高的現象,且這些人通常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活動力與工作效率都比一般人差。

小時蛀牙長大爛牙 口腔保健差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10/26 18:0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6日電)相關調查指出,台灣兒童平均蛀牙超過5顆;步入成年後,9成9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國人口腔問題代代相傳,絕對不只是牙膏廣告宣稱的牙齒敏感這麼簡單而已。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腔衛生主任委員邱耀章今天指出,國人得蛀牙的年齡有2個高峰,一個是學齡前,一個是上高中,從小沒學會正確潔牙的幼兒,上小學後參與餐後潔牙、使用含氟漱口水等校園潔牙活動,到了高中全部破功,而且影響到一輩子的口腔衛生。

台灣最近一次在2004年的調查顯示,家訪調查與機構調查的學齡前兒童平均齲齒指數分別為5.44顆及5.63顆,大約7成的幼兒有蛀牙。根據2008年台灣18歲以上牙周病調查結果顯示,99.2%的人有不等程度的牙周病,又以牙齦炎、牙齦附連(牙肉貼合牙齒處)喪失最為常見。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分別是學齡前兒童90%完全沒有齲齒,成人有75%沒有罹患破壞性的牙周病。牙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鴻輝表示,顯然台灣民眾的口腔保健目標離最佳水準,還差得遠。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問題會「代代相傳」,邱耀章解釋,有的孕婦「懷個孩子,壞顆牙齒」,等到寶寶出生後,一口爛牙的長輩與兒孫親吻、餵食之際,把口中的牙菌傳給幼兒,幼兒沒有在家庭中建立正確潔牙習慣,只能靠學校補救,但小學畢業後就放牛吃草,成年發生牙周疾病。

業者強力放送去除牙齒敏感的牙膏廣告,在邱耀章看來,這是利用含氟牙膏使牙質再鈣化以避免繼續受傷的原理,使用含氟漱口水一樣有幫助,但氟化物不能解決缺牙、牙周病的問題,最根本的預防之道是牙齒刷乾淨。

衛生署口腔醫學委員會將每年10月第4週訂為全民口腔健康週,今年的活動在台北科學教育館登場,今天中午與全台中小學生同步刷牙,接下來陸續有孕婦、銀髮族、身心障礙者、口腔癌的口腔照護活動,將衛教活動擴展至全年齡及全領域。991026

亮不亮 有關係 單車族夜騎違規挨撞 判罰1萬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10/10/27 02:28 郭良傑、林郁平/台北報導


吳姓女子夜間騎腳踏車,車子沒有照明設備及反光裝置,竟在台北市的自行車道逆向穿越馬路,又違規左轉,遭疾駛而來右轉的林姓機車騎士撞上,兩人均倒地受傷。高院認定這件車禍吳女也有過失,廿六日依過失傷害罪,判她罰金一萬元,緩刑二年確定。

該件腳踏車主被判罪的意外事件,發生在去年三月十一日晚間十點半,吳姓女子騎著沒有任何燈光、反光標誌的自行車,行經台北市安和路的自行車道,她準備往南逆向穿越安和、敦化南路口,違規左轉時,遭超速又違規右轉的林姓機車騎士撞倒,兩人均當場倒地,林姓男子臉部及右腿擦傷,吳姓女子則手指骨折、牙齒斷裂。

一審法官依台北市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的鑑定,認定林男超速是肇事主因,判他拘役五十日、得易科罰金,未上訴確定。吳女因未在單車裝置燈光設備,又違規逆向騎車左轉,是肇事次因,也被判拘役五十天、得易科罰金。

吳女認為她的傷勢較重,且不是肇事的主因,卻和林姓男子判同等罪刑,感到相當冤枉,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高院審理後認定,吳女未在腳踏車上裝置燈光及反光裝置,確實已違規,因她的傷勢確實比較重,雙方尚未達成和解,她所受的損害尚未獲得彌補,念在她經此教訓已知有所警惕,改判她罰金一萬元,緩刑二年確定。

