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用眼過度 白內障年輕化

時報週刊-台北張翠芬報導

老化、眼睛受傷、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眼藥水,都是引發白內障的因素。
 根據統計,國人白內障發生率50歲以上有60%,60歲以上80%,70歲以上約90%,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約施行11萬例白內障手術,醫師提醒,白內障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刊,近幾年因高度近視及過度用眼,患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眼科門診 就診率排名第1

 白內障是目前台灣眼科門診中就診率排名第1的疾病,若以發生率推估,台灣50歲以上白內障人口應高達360萬人。

 前三總眼科部主任張正忠指出,白內障是眼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半是老化所引起,水晶體原本是清澈透明的,如果變為混濁時,會阻擋部份或全部的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此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以手術治療最為直接有效,從水晶體囊袋中移除混濁霧化的水晶體,再植入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產生因素除了與年齡老化有關外,近年來白內障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其他如眼睛受傷(打羽球、網球、高爾夫球或車禍所造成)、眼內疾病如青光眼、葡萄膜炎,或著是長期使用類固醇等眼藥水……等,都可能引發白內障;眼科門診曾發現年輕人玩BB彈射中眼睛,剛開始沒事,1個月後視力變糢糊,才發現已惡化成白內障。

 張正忠說,近年生態環境被破壞,地球臭氧層破洞、有害藍光增加,加上高度近視人口眾多,以及現代人使用電腦時間太長、用眼過度的生活型態,都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太晚就醫 引發青光眼恐失明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邱欣玲表示,早期白內障常造成屈光度數變化,視覺逐漸變模糊,看東西畏光而且光線周圍會有光圈,影像不夠鮮明,初期可藉著藥物或是眼鏡改善症狀,嚴重時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視覺,太晚就醫會因為水晶體含水量增高膨脹,引發青光眼導致失明。

 前長庚醫院眼科主任蔡瑞芳表示,傳統的人工水晶體是硬式的聚酯化合物,無法折疊,因此傷口比較大;近幾年可折疊軟式人工水晶體,手術傷口較小,各種新式的人工水晶體,如非球面設計的人工水晶體可減少眩光、增加視物對比感,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患者對於老花眼鏡的依賴。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有人不宜

 張正忠表示,目前的手術傷口小到甚至不需縫線,傳統手術後患者1個月不能自行洗頭、不能彎腰、不能提重物、不能煮飯的時代早過去了;不過並不是每位患者都適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諸如合併其他眼疾像角膜受傷、瞳孔異常、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患者就不適用,病患在術前要與醫師詳細溝通,以避免產生植入後效果認知的誤差。

時至秋冬,正是感冒的好發季節

小心流感

研究得知,多種導致傷風病症的病毒,在濕冷的環境下,病毒的致病力愈是旺盛,如輪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又以流感病毒較受重視,尤以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都會進行全球例行性流感病毒監視計劃。為何流感病毒會引起如此的高度關切?原因係一般傷風病症的病毒,病患在感染後體內多會產生抗體,以防止病毒再度感染;但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極易變異,乃至之前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辨識,故每年多會發生全球性的大流行;特別是流感病毒經由飛沫傳染,可於人潮擁擠處快速散播,故每年的秋冬正是流感病毒肆虐人類的瘋狂時刻。

流行性感冒可分為A、B、C三種亞型,其中以A型流感所引起的病症最為嚴重、B型次之,C型流感的症狀較輕微,類似傷風。病毒於人體內的潛伏期約1~2天,所引起的臨床病症,初期以發冷、發熱、頭痛、乾咳為主,繼而出現高燒、全身肌肉痠痛、厭食無食慾,發燒的情況可能持續2~3天,痊癒約需1~3週的時間。由於A、B型流感在感染人體後,特別是感染抵抗力較弱的老人,或是患有心臟病、慢性肺病的病患,常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接受流感疫苗的注射。至於注射何種病毒株疫苗,則是於每年進行全球流感監測後,將數據歸類建議,如今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疫苗病毒株為:A/New Caledonia/20/99/H1N1、A/Moscow/10/99/H3N2及B/HongKong/330/2001(註:流感病毒標準命名方式為病毒株型別/初次分離地/宿主(人類則不註明)/病毒株號碼/分離年別/血球凝集素及神經胺酸亞型)。

作者:楊文志疾病管制局副研究員

流感偏方:庸醫還是良藥?