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自行車屬於慢車,不得擅自變更裝置,並應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裝置等安全設備之良好與完整;另規定,在夜間行駛應開啟燈光;其他也規定飲酒、吸食毒品、管制藥品等不得駕駛;要比照機車不得任意停放等。若違規會被處以一百八十元到六百元罰鍰。

但酒後騎乘自行車或未戴安全帽,卻沒有罰則,反而規定未隨身攜帶慢車證照,可處一百八十元罰鍰。民眾大惑不解,質疑哪有證照?

交大執法組組長唐國強表示,現行法規的確有不合時宜或不完整之處,所以警方都以勸導代替開罰,並在警廣或各項活動中,列為重點宣導項目。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保健錦囊》火燒心、溢赤酸因脾胃虛、肝氣犯所致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0/26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的人,常出現火燒心、溢赤酸等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歐景騰表示,胃食道逆流在傳統中醫屬於「胃脘痛、噯氣、吐酸、胸痺、嘈雜、呃逆」等範疇,主要是因為脾胃虛弱、肝氣犯胃、胃氣無法和降等病因所造成。

歐醫師指出,臨床上就碰過忙碌的職業婦女,有一天突然感到咳嗽、喉嚨痛、眼眶疼痛、聲音沙啞,原本還以為只是感冒而已,但在診斷後發現,患者還出現胃脹悶、心窩灼熱、喉頭有酸味等症狀,因此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經使用降逆、疏肝和胃處方後很快就改善病症。

歐景騰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因為人的胃和食道間的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導致關閉不緊密,促使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逆流到食道,其中會令人不舒服的主要是胃酸,因為食道黏膜並不像胃有保護膜,能夠防止胃酸的侵襲。

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主要的症狀為溢赤酸,也就是胃酸逆流,以及火燒心,也就是心窩胸骨後灼熱感,其他非典型的症狀還有胸痛、打飽嗝、反胃、吞嚥不順、上腹痛、喉頭有異物感、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發炎等。因為部位的關係,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心臟出問題而感到疼痛。

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有助於改善不適,並防止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歐景騰表示,傳統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常以降逆、疏肝和胃等藥物為主,但除了治療外,日常生活應避免喝酒,少吃甜食、辛辣類或刺激類食物,富含咖啡因的食物也應少碰為妙,才能減少復發的機會。

歐醫師指出,在臨床上,常碰到患者因為工作忙碌、生活過度緊張、壓力大,以及吃飯時經常都匆促了事,無法將情緒放鬆,結果日子久了就發生胃脘脹滿疼痛、上引胸脅悶痛、呃逆、打飽嗝、吞酸嘈雜等情形,最後就可能形成胃食道逆流,像這種情況屬中醫所稱的「肝胃不和」,可用柴胡疏肝湯等處方來加以治療。

歐景騰指出,還有些患者因為經常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愛吃辛辣類或刺激類食物,甚至生冷飲食夾雜或飽食消夜後就馬上睡眠,結果就引起胃食道逆流,像這種情況必須依症候使用藿朴夏苓湯、半夏瀉心湯、香砂六君子湯等處方來治療,如果患者有胃酸嚴重的情形還可加烏貝散來制酸。

這類型患者平常會有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及胃腸功能失調等問題,積極接受醫師診治比較妥,傳統中醫可透過調整脾胃肝膽的功能,讓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美研究報告 O型女想生趁年輕

TVBS  更新日期:2010/10/26 15:49  

女性懷孕機率跟血型大大有關係,美國一份科學研究報告就指出,O型的婦女比較不容易受孕,A型懷孕的機率,則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

生小孩不僅得靠父母雙方,現在一份科學研究更指出,跟女性的血型也大大有關係。

美國一份科學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排卵數量以及卵子的品質都會跟著改變,而其中O型的婦女,比起其他血型女性比較不容易受孕,A型懷孕的機率,反而是所有血型中最高的。

不過報告也指出,影響女性受孕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年齡、體重、飲食習慣等,O型婦女成功懷孕的例子還是很多。

六種愛的方式

暗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痴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苦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失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用自己冷默的心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熱戀~
世界上最令人察覺不到的事情 便是你我在一起時
那個不斷流逝著的
據說叫做「幸福」的日子

初戀~
世界上最甜美的事情 莫過於你慢慢地向我走來
靜靜地訴說著「我愛你」!

傾聽

九月的陽光仍然熾烈,開學第一天,走在林木扶疏的校園,欣賞著來往學生的活潑朝氣,讓我有如再次回到年輕的歲月。
記得去年第一天上課,也正巧是開學日,我剛從二十四小時的飛行中回到故鄉,能與年輕的同學們在教室中共聚一堂,是我旅居國外數十年的心願,興奮取代了旅途的疲憊,面對著大家,很熱情地問好,得到的卻是沉默回應,木然的表情。
哇!怎麼這樣安靜?
當時,我想起了數十年前的自己,老師站在台上,滔滔不絕地說,台下的我, 安安靜靜地聽。時光飛逝,沉默是金的銘言還存在腦中,我多麼希望,時光可以倒流,我可以再次回到年輕的歲月,不再沉默,不再畏懼,我們,不論老少,可以一起對談,一起學習。
我笑著對大家說:「你們千萬別像我一樣,蹉跎了一生中最好的青春歲月。青春應該有很多的可能,很多的夢和理想……我們可以一起傾聽、對談,一起學習、討論。」
我對著大家,沒有忘記一再地提醒著:
想起剛到美國時,坐在全是棕髮碧眼的洋人課堂中,看著大家爭先恐後的發言,我,當時與你們同樣的年紀,即使是思潮起伏,卻不聲不響不敢發言,任由內心如海浪澎湃,中西文化相互在心中碰撞,那是多麼大的衝擊。我卻無語……不發一言,是我們的成長中「孩子有耳朵沒有嘴」的教育,寧拙勿巧,壓住了急欲衝出的思維。
不,你們不能像我一樣「沉睡」了那麼久才驚醒過來。
你們也不必飛越重洋,等到做了母親之後,才發現可以分享感覺,也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現在就可開始,甚至在更早、更小的年齡,你們就應學會與人對談、一起討論的習慣。
只聽不說,不是學習的方式,也不應該是成長的態度。
「沉默是金」,古訓有云,但「不違如愚」,《論語》有曰。
求學在於活用,而不是收藏背誦,以傲人成績,為鄰里稱羡。
今天,我再次站在你們面前,雖然與去年不同的面孔,卻是同樣年輕,也同樣沉默,在開學的第一天,面對著新的學期、新的開始,你心中必定有很多感覺──是的,感覺,你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感覺,難道要深藏不露地讓它在心裡逐漸枯萎?或悶在心裡成為情緒的亂流?
你的喜愛,你的好奇,你的快樂和恐懼,你的心願和夢想?你對這一堂課的學習,你的感覺和期待……
你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有澎湃思潮,在今日中文備受重視的廿一世紀,你們都掌握著文字書寫與語言強項,全世界有多少人想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文化,你們再也不能沉默不語。
說出來,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在我們開始的第一堂課。
學習不是一湯匙一湯匙的餵食,知識是從自我的認知與相互切磋學習中,在討論甚至辯論中獲得。
經典古籍,文化精華是你們學問的底蘊基礎,但是表達與書寫是你們與世界接軌的橋梁,缺一不可。
把你們的感覺帶來上課!
把你們的喜愛、夢想說出來/寫下來讓大家聽見。
把中華文化精華說出來/寫出來與世界分享。
改變是學習的開始。感覺、思考、行動,是課程設計的根本。
我在黑板上畫了三個相互滾動的圓。我也看到那青春滾動的眼光,波動起伏的思維。
用心傾聽,我聽到了那跳躍的音符。我終於聽到了那來自內心的感覺,也欣賞年輕人用心寫出來的自我、真誠。
我心中響起巴士卡力的銘言:「愛是我把你引向你自己內心的輕柔過程。」(註)
在即將一起學習的這一學期,我告訴學生:
希望我能引發你們走向自己,釋放出無限的潛能。除非你願意接近你的內心,去發揮你內在的潛能,有誰能勉強你?
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我們一起學習。