本文作者Melinda Beck是《華爾街日報》健康養生專欄“Health Journal”的專欄作家

一封流傳廣泛的電子郵件提到,在1918年那次導致四千萬人喪生的流感疫情中,訪問一個農戶的醫生發現,這家的所有人都沒有患病,而他們在每個房間都放置了沒有去皮的洋蔥。他在顯微鏡下檢查了一個洋蔥,發現這個洋蔥的確吸附了流感病毒。

同一封電子郵件還提到,現代的一位理發師在她的店中放上洋蔥後,她的店員就不再患上流感了,還有一位肺炎患者將生洋蔥放在床邊的一個罐子中,第二天醒來就發現好多了,而這個洋蔥則幾乎都爛了。諸如此類的偏方在博客和論壇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一些人還加入了自己的做法,如切碎或水煮洋蔥,在頭上一個毛巾呼吸氣味。一個人在abovetopsecret.com網站上寫道,你簡直就是救世主。我和我13個月的女兒已經病了一周。水煮一些洋蔥,並把它們在咖啡桌上放上一小時,她現在已經能到處走了,我也感覺好多了。多謝。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說,官方批準的疫苗是唯一得到驗証的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手段,而抗病毒藥達菲(Tamiflu)和樂感清(Relenza)是僅有的幾種得到驗証的縮短患病周期的手段。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沒有科學証據顯示任何草藥、順勢療法或其它偏方對治療流感有任何好處。

甚至草藥及膳食補充劑生產企業以及順勢療法藥劑師也發表聲明說,沒有科學數據支持使用他們的產品能治療H1N1流感,他們還敦促銷售人員不要做此類宣傳。

但過去的偏方根深蒂固,一些銷售人員不再提及“豬流感”或“H1N1”,而繼續向與普通感冒類似的“流感類”的症狀推銷其產品。以下是一些最新和最古老的流感偏方:

--洋蔥。生物學家說很難相信洋蔥能像捕蟲器那樣吸收流感病毒。病毒需要宿主進行繁殖,無法驅使自己離開人體或是在房屋中運動。洋蔥具有藥用價值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而且在許多文化中普遍存在。埃及人認為洋蔥是生育的象征。古希臘人會用它們擦拭肌肉酸痛的地方,印第安人用它們治療咳嗽和感冒。草藥醫生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洋蔥提取物能在治療咳嗽、感冒、哮喘和支氣管炎時起到緩解作用。與大多數偏方一樣,在人體上進行的此類科學研究很少,而且沒有一起有關在房間放置洋蔥的研究記錄。

--大蒜。有傳聞說,同洋蔥一樣,生蒜可從空氣中吸收病毒,這也是一些俄羅斯和中歐的父母在孩子的口袋裡放上蒜瓣或在脖子上掛上大蒜項鏈的原因。(大蒜掛在窗戶或煙囪上據說也可以嚇跑吸血鬼和狼人。)

大蒜的支持者說,大蒜對健康的好處很多,如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以及對付感冒和流感。研究表明,大蒜在試管中可以殺死病毒、細菌和真菌,但同樣,也沒有多少有關人體的臨床試驗。

大蒜和洋蔥的氣味可能發揮了作用。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院預防醫學主席沙夫納說,也許它們只是讓人們互相遠離,讓病毒的傳播更加困難了而已。他提供了來自自己的瑞士-德國祖先的傳統流感療法:躺到一張四個床柱的大床上,將帽子掛到一個床柱上,然後喝果酒,當你看到兩個帽子時,你就不再為流感症狀所擾了。