註:《愛、生活與學習》作者巴士卡力對愛的註解。

眼皮長針眼是警訊 小心疲勞過度引起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0/25 19:25 記者黃玿琮/中縣報導


衛生署豐原醫院眼科門診近來發現有許多患者就診說是工作太累感到疲倦,隔天早上眼皮脹痛眼瞼周圍就長出了紅腫的小膿包;經醫師診斷是「針眼」所引起的,施予小手術將膿包割開引流膿液,藥物治療二、三天後不舒服的症狀已獲改善。

眼科楊逸儒主任表示,人的上下內眼臉分佈著許多分泌油脂的小腺體,這些油脂分泌的開口就在眼臉邊緣,油脂分泌進入淚水中,形成淚液的一部份。有些人分泌油脂的管道不順暢,導致油脂堆積,這些油脂對人體表面的細菌而言不啻是營養大餐,於是造成細菌的繁殖,形成感染,便形成俗稱的針眼,正式名稱為「麥粒腫」。

鄭姓患者就診時說,最近工作忙碌,時常加班趕件,睡眠品質不好,常常感到疲倦,開始的時候是眼睛周圍感到腫脹不舒服,後來黏黏的分泌物變多,眼瞼的部分長出了小膿包,還被同事笑說是不是看了什麼不該看的東西;後來周圍也有同事有相同的情形,還懷疑是遭到她傳染的。

楊逸儒說,「針眼」臨床症狀早期會感覺眼皮局部紅腫,合併抽痛或腫痛,觸壓會摸到有疼痛的小硬塊,隨著感染加劇紅腫範圍擴大,原先的小硬塊會形成膿包,最後會往外由皮膚或向內由結膜破出排膿。

治療在早期以局部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擦拭,如果症狀較嚴重,可加上口服抗生素及熱敷,通常數天內就會改善而吸收。若沒有吸收或來不及用藥就已形成明顯膿包,那就要做切開排膿的小手術。傳統民間拉眼角治療針眼的主要為按摩作用,使排出受阻的油脂能夠順利排出,感染也會獲得改善。

臨床上一種霰粒腫與麥粒腫類似,它也是皮脂線阻塞,但造成非感染性因發炎而形成的肉芽腫,從眼臉上可摸到或看到一或數個不紅不痛的皮下腫塊。其治療方式則是類固醇藥水與熱敷,若無法吸收則需切開刮除,一但霰粒腫合併感染,其症狀就跟麥粒腫非常相似,其治療方式亦是以抗生素或切開排膿。

楊逸儒主任提醒民眾,針眼主要是因為皮脂腺管道阻塞,細菌容易增生,加上如熬夜、過度勞累、壓力大、身體免疫力降低、細菌就容易作怪;現正值秋天季節變化之際,身體免疫力改變也有可能,若發現眼睛開始紅腫甚至有痛感,切記不要自己用手去搓揉,以免造成細菌感染或是二度傷害,嚴重的話還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輕忽不得。

感覺苦味 肺張得更大

更新日期:2010/10/26 02:53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最新科學研究發現,人的肺部跟舌頭一樣,能感受到苦味,但更令人驚訝的是,肺部對苦味的反應不是收縮起來,而是擴張得更大。科學家表示,這項發現或許能帶來治療哮喘的新方法。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研究肺部肌肉受體如何讓肺收縮及放鬆時偶然發現:肺部氣管接觸到苦味,會張得更大。

研究成果主撰人李吉特博士(Dr. Stephen Liggett)表示,一開始他以為吸入導致胸痛及咳嗽的有毒物質,肺部的苦味受體會出現「戰或逃」的反應,以便人能迅速離開有毒環境,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好相反,苦味受體反而促使氣管張開,程度比任何治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藥都來得大。

僵直性脊椎炎 有四大徵兆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25 04:11  文/邱啟勝

在眾多的關節炎中,有一種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軟組織的關節炎,其典型症狀為漸進性的慢性下背部疼痛及僵硬,病程嚴重和控制不良者,會造成脊椎黏合而無法彎曲,形成竹竿型的脊椎。

◎僵直性脊椎炎的徵兆
引起下背疼痛的病因種類很多,所以病人容易延誤就醫或被誤診,僵直性脊椎炎根據New York criteria的診斷標準有4點:
●病人有下背部疼痛及僵硬,休息亦無法減輕,時間超過3個月。
●病人的腰椎運動範圍受限(包括前後彎、側彎)。
●病人的擴胸範圍受限制(擴展範圍小於2.5公分)。
●X光檢查有薦腸關節炎(骨盆與脊椎交接處),嚴重度在雙側二級或單側三級以上,約有20%的人會合併周邊關節炎。
此病常伴隨一些特徵,如足跟或足底疼痛現象(跟腱炎及足底筋膜炎)。
另外,少數病人侵犯眼睛會造成葡萄膜炎與虹彩炎。

◎如何治療僵直性脊椎炎
治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減少疼痛、僵硬,以及維持正常的脊椎關節活動度,並預防併發症。
目前治療的觀念是先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減少關節的疼痛與僵硬,使病人能有適度運動,維持良好的姿勢及正常的活動。

日常的保健可鼓勵病人多做深呼吸,及伸展脊椎運動(如游泳、柔軟體操、跳舞等)。
消炎止痛藥的劑量可由病患依據疼痛程度自行調整藥,無症狀時,甚至可停藥。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所謂第二線藥物,磺氨塞拉金),對患者的脊椎關節炎也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國外的研究資料顯示,抗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Enbrel或 Humira),在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有突破性的進展。大部分接受這些藥物注射後的病人有顯著改善的效果。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

降低罹患第一型糖尿病 多喝母奶 別太早吃麥粉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10/25 04:11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好發於兒童與青少年的第一型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日前收治一家3兄弟,老大在3、4歲時發病,雙胞胎兄弟則在10個月大發病。雖然第一型糖尿病罹病原因不明,外國研究初步顯示,喝母乳6個月以上有助減少罹病風險。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羅福松強調,目前第一型糖尿病罹病原因不明,不過,美國曾進行7、8千個第一胎生下糖寶寶的家庭調查,分析飲食與環境的危險因子,發現未喝母奶、太早吃麥粉、維他命D缺乏,或遭克沙奇病毒、先天性德國麻疹病毒等傳染,都可能引發第一型糖尿病,不過,這些雖未達統計相關,但仍被列為高度「嫌疑」。

若發現孩童喝多、尿多、體重突然下降,最好就醫檢查;羅福松強調,提早確定罹患糖尿病,才能儘早控制血糖,減緩10年內出現白內障、15到20年視網膜小血點等併發症。

我國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率,40歲以下為10萬分之1.5、10歲以下為3至5。羅福松表示,國外發現,近2、30年來,有年輕化趨勢,5歲以下每年增加3到5%的病患,我國雖無相關研究,但發病年齡平均7歲半,而5歲以下個案,光是林口長庚也收治8、90例。