--雙氧水(過氧化氫)。根據上世紀20年代的一種理論﹐感冒和流感病毒通過耳道進入人體。與這一理論相應的是歐洲人以前用雙氧水清潔耳朵以殺死入侵病毒的做法。據說在感染症狀出現之初在每邊耳朵各滴幾滴雙氧水會縮短患病時間。

這種做法是否經過了科學研究﹐我們不得而知。但眾所周知雙氧水具有抗菌殺菌作用。1918年流感大爆發期間﹐一些醫師直接給病人注射雙氧水﹐效果有好有壞。就算沒什麼別的效果﹐雙氧水在分解耳垢方面也很有效。

--順勢療法。順勢療法可追溯到18世紀﹐其依據的理念是﹐導致疾病症狀的物質能夠促使人體防御機能抑制病症。用於治療的藥物被嚴重稀釋﹐通常原來的物質已不復存在﹐只是“水裡的回憶”──這樣的說法令一些科學家將順勢療法斥為庸醫騙術。

順勢療法的藥方成百上千﹐醫生根據患者的精神狀況、情緒以及身體症狀開出不同的藥物組合。流感最常用的一種藥是Oscillococcinum﹐最初來自鴨子的肝臟。上世紀80年代法國和德國的一些小規模研究表明﹐使用Oscillococcinum的流感患者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康復更快。

--草藥。雖然美國草藥產品協會(American Herbal Products Association)反對將草藥作為流感藥物銷售﹐但一些草藥醫生繼續熱情地稱許草藥的抗流感特性。他們指出﹐畢竟抗病毒藥達菲(Tamiflu)本身就提煉自中國的八角茴香──雖然其同種的日本大茴香在某些濃度下具有毒性。

接骨木據說同時具備消炎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耶路撒冷和挪威的小規模隨機實驗發現﹐服用接骨木提取物的甲型流感(influenza A)和乙型流感(influenza B)患者比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更快康復。

紫錐菊的療效參差不齊﹐這種植物長久以來被人認為有助於縮短感冒持續時間。2005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對三種紫錐菊藥劑進行了檢測﹐發現無一對預防感冒或縮短病程具有明顯效果。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補充和替代醫學中心(NCCAM)資助。批評該項研究的人士認為﹐研究所用劑量太小。

--雞湯。美國國家補充和替代醫學中心主任布里格斯(Josephine P. Briggs)上個月提醒消費者警惕未經證實的感冒療法﹐同時她也確實向患上感冒的人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不要外出﹐多休息﹐多喝水﹐安心享用媽媽熬的雞湯這類家庭良方。

認為雞湯具有藥效的想法可追溯至埃及的猶太治療師邁蒙尼德(Moshe ben Maimonides)﹐他不光用雞湯治療呼吸系統的疾病﹐還用於痔瘡、便秘和麻風病的治療。現代科學家已經從理論上證實﹐雞肉中的一種名為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可能有助於化痰。而在2000年的Chest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研究人員在試管中展示了傳統雞湯中的成份抑制了炎症。

不過﹐迄今尚無專門比較雞湯與安慰劑(比如說牛肉大麥粥?)對流感患者影響的醫學實驗。

--熱飲。或許雞湯讓感冒和流感患者感覺好些的原因僅僅只是其中的熱湯。為數眾多的偏方都包括飲用(或含漱)含有一些其他物質的熱水──從茶、檸檬到大蒜和醋等等。其中一些相對更說得通。蜂蜜有助於緩解喉嚨痛﹐減輕吞嚥的痛苦。在熱水中加一茶匙辣椒據說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人們認為多喝水有助於化痰以及加快身體消除感染的過程。一些流感專家認為﹐或許用熱的水氣熏蒸有助於通鼻﹐從而形成療效。

值得記住的是﹐無論如何﹐大多數感染甲流或季節性流感的患者在3-7天內無需任何治療也能自己康復。

美國疾控中心的確建議﹐有以下情況的流感患者應當去看醫生:年齡在65歲以上或5歲以下﹐懷孕﹐有糖尿病、艾滋病或肺、肝、心臟及腎臟疾病等患者。成年流感患者如有呼吸困難、胸痛、暈眩、意識不清或嘔吐症狀也應注意。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那就在家休息、多喝水並徹底洗手﹐這是無論全科醫生、草藥醫生、順勢療法治療師還是常規醫師都一致推薦的。

你累了嗎?吃對食物戰勝疲勞

累了嗎?雖然只是一句廣告詞,但卻道盡了現代人的心聲!若是你經常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沮喪、意志消沈,甚至覺得全身肌肉痠痛、頭痛、四肢無力,小心!你可能是罹患了「慢性疲勞症候群」。對於慢性疲勞者,營養師的建議是,多攝取礦物質鈣、鎂、鐵、鋅及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以有效地幫助身體恢復精神及體力。除此之外,避免攝取任何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如咖啡、菸酒、碳酸飲料,以及加工過的醃製類食品等,也十分重要。
 
至於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消除疲勞提振精神呢?營養師的建議如下:

◎維生素B1 幫助能量代謝維生素B1又稱抗神經炎因子,其生理功能為參與體內能量代謝。所以,若缺乏或不足時,常會使人感到欲振乏力,因此多吃維生素B1可以消除疲勞。富含維生素B1豐富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豬肉、蘑菇、酵母等。

◎維生素B2 幫助新陳代謝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其生理功能為參與身體新陳代謝,若缺乏或不足,將會使得肌肉運動無力,且耐力下降,而造成容易疲勞的現象。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豬(雞)肝、蛋類、牛奶、大豆、豌豆、蠶豆、花生、酵母等。

◎缺乏菸鹼酸 情緒不安 脾氣暴躁
維生素B3又稱菸鹼酸,其生理功能為參與身體能量代謝及生成,若缺乏或不足,會有癩皮病症狀,情緒不安,脾氣暴躁,也容易產生疲勞。含有維他命B3的食物有全穀類、酵母、瘦肉、豬肝、番茄等。

◎維他命B12 製造血紅素及核酸
維生素B12的生理功能與血紅素及核酸形成有關,若缺乏或者不足時,亦會造成貧血而導致身體含氧量不足,因而產生疲勞與其他不適的現象。富含維他命B12的食物有文蛤、小魚乾、牡蠣、豬肝、鮭魚、四破魚及秋刀魚等。

◎維生素C 清除自由基 提高免疫力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能清除體內自由基,亦有提高免疫力,及加速體力的恢復的功能。而富含維生素C食物有甜椒、草莓、奇異果、番石榴、木瓜、花椰菜及番茄等。

◎維他命E 抗氧化 保護細胞
維他命E亦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能清除體內自由基,以保護體內細胞不被自由基攻擊破壞。富含維他命E的食物有葵瓜子、芝麻醬、花生醬、小麥胚芽及松子等。

◎天門冬胺酸 能消除疲勞
天門冬胺酸具有較明顯消除疲勞的作用。富含天門冬胺酸的食物有黃鱔、甲魚、花生、核桃、桂圓、芝麻等。

◎全榖類食物 穩定血糖
多吃粗食性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幫助血糖的穩定,例如糙米、全麥麵包及雜糧麵包等。

◎葉酸及鐵 造血元素
葉酸是製造紅血球的原料,及合成核酸不可或缺的物質,然而含有葉酸的食物包括小麥胚芽、深綠色蔬菜、黃豆及動物肝臟等;鐵質是構成紅血球及氧化酵素(Catalase及Lipoxygenases)成分,若缺乏或者不足時,會造成貧血、虛弱及疲勞,而含鐵質豐富的食物有雞(豬)肝、深綠色蔬菜、黑糖、黑芝麻、枸杞、紅豆及黑豆等。