雖然第一型糖尿病與遺傳無關,第二胎產下「糖寶寶」機率約3到6%,但羅福松說,日前收治一家3兄弟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老大在3、4歲時發病,雙胞胎兄弟則是在10個月大時發病,可能是國內第一個3兄弟罹病的案例,而其父母也沒有糖尿病家族史。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昨天下午在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辦病友親子活動。29歲的賴小姐現身說法。她表示,自己10歲發病,24歲發生視網膜病變、25歲開始洗腎。過去因為求學時打針不方便,她一天只打兩次胰島素,也讓血糖控制不良,現在改成4次,加上自我管理得宜,病情逐漸穩定。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頻尿晚餐少吃筍、白蘿蔔、瓜果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0/25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老年人常有的頻尿困擾,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王偉驊建議,少食生冷,尤其晚餐少吃竹筍、白蘿蔔、瓜類水果,睡前1個半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

王偉驊指出,老年男性一般性頻尿、小便解不乾淨,很多是攝護腺肥大所引發。他說,初期出現解尿不淨的情況時,可考慮以蒲公英、赤芍、丹參、桃仁、澤蘭、南瓜子、乳香、川楝子等組方加減,後續視情況搭配其他方劑。

他指出,攝護腺腺肥大西醫常以手術處理,但因患者多屬老年人,體質較差,若兼有明顯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不全、或心血管功能障礙,則又不宜手術,可考慮採用中藥治療。

王偉驊表示,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各葉腺體均有輸出管開口於尿道。攝護腺分泌物可以增加精子活動力,攝護腺發育有賴於雄性激素刺激。然而男性年滿50歲之後,機能即開始退化,這是因為睪丸所產生之雄性激素減少的緣故,即中醫所稱的腎虛。

攝護腺的成長亦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如果這類內分泌太多,前列腺中葉甚至側葉可能發生增生現象。內分泌不平衡自然會影響到前列腺。

當天氣稍轉涼時,夜尿頻繁的患者增加。王偉驊醫師表示,一般性的夜尿問題,可稍補充龍眼乾等食材,有助改善;但如果出現其他症狀如排尿不順、澀痛,血尿,則還是要就醫,進行鑑別診斷。

例如攝護腺炎是年長男性常見疾病之一,王偉驊醫師指出,其症狀輕則排尿不暢,重則淋漓澀痛,甚者血尿,少腹脹。治療可考慮八正散合豬苓湯加減,適用於急性前列腺炎,便秘有血尿者。

誘發前攝護腺炎較常見兩種原因,其一即急性前列腺炎,其感染細菌多為化膿球菌,尤以淋菌及葡萄球菌最多。其二即前列腺結核,是結核桿菌感染所致,但亦有不明原因者,可能與腎臟機能衰退有關。

中醫認為攝護腺炎、肥大屬癃閉、五淋之範圍,要與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泌尿系統結石做鑑別診斷,因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簡易的診斷法是利用肛門指診,即可觸摸到前列腺有無肥大現象,或利用各種西醫病理化驗來做參考,以便鑑別診斷。

泌尿科醫師則提到,很泌尿疾病症狀有多樣性表現。例如罹患間質性膀胱炎病患有頻尿、夜尿症狀,排尿時又常有燒灼感,且排尿前膀胱恥骨的上方會產生脹痛,排尿後疼痛減輕。

臨床上有許多膀胱疾病的症狀與間質性膀胱炎類似,醫師說,例如細菌性膀胱炎、結核菌膀胱炎及原位性膀胱癌等,故仍須鑑別診斷。

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進行尿液檢查,會出現顯微血尿及白血球增加,但尿液細菌培養又正常,故並非由一般細菌或結核菌引起的尿道感染。膀胱鏡檢查時,患者的膀胱容積明顯變小且有潰瘍情形。

零食廣告多 3成兒童難說不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10/25 13:59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5日電)兒福聯盟今天公布兒童節目食物廣告調查發現,國內每個兒童1年平均看3萬個以上電視廣告,其中近萬個為食物廣告。另一項調查發現,約2成7兒童會因零食廣告而買來吃。