◎含有鋅、鎂、鈣的食物
礦物質鋅、鎂、鈣均有助於穩定情緒,減輕疲勞;而含有鋅的食物有牡蠣、南瓜子、葵瓜子、松子及腰果等,含有鎂的食物則包括南瓜子、葵瓜子及深綠色蔬菜等。此外,鈣質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夠調節心跳及肌肉的收縮、鬆弛神經,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優格、豆腐、豆製品及小魚乾等。
 
疲勞症狀常常是疾病初期的表徵,也時常被人們所忽略,因此須要定期健康檢查,或經由長期追蹤才能找到原因,此外,須尋求合格專科醫師為你的健康把關,切勿自行亂服成藥,或聽信民間祕方,而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屆時可就得不償失了!

資料來源:台灣健康檢驗網


7成OL有粗腰危機

據統計台灣有七成女性上班族「腰臀比」過高,顯示腰腹部肥胖幾乎成為多數女性上班族面臨的健康危機!根據一項「膳食纖維認知行為」調查,88%的女性上班族瞭解膳食纖維的重要性與來源,但行為卻充滿迷思與錯誤。有97%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該吃多少才足夠,甚至57%的人每日根本吃不到2個拳頭的高纖食物;更有22%的人利用高纖蘇打餅乾、8%的人選擇毫無膳食纖維的盒裝蔬果汁補充膳食纖維。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讓工作10年的女性上班族,腰圍足足多出6吋。

一家預防醫學機構針對女性上班族進行「膳食纖維認知行為調查」,調查結果發現高達88%的女性上班族認同膳食纖維重要性,但實際飲食行為卻有大大的迷思,雖然衛署大力推動每日五蔬果(約為每天5個拳頭份量),但調查發現仍有97%女性上班族並不知道每日該攝取多少膳食纖維,同時57%的OL每日攝取不足2拳頭的高纖食物。可見女性上班族光有正確認知,卻很難落實於日常飲食行為中。

還有近100%的女性上班族清楚膳食纖維攝取來源是五穀雜糧與蔬果,但仍有22%選擇高纖餅乾、15%選擇白米飯,甚至有8%選擇盒裝蔬果汁補充膳食纖維。聯安預防醫學鄭乃源院長表示,白米飯、麵條為求口感已先去除麩皮,纖維含量大幅減少,而高纖餅乾的纖維含量其實並不高,而盒裝蔬果汁的纖維含量比起新鮮蔬果更是少之又少。想用這些食材來補足膳食纖維,不但難上加難,還可能因此攝取過多的熱量。

根據衛生署建議,每人每日最低應攝取25g膳食纖維,但一般民眾實在搞不清楚到底該吃多少高纖食物才足夠!以1顆1斤的高麗菜為例,膳食纖維含量僅7.4g,換句話說,每日吃進3大顆高麗菜也無法滿足一整天的膳食纖維需求。民眾搞不清楚食物的纖維含量,也就很難攝取足夠的纖維素,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對健康與身材的影響令人堪憂。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是避免腰腹部脂肪堆積的關鍵因素之一。腰圍大小是醫學上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腰圍變粗主要是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腰腹部脂肪堆積;形成腰腹部脂肪的原因有二,第一是高熱量的飲食,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這類飲食會造成體內血糖瞬間增加,再刺激第二個關鍵因素「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將多餘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堆積在內臟形成腰腹肥胖。

熱量控制是減肥的關鍵,但是若能避免體內血糖瞬間增加,兩者相輔更能阻止腰腹脂肪的囤積。欲減少腰腹脂肪堆積,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與「β-葡聚醣」是兩大目標。β-葡聚醣這種存在於燕麥的特殊膳食纖維,具備延緩血液中糖份吸收的好處,可以降低升糖指數,幫助餐後血糖升高較平緩,就能阻止胰島素分泌過多造成腰腹脂肪堆積。