為了解台灣兒童接觸食物廣告的頻率與內容,兒福聯盟於今年8月9日到8月16日,在兒童最常收視的熱門卡通節目時段(平日週一至週五下午5時到7時、假日中午12時到下午1時),進行食物廣告檢視,熱門卡通包括航海王、海綿寶寶、新名偵探柯南等19節目。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研發組研究員何佑寧受訪表示,分析發現,在平日(週一到週五),所有廣告次數為32.4次,食物廣告平均每小時出現8.8次,食物廣告佔所有廣告的比例為27.2%;假日(週六、週日)所有廣告次數每小時29.1次,平均每小時出現9.9次,食物廣告佔所有廣告的比例為34%。

何佑寧說,2009年10月間曾調查發現,孩童平日每天平均看電視2.6小時,假日為9.9小時,因此,進一步估算,孩童平日每天會看到84.2個電視廣告,其中22.9個是食物廣告,假日每天看113.5個電視廣告,其中38.6個是食物廣告,1年下來,國內每個孩童平均看3萬3696個電視廣告,其中有9968個是食物廣告。

這些電視食物廣告到底會不會對孩童造成影響?根據兒福聯盟於今年9月27日到10月8日,針對台北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台中縣市的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問卷調查發現,有74.1%的孩子表示,他們在看電視時經常會看到零食、飲料、速食店廣告,27.9%孩子表示,會因為看到零食廣告想去買來吃。

兒福聯盟指出,這份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1211份,在99%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4個百分點。

兒福聯盟表示,很多國家已經立法規範,包括禁止兒童節目播放垃圾食物廣告等,呼籲相關政府部門也能研擬限制垃圾食物廣告的播放頻率及內容,還給孩童健康、正確的飲食認知與空間。991025

懶海策略 陳振豐董事長的話

[董事長的話] 懶海策略  2006/02/02


前Intel總裁Grove(葛洛夫)說:「CEO行舟海上,沒察覺風向改變,直到船身傾斜,身陷險境,而不自知」。
現代的市場瞬息萬變,老闆們大多年紀比員工年長許多,而主力消費市場的年齡層又早已下降到四十歲以下,(看看那些經常換手機的、提LV包包的、常買衣服鞋子的、餐廳內消費的、花大把鈔票在學語文的、甚至出國旅行的、當然也包括來薇閣的),因此「老」老闆們和年輕化市場產生了消費性代溝。幾乎我所接觸的老闆們在歷經創業過程的驚滔駭浪之後,最後都變得很保守。如果此時再加上公司內多是「老」臣謀國,那整個公司及產品就更像一部黑白的顯示器外加一部二八六的主機了!
四百多年前法國哲學家迪卡兒提出了「人生而自由,卻終生處於枷鎖之中」,這句話用在二八六老闆們的身上實在再恰當不過了,甚至有時明知道消費市場已今非昔比,也知道要創新,還買了一百八十本創新的書來看,也上了三百六十堂創新的課程;可是當公司內「激進份子」常「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或突有「驚世駭俗」的「驚人之舉」時,這些老闆們馬上成為打娃娃高手,只要一有人提議,立即被「當頭棒喝」。
國際賽車界有一句名言:「當一名賽車手感到一切都在掌握中,就該知道自己的速度太慢了」;華爾街投資大師彼得林區也說:「你不擔心,代表你冒的險不夠,你冒的險不夠,代表你的獲利有限」。今天的消費市場早已超越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所說的「人智益蒸,物質發舒,百年銳於千載」、也不僅是「十年銳於百載」或「一年銳於十載」。你拿出一年前的手機,他們會送你一個字 ─「遜」!
以前創業可能要勤快、要會管理、要節省成本等等,現在只要做不對產品的話,即便天縱英明也要英雄氣短;反觀很多企業的成功或賺了大錢卻只是一直洞悉市場趨勢,掌握產品主流,就可以大而化之,羽扇綸巾,輕易粹取市場,真叫人徒呼負負。 日本趨勢大師 ─ 大前研一認為,我們感受了管理,感受了利潤,感受了客戶,我們還得額外擴張自己的「感應器」,來完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了解競爭面相等等,並認為在產品變化萬千的「亂世求生術」就是無限擴張身上的「感應器」,去感受當下的「流行現象」。所以他說:「感受比知識重要」。
講到這裡我好害怕自己也是一直在說創新,創新!可是行動上卻像一隻懶猴在海中游泳一樣,踟躕不前,使得眾所矚目的薇閣新館成為「懶海策略」的「最佳」示範。

冬季不可忽視腳臭 從根本做起才能解決問題

FM106全國廣播 更新日期:2010/10/21 13:15


腳臭問題一直困擾著台灣的民眾,台灣天氣潮濕悶熱,即便秋冬季節,悶住的腳丫子還是很容易流汗,尤其整天在外工作的上班族容易出現腳臭問題。除臭襪業者表示,冬天氣溫低,許多民眾習慣穿著襪子抗寒,腳丫整天包在鞋襪裡面,剛好有利於細菌及黴菌的大量滋生繁殖,更容易形成腳臭。

為了消除腳臭之苦,有些人甚至不惜花大錢進行汗腺切除手術,除臭襪業者提醒大家,解決腳臭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在於勤換襪子及保持日常衛生。一般人每天上班工作超過10個小時以上穿著襪子和鞋子,穿著好一點的襪子絕對是必需而且重要,好的襪子能帶給腳底一整天的舒適感受。

腳臭剋星總經理鐘志誠表示:「冬天應盡量穿厚襪子吸收水氣,以免水氣積於鞋內造成惡臭,鞋子材質的選擇上則以透氣、通風為主,必須定期清洗,另外一般民眾都知道咖啡渣或茶葉對於除臭也有相當好的效果」。若想從調整體質做起,鐘總經理提醒民眾,熬夜作息不正常也容易造成身體陰虛,調整作息對腳臭的改善也有助益。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頻敷足膜傷腳丫」 接觸皮膚炎多2成

TVBS 更新日期:2010/10/24 13:14 賴妤翎


進入秋冬季節,天氣乾燥,皮膚也跟著容易龜裂,許多愛美女性開始注重腳部保養,紛紛選擇足膜去角質,卻過度使用,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求診患者增加2成。足膜利用酸性成分去除腳底厚皮,反而會讓腳皮太薄,容易導致皮膚發炎。醫師也建議,盡量減少使用足膜,選擇磨砂類的去角質法,還是對腳比較健康。


撕開包裝,兩大片腳的面膜,愛漂亮美眉保養腳ㄚ,就愛用足膜,因為成分含有水楊酸,號稱可以一次清除腳底角質,倒是進入天氣乾燥的秋冬,女性保養使用次數太頻繁,引發接觸性皮膚炎,上門求診的患者大增。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最近這個季節轉換的時候,可以知道很多女性,大概增加2-3成的比例,因為穿足膜或是去角質這些保養品,造成足跟產生過敏及刺激發炎的現象。」

足膜液體的主要成分,屬於酸性,比較刺激,容易去除太多角質,讓腳掌沒有足夠的保護,反而會讓腳不舒服,使用得多加注意,一週最多只能用一次。

趙昭明:「使用(足膜)頻率不要太多,很多人去角質,一個星期去一次就好,那去(角質)過之後,最好使用一些加強保濕型成分的保養品。」

秋天報到,女生想要有白嫩嫩的腳,醫師也建議,如果沒有必要,其實不需要用到足膜,可以盡量選用物理性去角質的方法,像是磨砂海綿或去角質棒,加上乳液保養,就能在乾燥的天氣,也有美麗又健康的腳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